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萍
一、什么是作文評價?
作文訓練,簡單的說不外乎作文布置、作文寫作、作文批改和作文評講幾個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文以教師為主導,直接命題,或者在教師主導下,師生共同討論交流,確定作文命題或方向。作文寫作是學生以自我為主體,為中心的相對自由而又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思想內容的過程。而作文批改和講評是教師通過閱讀學生作文,揣摩、理解、感受學生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捕捉他們在這次寫作過程中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其寫作結果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價。
作文評價是作文訓練最后一環(huán),也是最為重要的一環(huán),不僅是是師生情感心理的匯合交融,更是寫作訓練的把關和驗收,是對此次寫作活動的再認識與提高的平臺,是下次寫作欲望的動力和進步的起點。
二、為什么作文評價要多元化?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數(shù)字化評價,簡言之,就是以分數(shù)論英雄。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定作文,很容易使學生從分數(shù)的高低看出自己作文的優(yōu)劣。相對而言,它對結果的評定比較明晰,比較適合甄別和選拔。它主要應用在考試中對作文的評價。這樣的方式簡單而粗暴,對于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三、什么是多元化的作文評價方式?
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是符合新課標精神的、合理的注重過程性評價,強調學生的發(fā)展的評價模式。它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諸多因素的調查、監(jiān)測、記錄和評估,從而來調整、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在評價中,教師要不斷收集學生作文的反饋情況,對這些情況認真分析后,及時與學生交流,讓學生清楚自己作文的成功與失誤,及時總結、修正,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在這個模式中,我們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
(一)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語文課程標準》在關于“作文修改的評價”中明確指出:“不僅要注意考查學生修改作文內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弊魑脑u價根據(jù)這一要求可以分成自評、學生互評和師生互評這三個階段。
學生參與評價,可以減輕老師的教學負擔。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梢杂幸庾R的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最終,使評價立體化,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得失也更加清楚,不斷吸取別人的優(yōu)點,彌補自己的缺點,在揚長避短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二)評價對象的多元化。
傳統(tǒng)的評價對象,簡單來說就是對作文成品的評價,是對結果的評價,他往往忽視了學生在成文的過程。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我們往往看到了一部有問題的作品,而對于他形成的原因和過程往往煞費苦心也難以明了。不知原因的修改,效果可想而知。
而評價對象的多元化,更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諸多因素的調查、監(jiān)測、記錄和評估,從而來調整、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寫作源頭及時準確的得到第一手資料,更清楚學生在作文中的得與失。
(三)評價過程的反復性。
人們通常認為,考試作文往往帶有一定的運氣性。那是因為我們對作文的評價往往一次定性。而對于平時的作文,我們更應該鼓勵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多修改自己的文章?!白魑募葱薷摹?,唯有平時的不斷修改,才能使學生提高寫作能力,才能在考試中寫出好文章來。修改也可以說是寫作的最終過程,也是寫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但不管怎樣,都脫離不了評價,不管是自評還是他人評價,都是對修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是對學生作文能力發(fā)展的一種關注。
(四)評價內容的多樣性。
對于高中生來說,寫作的主體是作文,也就是說出了作文以外,其他的形式如周記,隨筆,讀書筆記等其他一切與寫作有關的成果都可以成為寫作。所以,根據(jù)新課標的建議,評價部應只是針對學生寫作成果的評價,還應該包括,在學做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評價,而日常的周記隨筆等學習成果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的體現(xiàn),所以,對于學生作文評價的多樣性,也把他們考慮在內。
我一直認為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不僅僅是老師教出來,學生練出來的,更是學生自己評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