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
在中國,從有墓葬的那一天起,也就有了盜墓者和盜墓文化。去探墓的人想獲得什么?尋寶其實是論證價值觀的過程。盜墓電影,是在文化心理的角度找到新的支點,對中國人的死亡意識有一個更深層的了解。如《尋龍訣》導(dǎo)演烏爾善所說:“所有的探墓電影,最終的解讀還是生命意義是什么,這個系統(tǒng)清晰,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戲劇,否則只有獵奇?!?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16/qlzk201601qlzk20160137-1-l.jpg" style="">
商湯之冢到“何氏六兄弟”
在中國,從有墓葬的那一天起,也就有了盜墓者。歷史上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距今約3600年的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冢,這座古墓在距今約2700年的西周時期就被盜了。《莊子》《呂氏春秋》等古籍中已經(jīng)有關(guān)于盜墓技術(shù)的詳盡記錄。
到了近代中國,盜墓行為蔚然成風(fēng),在全國形成了洛陽、長沙、東陽、淅川四大盜墓基地。洛陽和長沙以盜墓行為最瘋狂、盜墓技術(shù)革新最快而著稱;而東陽和淅川,一個位于皖蘇交界線,一個位于豫、鄂、陜?nèi)〗唤缣帲匦螐?fù)雜,古墓群聚集,形成兩支盜墓大軍。
盜墓者一種是帝王將相和社會地位極高的人。由于他們能夠動用更多的社會資源,其盜墓“水平”絕非一般人能比的。如“鞭尸三百”的伍子胥,“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西楚霸王項羽,盜挖清東陵被世人罵為“國盜”的孫殿英,歷朝歷代的“高檔盜墓者”俯拾皆是。
而販夫走卒之流的“低級盜墓者”,古有北魏時期發(fā)掘商湯冢的河?xùn)|人張恩、黃巾軍眾多“農(nóng)民戰(zhàn)士”盜墓者,近有盜掘清東陵的王紹義等。2010年底剛剛告破的淅川楚王墓被盜案,盜墓者11人幾乎都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其中“何氏六兄弟”平常以打漁為生。
農(nóng)耕民族才會厚葬,他相信土地會帶來重生
以《鬼吹燈》《盜墓筆記》為代表的系列盜墓小說,近年成為資本追逐的熱門影視IP。烏爾善的《尋龍訣》在尋寶之中,又融進中國人經(jīng)歷過的時代和民族印記。
墓穴的選擇大概持續(xù)小半年。始皇墓、女媧墓,改動了一輪又一輪,歷史上這些有名有姓的名人之墓跟整個華夏的主流歷史的太近,限制的空間會很大,或者這也是為何《鬼吹燈》小說作者天下霸唱所描述的也都是邊陲文明的墓穴,因為烏爾善導(dǎo)演是蒙古族人,雖然蒙古族傳統(tǒng)體系內(nèi)并沒有一個公開的墓葬的儀式,但也傳說著一些神秘的下葬地點,甚至也想到了成吉思汗墓。
“你以為成吉思汗把自己埋在地下,里面藏著很多的寶貝,那都是農(nóng)民的想法,是農(nóng)業(yè)國家的帝王的想法。農(nóng)耕民族才會厚葬,他相信土地會帶來重生。蒙古人的墓葬文化就是沒有,就是消失,他對死亡的世界是另外一種看法。”
蒙古人是游牧和狩獵民族,生存方式是我殺掉你,吃了你之后,你的生命能量到我的體內(nèi),是物質(zhì)交換式的。以前蒙古人把尸體拉到草原上,讓牛車自己走,走到哪就留到哪,草原上的狼、狐貍、鳥,就把尸體吃了,跟天葬是一樣的。天葬只不過讓鳥吃起來更方便點。其實都是野葬,把尸體還歸大自然,你的生命就在新的生命里延續(xù)下去。
世界觀決定了墓葬形式。那么國產(chǎn)盜墓題材要繼續(xù)拍下去,能走多遠?難處在哪里?
在烏爾善看來,一定要在文化心理的角度找到新的支點,對中國人的死亡意識要有一個更深層的了解?!八械奶侥闺娪埃罱K的解讀還是生命意義是什么,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什么,這個系統(tǒng)清晰,才會產(chǎn)生真正的戲劇,否則只有獵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