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生物反饋治療卒中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伴失眠的研究

      2016-01-17 21:45:44杜曉霞徐舒宋魯平
      中國卒中雜志 2016年9期
      關(guān)鍵詞:鐘擺生物反饋障礙

      杜曉霞,徐舒,宋魯平

      卒中后睡眠障礙(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發(fā)病率高。不同國家不同研究的報道中,其發(fā)病率在44%~95%[1-4]。卒中后睡眠障礙的類型包括失眠、睡眠增多、睡眠結(jié)構(gòu)紊亂、異態(tài)睡眠、鼾癥等[5-6]。卒中后焦慮和抑郁是卒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7]。卒中所致的認知功能障礙、焦慮和抑郁還可能誘發(fā)和加重失眠。

      失眠導致患者康復訓練時注意力不集中,主動配合性差,延緩患者的康復,影響預后[8]。目前,失眠治療主要有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行為治療、物理因子治療等)[9]。多導睡眠監(jiān)測(polysomnography,PSG)排除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后,失眠的治療重點是良好的睡眠衛(wèi)生習慣,并使用認知行為技術(shù),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和漸進式放松療法等[10]。本項研究擬觀察生物反饋療法治療卒中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伴失眠的有效性。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5年4月-2016年2月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yī)院康復科治療的成年卒中患者。入組標準:①年齡≥18歲;②腦出血和腦梗死,病程在1個月以上,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11];③符合焦慮、抑郁及失眠的診斷標準;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及失眠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卒中后;⑤意識清楚、查體合作,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②卒中前有睡眠障礙及抑郁等精神疾病史;③智力障礙及明顯失語者;④重癥患者無法配合康復治療者。

      焦慮、抑郁診斷參考《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tǒng)計手冊》(第四版)標準[12]: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7分:可能有焦慮,≥14分:肯定有焦慮(輕度),≥21分:肯定有明顯焦慮(中度),≥29分嚴重焦慮(重度)。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1項)≥7分:輕度抑郁,≥17分: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

      卒中后抑郁和焦慮的診斷另外需要符合以下條件:①患者有卒中病史及卒中后相應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②抑郁和焦慮的出現(xiàn)和卒中的發(fā)生有明顯的關(guān)系,通常在卒中后數(shù)天就可出現(xiàn);③非短暫性,通常要持續(xù)2周以上;④抑郁和焦慮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功能,尤其影響了患者積極參與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⑤除外其他原因?qū)е碌囊钟?,如興奮藥物過量、催眠鎮(zhèn)靜藥物或抗焦慮藥物的戒斷反應。

      失眠診斷參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中繼發(fā)性失眠癥的診斷標準[13]和《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標準[14]。失眠發(fā)生在卒中后,卒中后出現(xiàn)睡眠數(shù)量的減少和睡眠質(zhì)量的下降,總睡眠時間小于6 h和日間功能障礙。

      以上心理量表的評估由心理科醫(yī)師完成。

      1.2 研究方法 評估后納入符合入組條件的卒中后焦慮抑郁伴失眠患者32例,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給予生物反饋治療。全部患者常規(guī)治療原發(fā)病并進行康復訓練。

      生物反饋治療儀器采用中科心橋(北京)心理醫(yī)學研究院心率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檢測及訓練系統(tǒng),給予每周5次,每次30 min的催眠鐘擺、荷花、心靈家園進行放松、緩解情緒康復訓練。催眠鐘擺是通過腦部計算機接口(brain computer interface,BCI)技術(shù)將人的腦電波信號轉(zhuǎn)換為數(shù)字信號,傳送給電腦系統(tǒng),電腦編制一個擺動的鐘擺的畫面。當人的大腦放松、思維抑制時鐘擺的擺動就會變慢,反之鐘擺變快?;颊咄ㄟ^形象地控制鐘擺的擺動速度來控制大腦,從而有利于入睡。荷花和心靈家園的訓練是采用中科心橋(北京)心理醫(yī)學研究院提供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檢測與訓練系統(tǒng)”,用于檢測與訓練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功能。當患者的自主神經(jīng)平衡時電腦畫面的荷花就會逐漸長大并盛開,心靈家園會逐步建立起來。相反,當患者交感神經(jīng)或副交感神經(jīng)過度活躍時,荷花就會慢慢變小,心靈家園也會慢慢拆除。患者通過控制畫面的呈現(xiàn)以及治療師的訓練提示,不斷變化自己的狀態(tài),逐步找到自主神經(jīng)平衡的調(diào)節(jié)方法。生物反饋訓練時間定于晚餐后進行。

      全部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采用HAMA和HAMD進行焦慮抑郁測評,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患者健康問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9,PHQ-9)在治療前后進行分析評定,同時統(tǒng)計患者每夜實際睡眠時間治療前后的變化,生物反饋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簡易精神狀態(tài)檢查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Fugle-Meyer肢體功能評分(Fugle-Meyer Scale,F(xiàn)MS)、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arthel指數(shù)(Barthel Index,BI)變化。

      2 結(jié)果

      2.1 一般資料 研究共納入32例患者,研究過程中,1例患者因為注意力不集中退出訓練,另外1例患者因為出現(xiàn)癥狀性癲癇退出訓練。完成訓練和治療的3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4例,腦出血患者14例,腦梗死患者16例,年齡34~75歲,平均(49.33±11.09)歲。

      2.2 治療后HAMA、HAMD和睡眠時間變化治療后患者睡眠時間較治療前顯著增加[(4.81±1.58)hvs(7.30±1.34)h,P<0.001]。HAMA[(17.50±8.41)vs(9.00±7.01)]和HAMD[(19.53±7.82)vs(9.23±4.42)] 評分均有顯著改善(均P<0.001)。

      2.3 治療后PSQI和PHQ-9變化 患者經(jīng)過生物反饋治療后較治療前PSQI[7(5.5,11)vs18(15,23)]和PHQ9[10(9,14)vs18(14.5,27)]評分無顯著差異。

      2.4 訓練后MMSE、FMS、NIHSS及BI的變化患者訓練后其MMSE、FMS及BI的評分沒有顯著變化,但NIHSS評分顯著降低(表1)。

      表1 生物反饋訓練后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變化

      3 討論

      生物反饋又稱自主神經(jīng)學習法,是在行為療法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shù),被認為是繼醫(yī)學傳統(tǒng)治療、藥物和物理治療之外的一種新的治療和預防疾病的方法,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的范例。通過反饋的圖像及音樂信號自我調(diào)節(jié),并轉(zhuǎn)化為易于患者掌握和調(diào)控的信號,患者可以通過信號反饋提供的信息,調(diào)節(jié)呼吸節(jié)律,降低自主神經(jīng)的興奮性[15-16]。目前,生物反饋技術(shù)用于臨床相對較少[17]。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入組的30例患者治療前后HAMA、HAMD、夜間睡眠時間評分情況均有改善,差異有顯著性,說明隨著生物反饋治療可以改善卒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而且隨著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睡眠時間也有增加。本研究中訓練4周前后患者的PSQI和PHQ-9均有改善,雖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能看到功能改善的趨勢??祻椭委?周后雖然MMSE評分、FMS分數(shù)和BI指數(shù)的改善沒有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但標記卒中嚴重性的NIHSS評分顯著降低,表明生物反饋治療有利于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

      卒中后睡眠障礙有不同表現(xiàn),本研究的入選病例均為失眠伴焦慮抑郁患者,需要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卒中后睡眠障礙患者鑒別[18]。常見的呼吸相關(guān)性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暫停并不適合生物反饋訓練。相對于其他治療,生物反饋治療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夠集中精力配合訓練,故本研究所選入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相對較輕。

      卒中后患者多要經(jīng)歷震驚期、否認期、抑郁期、反對獨立期、適應期等心理康復過程??祻托枰颊咧鲃訁⑴c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卒中后焦慮抑郁和失眠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速度。生物反饋技術(shù)用于治療失眠已有數(shù)十年[19],能避免使用鎮(zhèn)靜催眠藥物導致的不良反應和成癮傾向,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對于卒中后失眠患者,如能配合訓練,能夠改善情緒和睡眠[20]。在臨床中可以擴大應用病例數(shù)并推廣至其他腦損傷患者的失眠康復治療中,但要注意分析患者睡眠障礙的類型和患者認知功能的篩查。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由于入組條件的限制,病例來源可能存在偏倚;研究樣本量偏少,由于樣本量的關(guān)系,沒有分層比較輕中重度焦慮抑郁患者對生物反饋治療的療效差異,在以后的研究中會進一步改善。

      1 Marquez-Romero JM,Morales-Ramirez M,Arauz A.Non-breathing-related sleep disorders following stroke[J].Neurologia,2014,29:511-516.

      2 王嬌,梅麗,孟會紅,等.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臨床相關(guān)因素研究[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4:281-285.

      3 孟會紅,梅風君.多導睡眠圖對卒中后睡眠障礙的評價意義[J].現(xiàn)代電生理學雜志,2012,4:226-230.

      4 Wallace DM,Ramos AR,Rundek T.Sleep disorders and stroke[J].Int J Stroke,2012,7:231-242.

      5 白瑩,張寧,王春雪.卒中后睡眠障礙研究進展[J].中國卒中雜志,2013,8:407-411.

      6 Pasic Z,Smajlovic D,Dostovic Z,et al.Incidence and types of sleep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Med Arh,2011,65:225-227.

      7 王伊龍,張寧,張彤,等.神經(jīng)內(nèi)科患者伴發(fā)抑郁狀況與用藥情況的橫斷面調(diào)查[J].中國卒中雜志,2010,4:798-800.

      8 Wang L,Tao Y,Chen Y,et al.Association of post stroke depression with social factors,insomnia,and neurological status in Chinese elderly population[J].Neurol Sci,2016,37:1305-1310.

      9 劉珂,屈云.失眠的物理因子治療[J].華西醫(yī)學,2010,11:2121-2123.

      10 Im K B,Strader S,Dyken ME.Management of sleep disorders in stroke[J].Curr Treat Options Neurol,2010,12:379-395.

      11 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379-380.

      12 劉新民,伍漢文.臨床急癥[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163-165.

      13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CCMD-3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1:118-122.

      14 張鵬,趙忠新.《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解讀[J].中國現(xiàn)代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5:363-367.

      15 姜乾金.醫(yī)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46-148.

      16 鄭延平.生物反饋的臨床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1.

      17 陸雪松,姜亞軍,顧迅,等.肌電生物反饋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研究[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3,7:56-57.

      18 Ferre A,Ribo M,Rodriguez-Luna D,et al.Strok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J].Neurologia,2013,28:103-118.

      19 Cortoos A,Verstraeten E,Cluydts R.Neuro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primary insomnia:implications for its treatment[J].Sleep Med Rev,2006,10:255-266.

      20 李鷗,馮曉梅,郭知學.生物反饋治療卒中后失眠癥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2,17:1870-1871.

      猜你喜歡
      鐘擺生物反饋障礙
      更正啟事
      左右搖擺
      雜文選刊(2023年11期)2023-11-11 15:59:18
      基于生物反饋的非遺表演沉浸式體驗與交互研究
      包裝工程(2023年20期)2023-10-28 03:19:14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鐘擺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跨越障礙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換頭術(shù)”存在四大障礙
      補中益氣湯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40例
      榆林市| 苍南县| 白银市| 海盐县| 五寨县| 天祝| 襄樊市| 潢川县| 沙雅县| 二连浩特市| 舞钢市| 通江县| 延川县| 乌什县| 三都| 石嘴山市| 泽库县| 盐池县| 叶城县| 三穗县| 崇州市| 江油市| 天门市| 那曲县| 黔江区| 济南市| 汉寿县| 安徽省| 图片| 崇州市| 寿阳县| 嘉峪关市| 定陶县| 阿巴嘎旗| 秀山| 东安县| 鸡东县| 云龙县| 睢宁县| 宁阳县|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