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淼
摘要:馬駿,中國早期的革命活動家,1895年9月12日出生于牡丹江市寧安縣的一個回族家庭。在其短暫的三十三年生命歷程中,他以頑強的革命意志與堅定的革命信仰,給帝國主義以沉重的打擊。馬駿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他在革命活動中所體現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的頑強反抗精神的具體、生動體現。深入研究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傳統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駿;愛國主義;弘揚
中圖分類號:D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5)11-0008-02
馬駿,是東北早期共產黨員,也是“五四運動”時期卓越的青年革命代表。他在白色恐怖中冒死開展革命工作,將把寶貴的生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偉大解放事業(yè)。他的沉著、勇敢,及大無畏的革命犧牲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為后世樹立起一面愛國主義旗幟與共產主義的旗幟。
一、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地體現在他所領導的反抗帝國主義革命活動中
(一)馬駿在反帝斗爭中具有堅定的革命信念
馬駿的一生與愛國主義運動,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密切相關。他的愛國主義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甘屈服于帝國主義的民族反抗精神。馬駿出生這一年,正值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列強入侵,清王朝屈膝投降,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先后崛起,政局動蕩不安。少年時代的馬駿聰慧好學,非常關心國家大事,痛恨舊中國的腐敗落后,并較早地接受了先進思想。在南開中學學習期間,曾先后擔任過學?!白灾蝿顚W會”會長、“演說會”會長并發(fā)起成立了學生聯合會,成為“五四運動”的重要青年領導人,帶領天津各界進行示威游行。1919年,馬駿與周恩來等同志一起醞釀了進一步發(fā)展天津反帝愛國運動,成立了著名革命團體“覺悟社”,“覺悟社”成立后即成為天津愛國運動的領導核心。
1920年馬駿在天津參加抵制日貨斗爭中不幸被捕。入獄后其友人李愚如臨赴法國前探監(jiān)。馬駿扶病草寫《送李愚如赴法》一詩相贈,詩云:
你見過我,
我見過你;
但是沒交過一句話。
你!
我朋友的戀愛者;
我!
你戀愛者的朋友。
再見面的時候,
自然吾們也變成了朋友。
明天你就走了!
我沒機會送你;
你明天就走了!
沒機會來看我。
你去法蘭西,
我在監(jiān)獄里。
他日,
你帶著自由回來:
我拿著自由迎你。
不然,
你就要看一個墳兒說:
“我把他給你帶來,
你卻已為他而死了!”
詩稿行書雋拔,墨筆書寫,飽含了作者為爭取祖國的自由而獻身的堅定信念。
1925年,日本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慘案”,馬駿等人以“吉林愛國六人團”的名義發(fā)出革命宣言,強烈譴責帝國主義暴行。同年9日,“吉林滬案后援會”成立,隨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當時的《泰東日報》曾詳細地報道了這次游行的盛況:“氣概雄壯,秩序不紊,誠數十年來未有如此之大規(guī)模示威運動也?!庇涡嘘犖樽詈蟮竭_省長公署,要求政府支援上海同胞,政府部門迫于群眾及輿論壓力,不得不應允。吉林的“五卅”后援活動規(guī)模十分強大,由當時省城吉林,迅速擴展至長春、四平和當時吉林所屬的哈爾濱、寧安等30多個大小城鎮(zhèn)。這次運動是吉林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首次有計劃、有組織的群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愛國運動,大規(guī)模與聲勢空前浩大,這次運動揭開了吉林革命歷史新的篇章。”
(二)馬駿在反帝斗爭中體現出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
1921年7月,馬駿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第一批中國共產黨員之一。次年,他回到家鄉(xiāng)寧安開展黨組織工作,并以教員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他積極倡導年輕人閱讀進步書籍,并向學生推薦李大釗和魯訊等人的著作。在他的啟發(fā)下,許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秋季,應李大釗函召,馬駿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求學,后當選中山大學公社領導人,主要負責黨務工作。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嚴厲打擊并大肆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以李大釗為首的中共北京區(qū)執(zhí)行委員會遭到嚴重破壞,以李大釗為代表的二十余位革命同志英勇犧牲。革命精神需要傳承,革命尚未成功仍要繼續(xù)奮斗。1927年夏季,馬駿被黨組織秘密調回國,在此危急時刻奉命擔任北京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負責重建北京市委。北京與天津是馬駿年輕時期多次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軍警對他的相貌十分熟悉,這更增加了工作的危險性。很多同志為他的安全擔心,而馬駿卻那么坦然,對共產主義信仰依然那樣堅定。他剪須換裝,一改往日形象,巧妙機智地躲開暗探軍警的追捕,積極在白色恐怖籠罩下的北京領導革命,經過馬駿的努力,黨組織很快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三)馬駿在反帝斗爭中彰顯堅貞不屈的頑強品格
12月3日,馬駿由于被叛徒出賣,被警察廳逮捕,接受審訊,但消息卻被警方封鎖的密不透風。此時,馬駿的妻子與家人遠居東北。情況迫在眉睫,北京清真寺的阿訇冒著生命危險用阿拉伯文在報紙上秘密傳遞馬駿被捕的消息。該消息幾經輾轉,最終傳到東北寧安縣清真寺,清真寺負責人接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往馬駿家中報信,馬駿夫人楊秀蓉隨機赴北京開展營救。當馬駿得知夫人正在想辦法救他時,十分憤怒。馬駿說:“不許往外贖我,為了孩子們的未來,絕對不能這么做?!痹谧詈笠淮螌徟兄校熅炀珠L作為審訊者對馬駿說:“張大帥殺人從沒含糊過,今天大帥讓我轉告你,只要你脫離共產黨,寫上一句話,就算過去了!”馬駿沉默不語,他戴著鐐銬沉著地走到桌前,從容地拿起毛筆,寫下幾個大字:“故共產黨員馬駿之墓”。之后扔下筆,堅定地對在場敵人說:“轉告你們大帥吧,我活著是共產黨員,死了還是共產黨員。要想成全我,請把這張紙?zhí)谖覊烆^上吧!”1928年2月15日,馬駿“上衣被剝,雙手背綁,兩腳加鐐。他挺身端坐在黃包車上,昂著頭,睜著眼,他那六七寸長的黑須迎風飄逸?!彼秶H歌》,沿途大聲高呼:“回漢族聯合起來,反對帝國主義!”“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沿街的群眾皆為他堅定不移,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動。刑前的馬駿一身正氣,大義凜然。就在這一天,馬駿在北京英勇就義,年僅33歲。
二、弘揚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意義
弘揚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激發(fā)全民族的愛國主義熱情。眾所周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主義,一直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強大精神支柱。在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斗爭的艱難歲月里,正是依靠全民族空前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今天的中國,仍然需要這種強大的愛國熱情。愛國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正如馬駿,用實踐由一個舊民主主義革命者轉變?yōu)橐粋€新民主主義革命者,把愛國主義的熱情付諸社會的實際改造中。在今天的中國,愛國就是把祖國建設得更好,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投身祖國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
弘揚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倡導為國奉獻的精神。新中國的成立是以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代價的,是建立在無數如馬駿這般愛國主義人士,革命先烈前仆后繼、為國捐軀的奉獻精神之中的?;厥走^去,當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數不清的中華優(yōu)秀兒女毀家纖難,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展望未來,我們面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偉大歷史任務,這并不是一條坦途,仍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甚至付出相當的奉獻與犧牲。顧全大局、不為私利、甘于奉獻、樂于奉獻的價值取向是崇高的精神修養(yǎng),是實現實現中華民組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是社會和諧的核心所在。因此,我們要繼承愛國主義與奉獻精神,潛心耕耘,默默奉獻,同心協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弘揚馬駿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民族大團結?!拔逅倪\動”中馬駿曾表態(tài):我的死亡不為名利,不為私欲我愿為國而死,我愿用我的死換取國不滅亡。我死后全國父老千萬不可以把祖國忘記,將來人民如有幸福的生活,我即使死了,也如同和大家一同活著。言語中隱含高漲的愛國主義熱情值得后世傳頌??v觀馬駿短短的人生旅程,其愛國思想的發(fā)展歷程最初是一個由封建傳統教育下走出的自發(fā)的愛國主義者,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走向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逐漸成長為一名少數民族無產階級革命家。這在回族史乃至中國歷史中都可以說是空前的,尤其是他的民族團結斗爭的愛國思想,更是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不可忽卻的重要思想。如今我們正處在多民族國家統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更加需要弘揚民族團結的思想,在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中,高舉愛國主義旗幟穩(wěn)步前進。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精神和凝聚力是民族進步發(fā)展的方向。馬駿的身影在歷史深處漸行漸遠,可他的名字,他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沒有被歷史忘記,仍然在中華大地,在他故鄉(xiāng)的土地上回蕩。銘記革命先烈英雄事跡、弘揚崇高愛國主義精神,是全社會的責任,是激勵后人奮勇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讓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萬眾一心,不懈奮斗,昂首闊步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民幸福新的歷史道路上,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歷史、無愧于革命英雄前輩、無愧于人民的光輝業(yè)績,以此告慰先烈英靈,成就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