鄧紅英
摘 要:教學反思是教師對自己每天或者是一階段的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和分析,從中找出不足并加以改進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從而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反思;意義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295-01
荀子曰“君子博學而日三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對于教師來說做好及時的自省與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是一個長期堅守且與時俱進的過程,思想上的碰撞使得教學中的可變性因素較多。高中學習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并且語文這門科目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職責,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著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不斷地進行教學反省,繼而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調整和修正,最終保證語文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一、提高教學動力和活力
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教給學生相應的學科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一直面對著同一門學科,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長期面對語文這門學科,所接觸到的知識大部分都是和語文學科相關的,所接觸到的學生大都是青少年學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循環(huán)往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的現(xiàn)象,尤其是對于一些教齡較長的教師來說,往往容易失去教學最初的動力與活力。而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過程,教師的教學情緒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尤其是語文這樣一門感性思維占主導的學科,教師上課活力的缺失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活躍度的下降,想象力與聯(lián)想能力也會相應退化,最終影響學習效果。
教學反思可以及時的給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以適當的刺激,從而喚醒教師的教學活力。教學反思既可以是一種定時性的、綜合的狀態(tài),更可以表現(xiàn)為靈活性的、具體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身心發(fā)展已經成熟的個體來說,對于自身情緒有著較為明確的掌控和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明確的感受到自身心理和情緒的變化狀況,通過及時性的教學反思,教師可以對于自身情緒做出應急性的調整。如在授課之前,教師由于個人的原因導致情緒的低落,教學積極性的下降等,教師可以通過心理暗示、情緒轉移等手段促進情緒的轉換,從而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技能
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和示范者,在學生面前必須保證一定的知識權威性。俗話說,教師本身有一缸水才能倒給學生一杯水,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說明教師本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性。語文這門學科是以我國的漢語為載體傳播中華文化的一門學科,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與文明,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并不是區(qū)區(qū)基本課本所能涵蓋的,并且對于學生來說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遠遠不止課本上所提到的那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從而保證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幫助學生在高考中獲得更好的成績。
首先,教學反思可以讓教師對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有一個較為明確的認識,從而推動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語文這門學科內容設置上和歷史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要傾向于回顧具有典型性的經典知識內容。因此,學科內容的可變性較小,這就導致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教學誤區(q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重視教學經驗而忽視了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提高。定期的教學反思可以讓教師對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進行定期的梳理和掌握,從教學過程中明確自身的不足,從而督促自身不斷進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進而樹立終身學習的教學理念。
其次,教學反思可以使得課外知識的拓展具有目的性。高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時間極為有限,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外拓展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目標指向性,能夠利用自身的教學經驗充分發(fā)掘教學過程中知識拓展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對知識拓展的目標進行精確的定位。如在講解白居易的《琵琶行》這篇文章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以往文言文教學的反思,確定這首詞的教學不能局限于文章內容的講解還要將知識點拓展到寫作背景、詩人語言運用風格等,并在此基礎上找到學過的白居易的詩詞進行對比性講解。這樣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學后期文章的備課過程中國少走彎路,教師在搜集資料過程中可以有一個明確的范圍指導,不但可以減少教師的工作負擔,還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保證教學效率和質量。
三、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
教學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隨著不同時期社會法狀況的不同,會對學校教育體制和教學理念進行相應的改革。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根據不同時期教學體制和教學理念的要求來調整自身的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模式,從而保證教學技能的與時俱進。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學習反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語文學習重難點的所在,從而進行知識的強調和補充,指導下一步的教學準備工作。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分單元設置的,而每單元需要分幾節(jié)課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課堂提問、課后作業(yè)的批改等方式都能夠有一個較為及時的了解,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反思提供了素材。通過教學反思教師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的缺陷所在,通過單元內部知識的聯(lián)系性,教師可以大體猜測到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從而為下一節(jié)課的備課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意義。
其次,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技能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很難一次性的成功。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收集足夠的教學數據作為樣本。如詩詞鑒賞一直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點部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長時間不間斷的進行研究和反思,最終找出最為適合的教學和練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詩詞鑒賞技能。
當然,教學反思過程中教師之間還要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的力量,及時進行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做到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傊?,總結與反思是教師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