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一個虛構臆想的艾米莉·狄金森
    ——析夏風顏著《孤獨是迷人的》

    2016-01-22 14:26:51周建新
    山花 2015年16期
    關鍵詞:狄金森為題艾米莉

    周建新

    夏風顏著《孤獨是迷人的》由中信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是一部由作者虛構、并在書中夾雜一些作者臆想和感想的文學創(chuàng)作。它所展示的狄金森遠非真實,而是一個由作者虛構和臆想出來的艾米莉·狄金森,所以本書的讀者不必過于認真,且把網(wǎng)上的宣傳當作是促銷的一種商業(yè)手段,把書的內(nèi)容當作是本書作者憑另外一本虛構作品《孤獨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記》而冥想或聯(lián)想出來的一種虛構,把讀該書當作是欣賞該書作者的創(chuàng)作才能即可,不要真的認為你在讀美國19世紀女詩人、美國最偉大的兩位現(xiàn)代主義詩人之一(另一位是惠特曼)、西方經(jīng)典作家艾米莉·狄金森的“真實生活與精神世界”。

    書的扉頁上寫著“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暗示讀者,這是一部寫美國女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書,天真的讀者也許會想當然地認為該書就是寫狄金森的,而該書確實是寫狄金森,只是寫的是臆想中的狄金森,不是真實的狄金森。當然,書中并沒有哪一處說明該書是認真寫狄金森的,所以本書可以是一部虛構的作品,事實也確實如此。

    全書主要有7個部分,第1部分以“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為題,但不知以什么為主題,其中有想象的內(nèi)容,有不知從哪里引來的直接引語,有狄金森詩的譯文,還有本書作者的一些感想,總之這總共9頁的部分令人如墜五里云霧中;比如本書作者的想象:

    她從梳妝柜里拿出一沓整齊的詩稿,一張張展開、撫平。她持久地對著這些厚厚的紙頁,如同面對過往塵封的歲月。沒有人知道她,沒有人知道這些心血,它們是她的全部,是她今生最寶貴的財富。她靜靜閉上眼,眼前呈現(xiàn)一幅靜謐的畫面:……[1]

    這里的“她”是指狄金森,這是本書作者在想象狄金森的動作和行為。此外還有本書作者隨時冒出來的感想: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在一部電影里,女孩失戀,她坐到心愛的鋼琴旁,舒緩憂傷的鋼琴樂響起,她一邊彈一邊輕聲唱:“孤獨是迷人的。”

    一直以來,我不認為“孤獨是迷人的”,亦如我不認為“孤獨是可恥的”。直到那一刻,看到女孩一邊流淚,一邊微笑著唱“孤獨是迷人的”,那幅畫面深深地震懾著我,安寧中彌漫著一片濃郁的憂傷?!璠1]

    接下來還有大段的感想,讀者只能跟著本書作者蕩漾在這樣那樣的感想和想象中,但這些想象和感想,以及引用的所謂的“日記”和狄金森詩歌,不知道為何目的,讀完這以“這是我寫給世界的信”為題的第1部分,讀者無法把所讀到的內(nèi)容與這部分的標題聯(lián)系起來: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嗎?

    第2部分以“沒有人知道這朵小小的玫瑰”為題,談到狄金森的家庭背景,包括她的出生和教育、她的祖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還有狄金森對自然和春夏秋冬四季的看法;其間也少不了本書作者自己的感想和議論:

    每一個人都是世界的,每一個人又都游走在世界的邊緣。沒有誰永遠地需要誰,也沒有誰永遠地與誰在一起?!肮陋毷敲匀说摹?,再一次重復這句話,孤獨不是一個人的孤獨,是一群人的孤獨,一個世界的孤獨。[1]

    在敘述的過程中,本書作者有時會插入她本人的議論或看法,所以,敘述并非總是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方式進行。

    本書第3部分以“如果記住就是忘卻”為題,主要談狄金森對母親、妹妹和嫂子蘇珊的看法、對婚姻和宗教的態(tài)度;其中有些說法是值得商榷的,如本書作者認為“在家務活的支配方面,艾米莉負責飲食,更確切地說,她只負責烘烤面包,因為父親愛德華先生只喜歡吃她烤的面包”[1],還有,“因為寫詩的關系,她(艾米莉)不能全心全意地對待家務事”[1]。 對這樣的說法,可能有些讀者會有不同看法,還好這樣的說法縱有不夠嚴謹?shù)牡胤剑膊灰姷檬鞘裁磭乐氐膯栴}。

    第4部分以“那是愛的另一個名字”為題,談狄金森與魏茲華斯(一般譯為沃茲華斯)、包沃斯(一般譯為鮑爾斯)、洛德法官這三個男人的親密關系;在這部分里,本書作者同樣在敘述過程中插入自己的話:

    艾米莉,你是不是同我一樣,在少年時代甚至幾天前還認為任何事必須通過結局才能解決,然而每當你決定以什么樣的姿態(tài)面對,現(xiàn)實卻往往背道而馳。你一旦“決定”,無數(shù)的可能就被殺害,放任自流,又會被無力恐懼感籠罩……找不到出口,找不到出口,我們以為走向圓滿的結局,結局卻在悲傷中暫時消解,世界依然故我。[1]

    或者抒發(fā)自己的感受,貌似在和狄金森進行互動:

    跟隨不會有錯,你可以相信他至如此地步。你說,神啊,為何要離我而去?我說,看似神棄我們而去,其實我們只是錯把遠方的人妄想成了神。[1]

    第5部分以“靈魂選擇她的伴侶”為題,寫狄金森與文學導師希金森、賀蘭夫婦的交往,以及指出狄金森的詩歌寫作受到年輕的紐頓和希金森的影響。這部分是以本書作者對自己成長過程的回顧開始的,其中寫到自己的夢想、自己和自己母親的對話,以及對自己人生目標的認識,即“我終于明白了這一生,我為何而活,我明白了生存的意義……成為一個孤獨與快樂的寫作者”,最后,作者表達了自己與狄金森的心靈共通:“我了解艾米莉·狄金森的感受……因為我和她一樣,選擇忠于自己的靈魂,在寫作這條孤寂的道路上,我與我的靈魂為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寫完自己的感受以后,本書作者開始引用所謂的狄金森“日記”,進入正題,期間又時有插入本書作者的感嘆:

    曾經(jīng),我厭倦這重復單調(diào)的人生,厭倦看不到盡頭的命運。也許你和我一樣,都曾有過這樣焦躁難耐的時刻,惶惶不可終日。而如今,我懂得了生命的美好,一個人的美好。想到百年前,在遙遠的國度也有一個女子與我一般,嘗盡孤寂的滋味,默默度過漫長的一生,就算我不眷戀生命,也感到了難以言喻的哀傷。[1]

    第6部分以“我為美而死”為題,寫狄金森受到愛默生超驗主義思想的影響,從而對自然有親近之感;寫狄金森喜歡孩子,還提到狄金森的親密女友凱瑟琳,提到哥哥奧斯汀和父親愛德華對狄金森寫詩的態(tài)度,本部分最后加入了本書作者對自己父親的一些感想和自己的一些思想看法。這一部分也是以本書作者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回顧開始的,目的是想要說明“每個人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并且會有美夢成真的一天”[1]。這一部分有更多的本書作者的插入語,其中有寫自己和父母的關系尤其是和父親的關系、自己對狄金森生活的感悟、自己對人生的感想和認識。

    第7部分以“她又回到了這個世界”為題,在18頁的篇幅中談的是本書作者自己、他人、以及狄金森對孤獨的看法,最后幾頁是本書作者想象的一些景物,所以本部分的大部分內(nèi)容里都能看到本書作者的身影。本書的最后還有一個占18頁篇幅的附錄部分,摘錄了中英對照的20首狄金森詩歌。

    以上便是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可見它號稱是寫狄金森的,確實也主要是圍繞著狄金森來寫的,不過它寫狄金森并非基于大家公認的歷史事實,也沒有嚴謹、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而僅僅是一部虛構的作品,其原因在于,本書的敘述和推進是基于大段大段摘錄狄金森的“日記”來展開的,沒有了這些“日記”段落作為敘述的根據(jù),則本書無法推進、擴展成書。在全書208頁的篇幅里,從第33頁開始直至本書結尾都有大段狄金森的“日記”摘錄,不少摘錄達到半頁,有少數(shù)則超過一頁。書中有明確標示的 “日記” 摘錄共有51處,所占篇幅不小,可見本書敘述對“日記”的依賴程度。換言之,本書對“日記”的摘抄太多了一點,假設刪除掉這些“日記”,還有內(nèi)文中引用的51首狄金森詩,以及附錄中占18頁篇幅的20首狄金森詩,這本總共13.2萬字的書不知是否還能具有一般書的厚度。然而,這些所謂狄金森的“日記”卻是假的,世間實際并沒有狄金森留存下來的日記存在,這也就決定了本書所述基本基于虛構,也就屬于虛構。

    書中所摘錄的“日記”源自一本《孤獨是迷人的——艾米莉·狄金森的秘密日記》,由百花文藝出版社于2000年10月出版,封面寫著“艾米莉·狄金森著,吳玲譯”,并由趙衛(wèi)民教授作序。該書出版后一路暢銷,并很快再版,一時推介和評論紛起,但很快就有狄金森迷發(fā)現(xiàn)這本所謂狄金森的秘密日記只不過是美國作家吉米·富勒1993年創(chuàng)作出版的一部虛構作品,名為《艾米莉·狄金森日記》,該書封面上清楚寫著作者是吉米·富勒而非艾米莉·狄金森。吉米·富勒寫的《艾米莉·狄金森日記》最早由臺灣藍平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漢譯本,譯者吳玲,趙衛(wèi)民作序。12月26日,《臺北時報》即刊登臺灣文化大學英文系的狄金森研究專家喬治·W·賴杰威的《狄金森譯本的誤譯》一文,文章指出該本所謂狄金森的日記是作者吉米·富勒精心構思的一件虛構作品而非狄金森本人所寫,但在譯本中卻沒有任何一處指明這一點。賴杰威還指出封面的照片不像狄金森,而像狄金森的嫂子蘇珊的姐姐瑪莎·吉爾伯特。

    這本書在大陸的出版也誤導了許多讀者,正如一些論者所言,“全中國有多少讀者在認為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有一部新發(fā)現(xiàn)的日記已不可計量。這在狄金森對中國的影響史中,譜寫了一章由出版社的‘誤讀'、學者的‘誤讀'、普通讀者的‘誤讀'串成的中國對狄金森的‘誤讀史'”[2],而且“該書不僅誤導了諸多讀者,甚至也令一些學者信以為真。2007年出版的一本名為《十九世紀美國“另類”作家研究》的書在論及狄金森時就幾次使用這本所謂的狄金森日記中的內(nèi)容做佐證材料?!盵3]。那么本書的作者是否也是受這本“日記”誤導的讀者之一呢,這只有作者自知了。

    除了作者引用的“日記”不是真實的狄金森日記之外,書中也時不時有一些小誤讀,比如,作者說“1878年,艾米莉的詩作在《成功》雜志上刊登”[1],事實是,狄金森的詩歌“Success is counted sweetest”被收錄在波士頓Roberts Brothers出版社1878年出版的A Masque of Poets一書中的第174頁。書中還提到狄金森少女時代在“圣約克山女子學院接受教育,然而只待了兩個星期她就回家了,再未去任何一個地方修習”[1],事實是狄金森1847年9月進入Mount Holyoke Female Sem inary就讀,直至1848年8月才離開,算是在那個學院讀了一年。書中還有些表述,令人不知道該當真來讀,還是該把它們當作是本書作者的一種文學式抒情,如“艾米莉·狄金森,她如修女般在開滿玫瑰的秘密花園里默默度過了一生,孤獨迷人的一生?!?這是很有文學色彩的表述,展現(xiàn)了一幅美麗、凄然的畫面。但是,當真來看,這個描寫卻不是事實。首先,狄金森并非 “如修女般”與常人殊異,事實上她是“一名身心正常的女性”[4];其次,她的花園并非開滿玫瑰,而是有不少花花草草;再次,她的花園也并非是秘密的花園,只是面積不太大而已;此外,她并非是在自己的花園里度過了一生,縱使把這個說法當作一種非寫實的文學描述,似乎也不是很恰切;最后,她的一生是否孤獨?這個問題也值得商榷,或許更多的是外人一廂情愿的主觀臆斷而已。

    本書主要是在大量引用所謂狄金森“日記”的基礎上展開相關敘述,內(nèi)文敘述中還引證了狄金森詩歌51首,同時,書中也時有本書作者感想的抒發(fā),因此本書不能算是認真寫狄金森生平的書,也不是分析狄金森詩歌的,也沒法是探討狄金森思想的,它恐怕主要是本書作者讀了所謂的狄金森的“日記”后有了一些感想,就把感想寫出來了,其中還有一些想象等等,就構成了這本書。因此,這本書毋寧說主要是本書作者創(chuàng)作的才氣橫溢的體現(xiàn),是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讀者各有評判。

    [1]夏風顏.孤獨是迷人的[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2.

    [2]李泗維.疑云叢生的秘密日記[N].中華讀書報,2003-04-30.

    [3]周建新.21世紀中國艾米莉·狄金森熱的背后[J].當代文壇,2013,(4):115-118.

    [4]蒲隆.導讀[A].[美]艾米莉·狄金森著.蒲隆譯.狄金森詩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猜你喜歡
    狄金森為題艾米莉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2021年精準點中75道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
    如果回憶即遺忘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北方人(2020年22期)2020-12-02 08:11:04
    2020年點中70道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與狄金森一起嘗試思考
    本刊2017年點中65道全國各省市中考作文題
    我的朋友
    中學生英語(2017年3期)2017-04-07 10:49:30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態(tài)批評的解讀
    “龍母”開啟征戰(zhàn)之路 艾米莉亞·克拉克
    電影故事(2015年16期)2015-07-14 02:22:28
    绥江县| 手机| 舒城县| 阿荣旗| 淮北市| 仁怀市| 新乡市| 和顺县| 乌苏市| 无棣县| 江川县| 松阳县| 故城县| 洪雅县| 南投县| 沙洋县| 英超| 精河县| 外汇| 鹤岗市| 湄潭县| 西安市| 延庆县| 天门市| 龙门县| 随州市| 连城县| 盱眙县| 新干县| 新密市| 健康| 无极县| 孝感市| 承德市| 河间市| 玉龙| 涪陵区| 南充市| 泾川县| 夹江县| 安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