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岳 薛錦標 邵加龍 施皓譯
(啟東市中醫(yī)院骨科 江蘇 啟東 226200)
踝關節(jié)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下肢骨折類型。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踝部疼痛、腫脹和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過去,臨床上常使用石膏外固定術對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一般[2]。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證實此療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這6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況:(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guī)定的踝關節(jié)骨折的診斷標準,且均經X線檢查得到確診[3]。(2)他們均簽署了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我們將這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0例患者。在觀察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他們的年齡在22歲至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7±1.9)歲。他們中有合并踝關節(jié)脫位的開放性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4例,有雙踝骨折患者9例,有外踝骨折患者6例,有內踝骨折患者11例。他們中有踝關節(jié)骨折分型為A型的患者6例,為B型的患者14例,為C型的患者10例。他們中有15例患者的病因為發(fā)生交通事故,有9例患者的病因為從高處墜落,有6例患者的病因為扭傷。在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他們的年齡在23歲至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5±1.4)歲。他們中有合并踝關節(jié)脫位的開放性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3例,有雙踝骨折患者10例,有外踝骨折患者7例,有內踝骨折患者10例。他們中有踝關節(jié)骨折分型為A型的患者7例,為B型的患者12例,為C型的患者11例。他們中有16例患者的病因為發(fā)生交通事故,有7例患者的病因為從高處墜落,有7例患者的病因為扭傷。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石膏外固定術進行治療。進行石膏外固定術的方法是:(1)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牽引復位。(2)在確保復位成功后,使用石膏托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3)在完成固定后5周至6周,拆除石膏托。
1.2.2 為觀察組患者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的方法是:(1)
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并對其進行硬膜外麻醉。(2)對于外踝骨折的患者,應在其腓骨后緣處做手術切口。對于內踝骨折的患者,應在其內踝前側做手術切口。(3)對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并使用松質骨螺釘或半螺紋空心螺釘對內踝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使用解剖型鋼板對外踝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進行固定。(4)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逐層縫合。
1.3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和治療前后其Baird-Jackson的評分。Baird-Jackson評分的滿分為100分,患者Baird-Jackson評分的得分越高說明其踝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越好。
1.4 療效評價標準[4](1)痊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踝關節(jié)的功能恢復正常,且未出現(xiàn)骨折部位畸形。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部位完全愈合。(2)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其踝關節(jié)功能的改善率在80%以上,其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輕微受限。對患者進行影像學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部位基本恢復正常。(3)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未好轉,其踝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嚴重受限??傆行?(痊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我們使用SPSS17.0軟件包對本次實驗中的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結束后,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者有14例,為有效者有10例,為無效者有6例。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0%(24/30)。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痊愈者有17例,為有效者有11例,為無效者有2例。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28/30)。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Baird-Jackson評分的比較 在進行治療前,兩組患者Baird-Jackson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結束后,兩組患者Baird-Jackson的評分均較治療前有明顯的提高,其中觀察組患者Baird-Jackson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Baird-Jackson評分的比較 (分)
踝關節(jié)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下肢骨折類型。相關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防止其骨折部位發(fā)生移位,從而可促進其骨折部位的康復[5]。近年來,隨著骨科內固定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的方法逐漸得到了臨床上的認可。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該組患者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其骨折部位的穩(wěn)定性較好(見圖1)。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使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使用石膏外固定術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其Baird-Jackson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這與吳先紅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6]。綜上所述,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的臨床效果確切,可有效地促進患者踝關節(jié)功能的恢復,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圖1:1例踝關節(jié)骨折患者接受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后其骨折部位的X線片
[1] 顏瑞健,張曉文,馬茍平,等.關節(jié)鏡輔助下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的臨床觀察[J].中國骨傷,2013,21(9):714-718.
[2] 季云瀚,馬昕,王旭,等.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66例老年踝關節(jié)骨折臨床觀察[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14(2):105-109.
[3] 張洪濤,梅繼文,朱鶴飛.內固定手術治療56例踝關節(jié)骨折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5,14(3):200-201.
[4] 胡江華,陳中.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4,13(5):727-728.
[5] 陳峰.踝關節(jié)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3):116-117.
[6] 吳先紅,劉家素,丁學銘,等.內固定手術治療踝關節(jié)骨折臨床觀察[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