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何水金 薛璇|文
一唱雄雞天下白,四方樂奏有于闐。于闐,1959年改為于田縣,這個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維吾爾族縣,是當年騎著毛驢上北京見毛主席的庫爾班·吐魯木的家鄉(xiāng)。
在于田縣托格日尕孜鄉(xiāng)的巴什庫木巴格村、央塔克庫勒村和托格日尕孜村,遍種著沙漠楊樹,幾十米高的樹木何以枝繁葉茂,給人們帶來綠蔭?是因為楊樹扎根地下深處,飽汲著大地的水分和營養(yǎng),正如新疆有色金屬工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新疆有色集團”或“集團”)一樣,耕植于西北邊疆熱土六十余年,始終不忘國企的責任擔當,以工業(yè)反哺農(nóng)業(yè),堅守在南疆大地,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幫扶維吾爾族百姓脫貧攻堅。林林總總的幫扶故事,傳頌在于田廣闊的沙土地上,幻化成一曲大愛有形的時代頌歌。
我們乘坐越野車從于田縣城出發(fā),延著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簡易道路,大約半小時后到達于田縣開發(fā)區(qū)。與大沙漠一路之隔,坐落著2000多畝的綠洲,紫色的葡萄掛在架上,麻皮的沙漠甜瓜匍匐在田里,綠油油的葫蘆長勢喜人。承包該片土地的維吾爾族村民見我們來了,立即切開甜瓜、西瓜讓我們品嘗。村民說,這些無公害甜瓜每公斤可以賣到幾十元錢,專供一線大城市。
沙漠中哪里來的綠洲?村民指著“有色惠民井”告訴我們,正是因為新疆有色集團援建了機井,并幫助村民買樹苗、搭架子、灌溉農(nóng)田,才得以建成托格日尕孜鄉(xiāng)科學立體種植示范基地,才得以把荒漠變成村民穩(wěn)步增收的“致富田”。
新疆有色集團在于田縣托格日尕孜鄉(xiāng)的對口幫扶源遠流長。托格日尕孜鄉(xiāng)常年風沙,干旱少雨,只有解決了用水難題,百姓生活才能安居樂業(yè)。從2002年至今,集團為該鄉(xiāng)援建了11口機井,興建了“有色連心渠”干渠、毛渠50多公里,解決了人畜飲水和農(nóng)田灌溉的難題。潺潺的流水記錄了新疆有色集團與托格日尕孜鄉(xiāng)老百姓的魚水情緣。這些渠和井,被當?shù)乩习傩沼H切地稱為“有色渠”、“有色井”。
時光往前追溯,新疆有色集團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實際行動支持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和民生改善。在北疆阿爾泰,集團捐助500萬元支持牧民定居工程;在東疆哈密,捐助500萬元用于十二木卡姆文化傳承;在南疆于田縣,出資400萬元支持該縣工業(yè)園的建設(shè);在天山腳下的木壘縣,投入3750萬元援建興牧定居水利工程——三眼泉水庫……十年間,集團累計投入扶貧資金近八千萬元。
新疆有色集團援建的惠民井、惠民渠(部分)
正是有了惠民井和惠民渠,荒漠才得以變?yōu)榫G洲
工作組與村民一起開荒建設(shè)“防沙治沙綠色生態(tài)園”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沖刺階段之際,2014年,新疆有色集團按照自治區(qū)黨委提出的“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訪惠聚”工作安排,分批派出三個工作組進駐托格日尕孜鄉(xiāng)的三個村莊,每組十名干部,每批住村一年。工作組扎根農(nóng)村,與維吾爾族村民同栽一棵葡萄樹,同飲一瓢甘井水,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錚錚誓言和拳拳愛心,彰顯了國有企業(yè)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
每天早上,每個村的工作組成員都要在各個村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問一問,這是工作組住村以來形成的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我們跟著工作組成員走進各個村委會大院,看到二層樓的周轉(zhuǎn)房和村民活動中心正在緊張施工中。工作組成員告訴我們:“村里沒有村民活動中心,今年集團撥付資金150萬元,每村50萬元,再加上地方政府自籌,為三個村建設(shè)周轉(zhuǎn)房和村民活動中心。今年我們還幫鄉(xiāng)里打了四口井,每口井11萬元左右,共計花費44萬元?!?/p>
三個自然村有近一半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2850元,而這些家庭致貧原因又各不相同,新疆有色集團工作組對癥下藥,竭盡全力幫扶到每家每戶:為村民購買核桃苗,添置養(yǎng)鴿籠,幫助種植沙漠甜瓜,為村民修蓋房屋,推著小車幫助村民賣瓜,協(xié)調(diào)聯(lián)系貸款,外出務(wù)工介紹工作……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修渠建井是大事,而村民的放羊種地、孩子上學、老人看病、建廣播站和種子站等等小事,在工作組眼中也是大事,都關(guān)系著百姓對各級黨委政府、對新疆有色集團的信任和依賴。
扶貧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真心真情的幫扶,更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當前,全國經(jīng)濟增長乏力,有色金屬市場需求低迷,價格疲軟,新疆有色集團的經(jīng)濟效益大不如前幾年。即便如此,集團每年對于田的資金投入仍然保持在100萬元以上?!捌髽I(yè)再困難,履行國有企業(yè)社會責任的力度不能減;資金再緊張,定點幫扶南疆脫貧的資金不能減?!毙陆猩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棠這樣說。
新疆有色集團工作組進住的這三個村子,由于地處南疆沙漠邊緣,經(jīng)濟落后,遠離現(xiàn)代文明,長期以來受極端宗教勢力思想影響,非法講經(jīng)、聚會現(xiàn)象嚴重,婦女們戴面紗、穿黑袍,葬禮不準哭,婚禮不準笑,整個村莊的宗教氛圍過于濃厚。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制度不健全,班子成員文化水平低,管理簡單,政策宣傳不到位,基層組織處于軟弱渙散狀態(tài)。
九月的南疆,太陽比內(nèi)地遲來兩個小時。晨曦穿過村委會院內(nèi)的大樹,照在整齊排列的“訪惠聚”宣傳欄上。新疆有色集團選派的維吾爾族年輕干部沙迪克江·吐爾遜江任央塔克庫勒村第一書記,他告訴我們:“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是一個陣地爭奪戰(zhàn),你不占領(lǐng),極端勢力就會占領(lǐng)。我們工作組進住之后,與住村‘兩委’干部、村民警共同開展工作,反復地用正確理論、法律、文化進行宣傳教育,對重點人群進行監(jiān)控。我們還定期與宗教人士溝通座談,走訪慰問老黨員、老干部、老軍人、老模范,采取各種手段以正驅(qū)邪?!?/p>
三個村子里會漢語的人寥寥無幾,因此外出務(wù)工、經(jīng)商做生意受到很大的限制。工作組在各村組織開展了雙語夜校,你好、謝謝、再見……先從最基本的問候?qū)W起,再逐漸教給村民日常用語。每逢夜校開班,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和孩子參加。至我們采訪時,工作組已經(jīng)舉辦了43期雙語夜校,讓年輕人學習漢語的同時,也接受新思想和新知識。一位村民說:“看看村里,誰會漢語,誰就能發(fā)家致富,我要好好學漢語?!?/p>
當央塔克庫勒村工作組來到該村小學時,看到的一幕讓他們心酸不已:學校開展“六一”活動時,連音箱都沒有,老師用手機播放音樂,孩子們隨著節(jié)拍跳舞……大家落淚了,當即工作組就給學校買了音箱,給老師們發(fā)放了慰問金。各村工作組在“六一”前夕,給小學和幼兒園的每個孩子捐贈一個書包和一雙鞋,看著孩子們幸福的笑容,工作組成員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扶貧先扶智。新疆有色集團專門設(shè)立了“捐資助學幫扶基金”,用來解決考入高中、大學的維吾爾族貧困孩子的上學問題。在2016年“金秋助學”行動中,工作組又拿出5萬元,為貧困學子們解決學費和生活費。
一雙雙渴望的眼神,一張張純樸的笑臉,充滿著對外面世界的憧憬,充滿著對知識文明的訴求。住央塔克庫勒村工作組副組長熊詩強是新疆有色集團所屬基層單位的經(jīng)理,他說:“教育一個孩子,團結(jié)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用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正向?qū)_極端宗教思想,就沒有培養(yǎng)不好的下一代。”這些語言里充滿了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做好工作的信心。
依力汗·阿合買提,這位帥氣的維吾爾族青年現(xiàn)任新疆有色集團人力資源部副主任,他已經(jīng)是第二次住村扶貧了,擔任著巴什庫木巴格村第一書記。他說:“上次我住村時,小學和初中入學率不到60%,今年我村已達到100%。這幾天,還有學生家長拿著轉(zhuǎn)學通知書,想讓孩子到縣里、市里去上學,這說明什么?說明村民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了?!?/p>
新疆有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郭海棠與央塔克庫勒村村支書握手交談
我們在央塔克庫勒村村委會看到,整齊劃一的文件夾擺放有序,資料檔案分類整齊,這都是工作組的同志們幫助該村建立健全的。為了規(guī)范基層組織的日常工作,工作組的同志們幫助各村完善黨支部、村委會、村民大會等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托格日尕孜村村支書肉孜·賽迪說,工作組來了之后,他以工作組為榜樣,努力學習和改變工作方法,將來即使工作組走了,這些方法他也會延續(xù)。
文化相融,心靈相通。每逢婦女節(jié)、勞動節(jié)、兒童節(jié)等各個節(jié)日,工作組組織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動員男女老少積極參與,用這些正能量的活動來影響村民的思想,讓現(xiàn)代文化的浪潮覆蓋全村。工作組成員、央塔克庫勒村第一書記沙迪克江說:“現(xiàn)在村里留大胡子的人沒有了,也沒有人蒙面了,婚禮也很熱鬧,載歌載舞的,村民的精神面貌與過去相比發(fā)生了很大的改進?!?/p>
從巴什庫木巴格村驅(qū)車幾公里,就到了托格日尕孜村。這里是上世紀著名全國勞動模范庫爾班·吐魯木的故鄉(xiāng),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到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家喻戶曉,成為愛黨、愛國、愛家鄉(xiāng)、愛勞動、熱愛社會主義的紅色傳奇,并被拍攝成影視作品。
在庫爾班的故居,我們見到了庫爾班的孫子亞森·買買提明,他負責看管故居和庫爾班紀念館。在庫爾班老人的故居中,懸掛著毛主席與他握手的巨幅照片。森亞告訴我們,新建的紀念館正在緊張施工中,不久就可以開館迎客,讓祖輩的紅色故事教育和感染各族同胞。在紀念館建設(shè)之前,該村有18戶村民需要搬遷,工作組幫助平整土地、蓋房子、搬遷,房子進展很快,18戶村民很快將會搬入新房。
在該村北邊一角,一座現(xiàn)代化的小型養(yǎng)雞場漸成規(guī)模,這座養(yǎng)雞場由村民買買提·伊明出資建設(shè),工作組為了讓他的雞場早日建成,出資7萬元幫助平整土地,目前雞場每天可產(chǎn)雞蛋5000個以上,并雇用了4名村民。買買提·伊明對我們說:“工作組很支持我們,很感謝,我想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讓更多的村民就業(yè),幫助貧困戶過上好日子?!?/p>
時間長了,每位工作組成員與村民都結(jié)下了袍澤之情,潛意識里都把自己當成了這個村的一份子,他們聊起天來,都是“我們村如何如何”。而村民也視工作組為自家兄弟,維漢兩族同胞“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進入秋季,于田一帶遭遇了20年一遇的降雨,時間長,雨量大。9月2日,當我們在巴什庫木巴格村工作組駐地一起吃午飯時,一位工作組成員指著盤子里的青菜和西紅柿說:“昨天,一個克孜巴郎(維吾爾族語:姑娘)手里提著三塑料袋新鮮蔬菜,冒雨來到工作組駐地,說她媽媽讓她把菜送給工作組,我們雖然不認識這是誰家的孩子,但是孩子和家長肯定認識我們。類似這樣的事情經(jīng)常有,讓我們很是感動。”
青年村民們在“雙語”夜校中認真聽講
巴什庫木巴格村是典型的維吾爾族村莊,村中有500余戶、2100多口人,柏油路兩邊高聳的楊樹排列成行,平頂?shù)木S吾爾族傳統(tǒng)民居和彩鋼尖頂?shù)恼簿臃糠植荚诟鳁l巷道。當我們跟著工作組在村中走訪時,每一位維吾爾族同胞都熱情地和我們握手,嘴里說著“亞克西姆賽斯”(維吾爾族語:你好),上中小學的孩子們則主動地微笑著用漢語對我們說“你好”。與以前孩子們羞澀地躲在大人身后相比,這種進步和表現(xiàn)讓有色駐村人備感溫馨。
工作組成員吐遜江·肉孜巴吐,采訪期間一直給我們做翻譯,他帶領(lǐng)我們一行來到80歲的村民買買提·努爾家里,查看老人漏雨的房屋,并給他帶去了磚茶和方糖,老人家立即從屋里捧出一個金燦燦的毛主席像章。他眼里含著淚花,哽咽著說:“我很激動,我有很多的話,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工作組幫我們修路、打井、修渠,要是你們早來幾年,我們的生活就更好了,希望你們常來?!?/p>
66歲的老黨員穆薩·蘇來曼正坐在自家院子里剝核桃。他告訴我們:“工作組來了之后,在全鄉(xiāng)修了很多口機井,每口井可以灌溉500畝土地,因此我們種植的核桃、葡萄等經(jīng)濟作物得以灌溉,工作組非常辛苦。”他握著工作組成員的手連聲說:“熱合麥提,熱合麥提?!保ňS吾爾族語:謝謝)
這一句掏心窩子的“熱合麥提”,詮釋了什么叫作“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托格日尕孜村村支書肉孜·賽迪對我們說:“工作組來了三年之后的變化有目共睹。第一個實惠是打井,機井的投運讓41名村民有了固定收入,每人每年可以增收15000元;第二個實惠是工作組投資56000元,給村民買了9000株核桃苗,幫助完成了500畝葡萄的搭架,我們正朝著每畝地增收200元的目標努力;第三個實惠是幫助村委蓋周轉(zhuǎn)房和村民活動中心,如果沒有工作組到來,我們一百年也蓋不起?!?/p>
本刊記者與工作組一同看望村民買買提·努爾
當我們采訪時,正值于田鮮有的連陰雨,工作組住在逼仄的村委會里,屋頂?shù)教幝┯?,大家忙著用臉盆接水。問及語言不通、飲食不同、想家情節(jié)時,工作組成員大都付之一笑:“忙得顧不上想那么多?!?/p>
我們在村里吃午飯,工作組成員、37歲的文響明正帶著圍裙在廚房里做飯,哈薩克族干部熱合木江·木吉打下手。不一會兒,他們就端出了香噴噴的大盤雞。原本在家中不進廚房的大老爺們兒,到這里住村時間長了,每個人都成了廚師、木工、教師、農(nóng)藝師,人人都是多面手。
采訪庫爾班的孫子亞森·買買提明
采訪托格日尕孜村村支書肉孜·賽迪
工作組成員每三個月才能回一次家,在家里停留十天。從住村坐車,穿過村莊、國道、沙漠公路,大約三小時后才能到達和田機場,再乘飛機到烏魯木齊。我們在回和田的沙漠公路上,遇到新疆有色集團副總經(jīng)理、住托格日尕孜村工作組組長庫馬提·托蓋,他剛剛結(jié)束了短暫的探親休假,休假也不輕松,參加了好幾天的人大會議。公路邊片刻寒暄之后,就只留下他們車輪滾滾奔向住村的背影。一年住村事,一生住村情,前兩批工作組的同志返回后,還依然惦記著那里,掛念著那些老鄉(xiāng),仍然通過各種方式關(guān)注和支持那里。住村的經(jīng)歷,讓這些城里人對這片鄉(xiāng)村土地愛得如此深沉。
工作組入戶看望老黨員
工作組與維吾爾族同胞一起干活、一起吃飯
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工作組自身的學習建設(shè)一點也沒有放松,紀律要求、組織要求、學習要求從來沒有松懈。新疆有色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jīng)理、第三批“訪惠聚”活動總領(lǐng)隊彭士群深有感觸地說:“我們的工作確實很辛苦,這不是矯情,但是家里(集團)的同志們分擔了我們的工作,生產(chǎn)、經(jīng)營、管理、科技創(chuàng)新等等,他們更辛苦。今天如果說住村 ‘訪惠聚’工作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離不開集團的高度重視,離不開全體工作組成員的傾心幫扶,更離不開前兩批工作組打下的好基礎(chǔ)、創(chuàng)造的好條件。”
來到托格日尕孜鄉(xiāng),每個工作組成員都會經(jīng)歷從神秘到孤單,再到充實的心路歷程,這些可愛的同志們也像沙漠里的楊樹一樣快速成長起來。“訪惠聚”工作至今,新疆有色集團共計派出三批優(yōu)秀干部奔赴南疆,每批都由兩名集團級領(lǐng)導干部擔任總領(lǐng)隊、工作組組長。南疆廣闊的土地成為干部的磨刀石,接地氣,受教育,大家扶貧工作中得到錘煉成長,很多干部經(jīng)歷了“訪惠聚”活動磨煉之后,很快成為集團的中流砥柱。
基層組織強起來,社會穩(wěn)定固起來,百姓民生好起來?!霸L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動是一個延續(xù)、強化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需要有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隊”,需要持續(xù)發(fā)揚“水滴石穿”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拼搏精神。新疆有色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jīng)理張國華道出了新疆有色人真幫扶、長幫扶的拳拳之心:“我們在對托格日尕孜親戚的幫扶脫困上,不求‘大水漫灌’,但求‘細水長流’,不求一時親疏,但求永結(jié)親緣?!?/p>
我們采訪期間,正值維吾爾族的古爾邦節(jié)來臨之際,巴什庫木巴格村工作組準備拿出兩萬元,再加上該工作組成員個人捐助1.2萬元,定點幫扶村里的貧困戶。
汽車經(jīng)過于田縣城,這里矗立著毛主席與庫爾班大叔握手的雕像?;叵肫鹁S吾爾族大叔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合麥提”,回想起維吾爾族大媽提著杏子和雞蛋送給工作組,回想起孩子們領(lǐng)到助學金時的真心笑容,我相信所有人心中都會涌現(xiàn)出一種自豪和感動。而當一個工作組任務(wù)結(jié)束,下一個工作組接續(xù)時,我相信送別的場面一定會令人動情難忘。
我們告別了工作組,即將返回北京,而這些可敬可愛的工作組成員依然每天走百家門、入千家戶,在扶貧攻堅、去極端化、民族團結(jié)的大道上疾馳。就在我們乘車前往和田機場時,工作組司機陳權(quán)說,他與這里的人、這里的土地有了感情,一年的住村幫扶結(jié)束后,他還想再續(xù)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