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蕾, 楊保才
(沈陽大學 師范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44)
?
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探究
——以沈陽大學為例
李京蕾, 楊保才
(沈陽大學 師范學院, 遼寧 沈陽110044)
摘要:按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取400名大學生作為被試,樣本涵蓋了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和不同來源的大學生。采用問卷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表明,學生的人際關系存在一定的困擾,而自我效能感則維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上下。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關系; 自我效能感
一、 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有調查表明,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學生有心理障礙,到了20世紀90年代,該比例上升到25%,近年,該比例已達到30%,有心理障礙的人數(shù)正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1]。人際關系壓力是導致大學生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鄒茹蓮等的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人際困擾的大學生高達60%[2]。近年來大學生的自殺及傷人事件發(fā)生率居高不下,主要根源也在于不健康甚至扭曲的心理。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意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1]。擁有較高自我效能感的學生,大多數(shù)自我感覺良好,往往會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解決問題。而那些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學生,在應付環(huán)境事件之前就懷疑自己的能力,產(chǎn)生失敗預期,體驗焦慮情緒,內心常常具有悲觀色彩,其解決問題的努力程度就會大大降低。
研究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與自我效能感,不僅可以了解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與自我效能感的現(xiàn)狀,而且可以揭示二者之間的關系,為提升大學生生活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提供依據(jù)。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為主要研究工具?!度穗H關系綜合診斷量表》是診斷個體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量表,由鄭日昌編制[3],量表的a系數(shù)為0.86,分半信度是0.78。該量表由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待人接物和異性交往四個維度組成,共含28個題項,對每道題以“是”和“否”進行回答,得分越高說明個體的人際關系困擾程度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mlSelf-Efficacy Scale)由Schwarzer編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翻譯修訂[4],該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a=0.87,重測信度r=0.83(p<0.001),分半信度r=0.82(n=401,p<0.001)。該量表是單維量表,由10個項目組成,每題均為1~4評分,只統(tǒng)計總量表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三、 研究結果
1.被試的基本資料
以沈陽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保證研究對象在各個分層中人數(shù)大致相等的情況下發(fā)放400份問卷,回收384份,回收率達96%。經(jīng)篩選,剔除無效問卷22份,實際有效問卷為362份,有效回收率達90.5%,樣本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樣本分布情況
2.各維度得分情況
如圖1所示,在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中,有51%人際關系得分大于9分,其中18%的大學生得分超過15分,提示一半以上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困擾(0~8分困擾較少;9~14分存在一定困擾;15~28分困擾比較嚴重)。
如圖2所示,從人際關系的各個維度上看,除待人接物外,其他各項均存在一定困擾(各維度上0~2分困擾較少;3~5分存在一定困擾;6分以上困擾比較嚴重)。
圖1 大學生人際關系得分人數(shù)分布圖
圖2 大學生人際關系各維度得分情況
3.自我效能感總體情況
圖3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
如圖3所示,學生自我效能感總平均得分為2.605分(0~1分自信心很低;1~2分自信心偏低;2~3分自信心較高;3~4分自信心非常高),說明學生的自信心還是比較高的。
4.不同變量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況
(1) 性別差異。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表2數(shù)據(jù),男女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而人際關系存在顯著的差異。再次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同性別在人際關系各個維度上的差異,得到表3數(shù)據(jù),男生和女生在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異性交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2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表
注: *表示P<0.05。
表3 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的其他維度得分情況表
注:*表示P<0.05。
(2) 學科差異。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表4數(shù)據(jù),文科和理科的學生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3) 生源地差異。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表5數(shù)據(jù),城鎮(zhèn)和農村學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而人際關系存在顯著的差異。再次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得到表6數(shù)據(jù),不同生源學生在人際交談存在顯著差異,在待人接物上存在極其顯著差異,在人際交友和異性交往上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不同學科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表
表5 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表
注:*表示P<0.05。
表6 不同生源地大學生在人際關系的其他維度得分情況表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4) 年級差異。運用F檢驗得到表7數(shù)據(jù),不同年級的學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而人際關系存在顯著的差異。進一步使用DunnettT3多重比較,得到表8中的結果,在人際交往、待人接物和異性交往方面,大三的學生和其他年級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而在人際交友方面大四的學生與其他年級的學生均存在極其顯著差異。
表7 不同年級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和自我效能感得分情況表
注:***表示P<0.001。
表8 不同年級在人際關系各個維度多重比較得分情況表
注:**表示P<0.01;***表示P<0.001;M(I-J)為均值差;P為概率。
5.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
運用Spearman相關分析得到表9數(shù)據(jù),自我效能感與人際關系存在顯著相關。再次運用Spearman相關分析人際關系各個維度與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得到表10數(shù)據(jù),說明自我效能感與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存在極其顯著相關,而與待人接物、異性交往存在顯著相關。
表9 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相關性表
注:**表示P<0.01。
表10 人際關系各個維度上與自我效能感相關性表
注:*表示P<0.05; **表示P<0.01。
6.人際關系、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以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X),以人際關系為因變量(Y),對兩者進行一元回歸性分析得到表11,F值6.645,其相伴概率為0.01,回歸效果顯著,回歸方程為
以人際關系為自變量(G),以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Q),對兩者進行一元回歸性分析得到表12,其回歸方程為
表11 以自我效能感為自變量,以人際關系為因變量的一元回歸分析表
注:**表示P<0.01;B為回歸系數(shù);SE為標準差。
表12 以人際關系為自變量,以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的一元回歸分析表
注:**表示P<0.01。
四、 分析與討論
1.人際關系狀況
從大學生人際關系及各維度得分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在總體的人際關系與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困擾,與朋友的關系經(jīng)常出現(xiàn)波動。在各個維度中,只有待人接物困擾較少。這與許麗華[5]的研究結果相近。說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更多地接受了社會規(guī)范方面的教育,而在社交技巧方面明顯缺乏經(jīng)驗。
從性別角度來看,除異性交往維度外,女生的人際關系困擾程度明顯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因為女生在情緒體驗方面比較深刻,對于困擾自己心情的事情和人比較敏感,所造成的心理影響不樂于向外表露。而男生比較喜歡接觸新鮮事物和人,對社會交往的期望較高,所以男生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更多,對人際關系的維度能較好地把握。
從學科角度來看,文科生和理科生在人際關系和四個維度上都沒有顯著的差異,排除了學科思維方式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從生源地角度來看,城鎮(zhèn)和農村的學生在人際關系、人際交談和待人接物上存在顯著和極其顯著差異。城鎮(zhèn)學生在人際關系和各個維度上的得分普遍高于農村的學生。這可能源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家庭人員結構不同,城鎮(zhèn)學生獨生子女較多,而農村學生非獨生子女較多,同伴交往經(jīng)驗有所不同;二是城鎮(zhèn)學生和農村學生居住環(huán)境不同,城鎮(zhèn)封閉式的居住環(huán)境大大減少了人與人的交往機會,而農村開放式的居住環(huán)境使人們擁有更多的人際交往實踐經(jīng)驗。
從年級角度來看,大三的學生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困擾均高于其他年級,這個現(xiàn)象值得關注。在后續(xù)的訪談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從未離開過家的大一學生,剛剛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親和需求最為明顯,加之對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存在新奇感,一般都能友好相處。大二的學生專業(yè)課比較多,大部分的精力和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很少有時間顧及其他事情。大三的學生在人際關系上困擾最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開始分化,人際關系比較復雜。大四的學生相對而言人際交往經(jīng)驗比較豐富,已經(jīng)能夠適應較為復雜的人際關系。
2.自我效能感的狀況
研究表明,學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總體水平較高,對自己無論從現(xiàn)實問題的處理,還是對未來的把握都比較自信。根據(jù)教育部《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提供的數(shù)據(jù),我國各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30%,雖然中國高校每年都在擴招,但大學生群體在同齡人中仍然是佼佼者,也許這正是大學生群體總體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的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在性別、學科、生源地和年級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這一結果排除了上述因素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也更加證明了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優(yōu)勢。
3.人際關系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分析
大學生的人際困擾程度與自我效能感呈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自我效能感與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存在極其顯著的差異,待人接物、與異性交往存在顯著的差異。所以人際關系行為困擾越少的大學生其自我效能感越高,反之,自我效能感越低。
4.自我效能感和人際關系的相互預測作用
由方程(1)、(2)可知,個體擁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則人際關系困擾較少,反之,自我效能感就越低,其人際關系困擾越強烈??梢酝ㄟ^對其自我效能感的評估,來預測人際關系,并對有潛在人際關系困擾的學生進行及時干預。也可以通過人際關系預測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人際關系良好的大學生個體,通常其自我效能感水平也會較高,對自己比較有信心。
五、 結論
(1) 男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人際交談、人際交友和待人接物上的困擾少于女大學生,在異性交往上基本不存在差異。
(2) 文科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及其他四個維度上的困擾均略大于理科大學生。
(3) 來自城鎮(zhèn)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系及其他四個維度上的困擾均略大于來自農村的大學生。
(4) 大三的學生在人際關系及其他四個維度上的困擾均略大于其他年級,大四的學生在人際交友上的困擾明顯低于其他年級,大一和大二的學生處于中等水平。
(5) 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大學生的得分基本維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上下。
(6) 大學生人際關系得分和自我效能感得分之間存在極其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7) 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和人際關系困擾程度呈顯著的負向關系,該關系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全彩.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國學校衛(wèi)生, 2002,23(1):47-48.
[2] 鄒茹蓮,趙東旭,蘇秋香.“90后”大學生人際交往困難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15(3):391-394.
[3]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5.
[4] 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 2001,7(1):37-40.
[5] 許麗華.大學生依戀內部工作模式、人際關系與孤獨感的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 2008.6.
【責任編輯孫立】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elf-Efficacy: Taking Sheny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Jinglei,YangBaocai
(Normal School,Sheng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Selecting 400 college students of Shenyang University by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questionnaire is used for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gender, different professions, and different grade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henyang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elf-efficacy remains at the national average.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personal relations; self-efficacy
作者簡介:華云松(1973-),女,天津人,沈陽大學講師,遼寧大學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資助項目(L13BZW008); 遼寧經(jīng)濟發(fā)展立項課題(2015lslktziwx-26)。
收稿日期:2014-11-04
中圖分類號:G 4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5464(2015)02-02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