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 :《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2011年版)指出要教會學(xué)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知和認(rèn)識,表達(dá)力求有創(chuàng)意?!比赵陆?jīng)天,江河行地,春風(fēng)夏雨,秋霜冬雪。面對多姿多彩、色彩斑斕的大自然,人們愛美的心靈,總有一種表達(dá)的沖動。而想用生花妙筆去描繪自然美景,抒發(fā)真情實感,首先要學(xué)會審景、體會審景之趣。本文結(jié)合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談一談如何欣賞自然的美景、如何抒發(fā)真實的感受。
關(guān)鍵詞 :《春》 寫景之趣 自然描寫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春風(fēng)夏雨,秋霜冬雪。面對多姿多彩、色彩斑斕的大自然,人們愛美的心靈,總有一種表達(dá)的沖動,也使人禁不住地思考應(yīng)該怎樣用文字來描摹自然美景。
一、《春》中自然美景的觀察與描寫
請看朱自清《春》中描寫“春花圖”的文字: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③花里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⑤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仔細(xì)探究這一段文字,就會發(fā)現(xiàn)這段文字十分符合《課標(biāo)》所倡導(dǎo)的理念。
(一)作者對“春花圖”進行了多角度的觀察:首先,通過視覺察其色觀其形——那些果花,色彩是“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以形象比喻色彩,色彩更為鮮艷;那些野花,形體是“像眼睛,像星星”,以形象比喻形體,不僅寫出了野花之多,而且描繪出野花輕輕擺動的姿態(tài)。其次,通過聽覺聽其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不僅有聲音,而且有情態(tài)。最后,通過味覺嗅其味——“花里帶著甜味兒”,直接寫出了花兒帶給人們的最美好的感受。就是這樣,作者通過多種感官去感受“春花圖”,去觀察、發(fā)現(xiàn)春天的獨特之美。
(二)作者發(fā)現(xiàn)了“春花圖”的豐富多彩:從形象的關(guān)系看,不僅有“趕趟兒”的主角——“桃花、杏花、梨花”,也有“有名字的,沒名字的”配角——野花;不僅有正面實寫的形象——果花、野花;也有用來側(cè)面烘托的花下的“嗡嗡地鬧著”的“成千成百的蜜蜂”和“飛來飛去”的“大小的蝴蝶”;更有作者虛寫的,“閉了眼”想象出的“桃兒、杏兒、梨兒”。這不僅是一種多角度、多層次的觀察,更是一種有情趣、有意味的發(fā)現(xiàn)。這正好印證了那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p>
(三)作者還抓住了“春花圖”中所有事物的特征:“桃樹、杏樹、梨樹”是“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是春天里植物生長的常態(tài),更是春天里生命的沖動,春天的活力、春天的沖勁力透紙背。那些果花不僅色彩鮮艷——“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而且還“帶著甜味兒”,甚至還想象出這些花所結(jié)出的“桃兒、杏兒、梨兒”。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十分注意把握形象與眾不同的特征進行描寫,或潑墨如云,或惜墨如金。
(四)作者對這幅“春花圖”,有自己的感知和認(rèn)識。春天,本來是自然界的一個季節(jié)概念,本文卻賦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沒有直接去抒發(fā)自己對春天的熱愛、贊美之情,而是用抒情的畫筆,賦予各種景物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寫各種果樹的花爭相開放,又描繪地下盛開的野花,作者賞花的欣喜之情,傾注于字里行間,內(nèi)在的詩情和外在的景物和諧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如寫花色,那火的熾烈氣勢,霞的輕柔艷麗,雪的高潔純凈,同時躍入讀者的腦際,給人以生活實感。寫地上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不但寫出鋪滿原野的野花之多,而且描繪出閃閃發(fā)光輕輕擺動的野花的明麗色彩。這幅畫,遠(yuǎn)處可見五彩繽紛的花色,近處可聽抑揚頓挫的蜂唱;上有蝴蝶自由自在的翻飛,下有野花活潑俏皮的眨眼。遠(yuǎn)、近、上、下,濃、淡、干、濕,雖是信筆點染,無事雕琢,卻成為高妙的藝術(shù)真品。
(五)作者對這幅“春花圖”,做到了表達(dá)有創(chuàng)意。一是作者善于對詞語進行錘煉。僅一個“鬧”字,就寫出了春天百花盛開、蜂蝶忙碌的熱鬧景象,而且有聲響、有動作,給人如臨其境之感。同時還從側(cè)面寫出了春花多、艷、味甜的特征,表現(xiàn)出作者內(nèi)心的無比喜悅之情。
二是作者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第①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花,寫出了百花爭春、百花爭艷的動人景象,生動而有人情味。第②句運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描寫花色的鮮艷美麗。作者不直接說出花的顏色,而是用“火”“霞”“雪”來比喻,充分調(diào)動讀者的想象力。第③句的后一分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想象了果實之多,帶給人一種豐收的喜悅之感。第④句的前一分句也是一種夸張,突出了蜜蜂之多,也烘托了花的鮮艷和美麗。第⑤句“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的比喻,描繪了陽光下野花閃閃爍爍,逗人喜愛的樣子。這里沒有明寫陽光和風(fēng),但已寓于描寫之中。因為有陽光,所以野花才像眼睛、星星一樣亮;因為“風(fēng)輕悄悄的”,野花搖搖擺擺,所以才會“像眼睛,像星星”一樣“眨呀眨的”。這兩個比喻又互補: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的共性,但是“眼睛”沒有星羅棋布的特點,不能照應(yīng)“遍地”,星星無眉目傳情的妙處,兩者一結(jié)合,真實地把野花寫活了。
三是作者善于綜合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段中不僅有“實寫”——花色、花形、花味,而且有“虛寫”——“閉了眼,樹上仿佛滿是桃兒、杏兒、梨兒”,亦實亦虛,相映成趣。虛寫的這一句,作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由春花聯(lián)想到秋實,表達(dá)對春天的無比喜愛之情。段中不僅寫了“樹上”的花,而且寫了“地上”的花,這樣就高低結(jié)合,參差錯落,俯仰生姿,把春天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段中不僅有對花的靜態(tài)的描寫,也有對花的動態(tài)展示。有的還靜中有動,你看“像火”“像霞”的比喻,乍一看,似乎是靜態(tài)的比喻,再一想,“火”不僅有“紅”之色,也有“火苗”的躍動之態(tài),“霞”不僅有“粉”之色,也有“霞”的飄浮之態(tài)。段中不僅有對花的正面描寫,還從側(cè)面對花進行了烘托,如第④句寫花下蜂鬧蝶舞,就從側(cè)面表現(xiàn)花兒的繁茂、鮮艷和香甜。
二、如何有力抒發(fā)真實的情感
《語文課程標(biāo)準(zhǔn)》(2011年版)指出:“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dá)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那么,又該怎樣用文字來抒發(fā)真切感受呢?
我們再以朱自清先生《春》中的幾段文字為例:
①天上風(fēng)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耙荒曛嬙谟诖骸?,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②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③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④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仔細(xì)探究這幾段文字,就會發(fā)現(xiàn)這幾段文字也十分符合《課標(biāo)》所倡導(dǎo)的理念。
(一)寫出了作者的“真情實感”。第②③④段,分別運用“娃娃”“小姑娘”“青年”這三個比喻,抒寫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作者先把春天比喻為“剛落地的娃娃”,因為春在四季之首,是新生的,突出春天生機勃勃的特點。而這也揭示了春天強大的生命力,她戰(zhàn)勝了殘冬,她是不斷發(fā)展壯大的。作者再把春天比喻為“小姑娘”,不僅是因為她嬌美,突出其容顏之美,而且寫出了春天的成長,她濃妝艷抹、樂觀、歡快、輕盈、可愛,顯示出無窮的活力。作者最后把春天比喻為“青年”,因為他有無窮的活力,突出他的力量美。他鼓舞、召喚,帶領(lǐng)人們?nèi)プ非蠊饷?,向往美好生活,懷著希望去投入新的生活?/p>
就是這樣,作者用詩一般的筆調(diào),用最真摯的情感,抒寫出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二)寫出了作者的“感受、體驗和思考”。第①段從文章前面對自然景物的描寫,過渡到對人的描寫,頌揚抓住春光努力工作的奮發(fā)向上精神。春到人歡,和開頭相呼應(yīng)。風(fēng)箏既是兒童的天使,又是春天的信號,著力把前面寫到的春帶到人間,“也趕趟兒似的”和前文百花爭艷相照應(yīng)。引用“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句俗語,似乎在喚醒我們的一種聯(lián)想: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一生之計在年輕。啟示我們應(yīng)抓緊大好春光,奮發(fā)向上。試想,如果沒有作者的“真情實感”,也許文章就要在前面的“草報春”“花爭春”“風(fēng)唱春”“雨潤春”這四幅圖畫之后打住了。如果這樣的話,文章就是為了寫景而寫景了,絕對沒有什么獨特之處。茅盾先生曾說過:“自然是偉大的,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充滿了崇高精神的人類的活動,乃是偉大中之尤其偉大者?!敝熳郧逑壬隙靼走@些道理,所以作者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用第五幅畫面開拓意境,揭示主旨。無疑,這種理解和體驗是十分深刻的。
春天,她無形、無聲,是“空靈”之物,一般人要描寫出春天的形象是很困難的,而朱自清先生獨具慧眼,敏銳捕捉主體和喻體的“質(zhì)”的相似點,把春天的美麗附于“剛落地的娃娃”的蓬勃生氣美、“小姑娘”的艷麗容顏美、“青年”的健壯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有形、有色、有聲、有神、有情,噴射出詩意的光輝??偟膩砜矗@三個比喻,語勢強烈,富有哲理,把全文中心意思推向高峰。在這里,無法分清是寫自然還是寫人生??梢娺@三個比喻,不僅從時間上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過程,贊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而且強調(diào)了她的“新”“美”“力”,含蓄地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清代著名詩人、學(xué)者王國維先生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本芭c情,情與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離。清代的另一位學(xué)問大家王夫之說:“情景名為二,實不可離……巧者則情中景,景中情。”在文學(xué)作品中,沒有單獨存在的純景物描寫,一切景物都是作者自我真情的一種最真實的流露?!簦ㄗ髡邌挝唬航魇嶂菔薪逃郑?/p>
□責(zé)任編輯: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