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澤艷(吉林省通化市海龍精神病醫(yī)院,吉林 通化 135007)
?
精神病患者治療階段的臨床特點與護理
姜澤艷
(吉林省通化市海龍精神病醫(yī)院,吉林 通化 135007)
【摘要】探討精神病患者治療階段的臨床特點及通過特殊護理所達到的效果。
【關鍵詞】精神病患者;治療階段;臨床特點;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都可能不期而至,這就要求我們現代人有著較強的抗壓能力,而精神病患者做為弱勢群體,他們根本無法適應日趨加快的生活步伐和節(jié)律,因此出現各種各樣反常的舉止和言行。護理人員是精神病院醫(yī)護隊伍的主體,肩負著“七分護理”的職責,結合我20年的護理實際,針對精神病患者病情的不同特點,為防止患者發(fā)生各種意外,再配合藥物和其他治療方法的同時,臨床上更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護理。治療階段患者特點是精神癥狀重,自制力缺失,否認有病,在復雜的病態(tài)心理支配下可發(fā)生各種意外[1]。
1.1 首先要了解每個患者的病情,熟悉掌握患者的疾病特點和應注意的護理問題,做到心中有數。
1.2 對于正在醫(yī)院接受治療的精神病患者,應有計劃地安排好每天的活動盡可能為他們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督促和幫助精神病患者自覺遵照執(zhí)行。組織參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尊重患者人格,以熱情和藹的態(tài)度服務,細心做好各種護理,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與合作。
1.3 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應給予協助或督促,協同做好他們的個人衛(wèi)生處理。
1.4 要關心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和性格鍛煉。
服藥時治療的關鍵,精神病患者多數有自知力缺乏或不完整,而不能主動配合治療,也不能正確反映療效和不良反應因此護士必須了解藥物的使用方法,掌握抗精神病藥的療效,不良反應的觀察和護理。
2.1 服藥前要準備好溫度適宜的開水,飲水碗,壓舌板。服藥是要集中精力親自把藥交給患者,確實保證患者服下后方可離開,防止留藥影響治療效果或造成意外。
2.2 對藏藥和吐藥的患者做好耐心和細致的解釋工作,講清服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其各種顧慮,使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
2.3 對拒藥患者除做好解釋工作外,還要在醫(yī)師的協助下采取鼻飼給藥,以保證質量。
2.4 對已抑郁及有自殺意念的患者服藥時做好細致嚴格的檢查(如指縫,衣袖,口腔等),防止患者將積存的藥物一次吞服造成意外。
2.5 注意觀察服藥后反應,做到及時發(fā)現,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3.1 飲食前護理:準備好清潔的餐具,安排患者飯前洗手,維護好排隊秩序,避免相互擁擠,爭執(zhí)和燙傷等。
3.2 進餐時護理:對能集體進餐的患者注意觀察進食情況及病情變化,特殊重點患者設專人照顧,木僵的患者,護理人員單獨喂食,必要時輸液營養(yǎng);興奮躁動患者單獨喂食;暴飲暴食或拒食者要注意看護,并限制飲食量,囑患者慢吃慢咽,防止飲食過量或噎食;自稱有罪的可將飯菜攪拌在一起使其看上去像剩飯菜,勸慰患者服用,必要時鼻飼或靜脈補充營養(yǎng)。對進食不主動找出原因,觀察有便秘,腹脹等及時處理。對神經性厭食的加強心理護理,說明飲食的重要性勸其合理健康的飲食。
此階段患者睡眠較差。
4.1 興奮患者多表現為不眠,大喊大叫,躁動不安,行為紊亂,影響其患者休息,對這類患者要報告值班醫(yī)師,遵醫(yī)囑適當給予鎮(zhèn)靜催眠藥物,并嚴密觀察病情。
4.2 部分患者偽裝睡眠,護士一定要經常巡視病房,勸說安慰患者入睡。
4.3 若發(fā)現患者輾轉不安,頻繁入廁,飲水或離床活動要嚴密觀察病情,以免發(fā)生意外。
4.4 實施持續(xù)質量控制措施,即每日主班護士詳細介紹睡眠障礙患者的情況,包括導致的因素護士長每周兩次與主治醫(yī)師共同討論睡眠障礙問題。次日,晨會介紹防治措施,特殊患者連續(xù)交班,睡眠障礙護理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疏而不漏,這也是對患者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一條龍式的管理過程。
護理安全是精神科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護理人員護理精神障礙患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精神病患者因受癥狀支配,??沙霈F沖動,傷人,自傷,毀物,外逃等特殊行為,護理人員稍有不慎,就可出現意外,乃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工作中必須了解患者病情掌握患者心理動態(tài),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2]。
5.1 不定時,不定期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發(fā)現不安全因素,及時排除。病房危險品,藥品,應嚴格保管,防患者拿走造成意外。剪刀,針,體溫計等應在 護士看管下使用。保護帶嚴格交接班,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章制度,嚴禁將醫(yī)療器械(針頭等)遺留病房。新入院患者探視歸回,外出歸回者做好安全檢查,防危險品帶入病房。
5.2 經常深入病房,運用熟練的溝通技巧。與患者交談,充分尊重患者,維護患者的自尊心,鼓勵患者用語言發(fā)泄心中的不滿,降低或消除攻擊行為的發(fā)生,對患者合理的要求盡量給予滿足,不能滿足的也應有合理的解釋,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即可深入了解病情的動態(tài)變化,也可維護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3]。
5.3 患者活動時做好外出登記,并根據患者病情和危險性確定開放程度和活動范圍,應在護士可觀察的范圍內,活動時細心看護,密切觀察,防止患者登高、奔跑、撞傷、摔傷等。
5.4 環(huán)境安全室內無易碎物品,椅子固定,墻上無暴露的釘子、電線、電源插座等。門墻牢固,辦公室、治療室等有專用門鎖。
5.5 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對不安心住院,情緒低落的患者給予安慰穩(wěn)定其情緒;對興奮、躁動的患者,舒緩激動情緒;自殺觀念的做好服藥護理,防患者私自,積攢一次性吞服,應了解患者自殺觀念的原因,有針對性的給予心理疏導,降低意外的風險。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對不斷提高護士的身心素質,道德修養(yǎng),提高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精神病患者臨床護理的實施給患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溫馨的修養(yǎng)環(huán)境,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淑清,王述彭,劉靜芬.精神科護理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66-171.
[2] 陳彥方.CCMD-3相關精神障礙的治療與護理CCMD[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97-199.
[3] 賈建平.著名專家談神經系統疾病防治[J].精神護理,2008,3(3):119.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2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