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文
(廣東培正學院 廣東 廣州 510830)
任何一個社會,都會誕生傳奇式的人物,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之下,出身越是低下的個人,其所獲得的成功就更加具有傳奇色彩。電影作為社會媒介的一種,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種個人和社會影像書寫方式,用電影的形式來展現(xiàn)個人成功歷程的電影,即可稱之為傳記式電影。
傳記電影能否獲得觀眾和社會的認可,題材和內(nèi)容的選擇是決定性因素。對于電影作者來說,如何將人物傳記拍得精彩好看,至關重要。嚴格來說,“故事”的生產(chǎn)與消費之間,關系是互動共生的[1]。
人天生就具有窺私癖,在對別人隱私的窺探中獲得自我的快感,尤其是對社會名人和成功人士隱私的窺探。所以電影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盡量會突出表現(xiàn)人物的傳奇色彩,再將這種傳奇色彩和神秘性加以擴大,加入一些隱私性的具有感染力的事件,就構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可讀性和可視性的電影。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導演往往會在其中加入一些故事性或者娛樂性更強的元素,讓人物顯得更加豐滿。
上世紀的香港是個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的地方,幾乎每個行業(yè)都能夠誕生很多具有傳奇性色彩的人物,他們成功的模式和原因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出身和成就之間的差異越大,越能夠成為傳記電影的主角?!独茁鍌鳌分械睦茁?,原本是一個底層家庭出身的苦孩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最終成長為香港警界呼風喚雨的人物,中間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波折和沉?。弧鄂撕馈分械孽撕?,最初是從內(nèi)地逃荒過來的苦力工人,最終卻成長為香港白粉“四大家族”中最有勢力的人物;《四大探長》中的無頭等人,也是從基層做起來的,成為香港警界的權勢人物。人物出身越低,則奮斗過程中的艱難遭遇就越多,這就使得其本人越發(fā)具有傳奇色彩。
人物傳記講究紀實性,采用紀實的手法來記錄和描述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電影故事則主要是虛構性,采用虛構的情節(jié)和故事來展現(xiàn)一種理念和意識。人物傳記電影一定程度上是兩者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結合,在宏觀層面上采用紀實的手法,而在某些細節(jié)上采用虛構的情節(jié)來突出強化主人公的傳奇色彩。例如《雷洛傳》中,雷洛的故事基本是根據(jù)原來某位香港高級警務人員的個人經(jīng)歷編寫的,總體上看是符合該警官本人的人生發(fā)展軌跡的,但是在例如“戀人家著火”“劇場打斗”“倒茶認錯”等具體情節(jié)上,連原型人物對此都沒有任何記憶。導演后來談起這部電影,也承認這些情節(jié)有些是虛構出來的,其目的是為了增加“雷洛”的傳奇色彩,用上述情節(jié)來增強電影的故事性,以此來吸引觀眾。再如《四大探長》中,四位主角人物也是有原型的,是真實存在的,他們在警察隊伍中的升遷軌跡基本上都是寫實的,但是他們內(nèi)部之間的恩怨,除了當事人之外,其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而且時過境遷,也沒辦法加以證實。這種紀實性和虛構性的結合,既確保了傳記電影的真實性,不脫離真實存在,又確保了電影具有故事性。
人物傳記電影是以人物本身的經(jīng)歷為主要線索,向觀眾展示個體一生的人生軌跡。但是,人物傳記電影并不是紀錄片,構成該片最大價值的部分還是在于其形象的藝術構思和吸引觀眾的情節(jié)。情節(jié)的組合,構成的完整的故事,才是吸引觀眾的最大原因。人的一生,所經(jīng)歷的事情非常多,各種可以想象到的酸甜苦辣都會有,如何在一部只有120分鐘左右的電影充分、精彩地展示人物一生的命運,就需要創(chuàng)作者對所有的故事進行取舍,選擇一些精彩的、能夠構成有吸引力的故事情節(jié),通過故事的構成,來側面或者正面反應人物的性格和魅力?!独茁鍌鳌分?,雷洛是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一手主宰了香港警察的貪污帝國,通過制定臟錢的分配規(guī)則,成為了香港警界的實際控制人。這個人物應該是非常復雜的,僅就制定貪污欠款分配規(guī)則這一項來說,中間就會涉及到非常多具體的人和矛盾,但是導演并沒有把電影書寫的筆墨著重于表現(xiàn)他如何處理這些矛盾,僅僅用兩個鏡頭就解決了,非常簡單。第一個場景是在高級警官會議上,雷洛提出自己的分配意見,得到了在座的高級警官們的一致同意;第二個場景是在香港各大白粉和賭場老大的會議上,他宣布交錢的新制度,并制定“豬油仔”(吳孟達飾)作為自己的代理人。把整個復雜的過程濃縮為如此簡單的情節(jié),卻并不影響整個電影的故事性,也沒有影響到對主要人物的性格描述。
香港的人物傳記電影作為一種類型電影,在香港電影殿堂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也有過閃光點。它通過對人的描述,向公眾展示了香港社會幾十年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變遷,從這個方面來看,它又是香港社會發(fā)展史的紀錄片。在香港電影時空中,它像一顆流星,閃過亮眼的光芒,然后很快又消失掉,只留下一點對那個時代的回憶。
[1]李道新.中國電影史研究專題II[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