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臨床干預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率的臨床研究*
文多花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婦幼保健院,廣西桂林541000)
摘要:目的:探究為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率實施臨床干預的臨床療效研究,旨在為臨床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產后出血率提供相關參考和依據。方法:選擇2012年5月18日至2014年5月18日行剖宮產的瘢痕子宮產婦100例,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例,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臨床干預,對照組50例進行常規(guī)護理。統計并分析比較兩組患者的產后出血率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后出血1例,占總數的2.00%,對照組產后出血7例,占總數的14.00%,經檢驗,兩組比較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8913,P=0.0270),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實施臨床干預,可以有效降低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值得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臨床干預;瘢痕子宮;剖宮產;產后出血率
文章編號:1006-6233(2015)10-1661-0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婦女兒童基金資助項目。(編號:國科攻XY120520205)
文獻標識碼:B
隨著產科檢測方法和技術不斷更新以及產前系統化健康教育,孕婦對高危妊娠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同時因產婦自身因素及時在大力提倡自然分娩的今天剖宮產率依然居高不下,據臨床統計資料顯示,部分醫(yī)院剖宮產率高達30~40%,伴隨剖宮產術后各種并發(fā)癥受到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尤其是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孕婦更需密切關注,避免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
瘢痕子宮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通常情況下是因為子宮修補手術以及剖宮產產生的,剖宮產是引起瘢痕子宮最常見的原因,瘢痕子宮會使懷孕的幾率減小,而且即使懷孕也會存在很多的風險,嚴重了會導致子宮的破裂,也是引起宮外孕的常見因素之一。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為產后出血[1](分娩出胎兒后在1d以內陰道的出血量大于500mL)。產后出血有可能發(fā)生在胎兒分娩前后的2h以內或者產后2h~24h任意階段,臨床報道多發(fā)于前2階段,產婦因短時間內大量出血而致休克,即使有效搶救依舊會遺留嚴重席汗綜合征,嚴重者可致死亡,我國產婦死亡原因中產后出血居于首位,故臨床實踐中要高度重視產后出血的防治工作[2,3]。此次研究對如向有效地降低瘢痕子宮二次剖宮產的出血率,取得了顯著地成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5月18日至2014年5月18日入住我院行剖宮產的瘢痕子宮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將他們分為兩組,每組50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1~29歲,平均(25.28±3.78)歲,平均孕周(38.60±2.91)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0~28歲,平均(25.26±3.67)歲,平均孕周(38.57±2.88)周。兩組新生兒基本情況:對照組平均新生兒體重(3229.11±516.63)g,巨大胎兒占總數的2.00%;觀察組平均新生兒體重(3230.29±537.87)g,巨大胎兒占總數的4.00%。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比、年齡、孕周、新生兒情況等基本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高,且均在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該次研究。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干預,臨床治療的具體方法[4]:①在剛進入醫(yī)院時就要進行預防干預,產婦剛剛進入醫(yī)院的時候,醫(yī)生要對其進行全面地體檢,分析產婦出現的并發(fā)癥,根據產婦自身的情況進行治療,觀察產婦的狀況,如果出現意外情況應該及時處理。②在手術過程中應該對產婦進行預防和干預,根據一般的分娩手術的工作將胎兒順利地取出,當胎兒分娩過后,護士要為產婦使用20U縮宮素,同時配以葡萄糖液體,采用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入產婦的體內,然后,將定量的米索前列醇注射到產婦的體內,在產婦的陰道穹窿處注射。③產婦在生產后要進行預防干預,護士要定期對產婦的情況分析,如果發(fā)現產婦陰道有出血的現象,應該及時采取措施止血。④要對產婦生產后出血的樣本進行收集,將兩組產婦生產后出血的樣本收集起來進行比較,運用稱重法進行血液的收集,當產婦的分娩完成后,在產婦的臀部鋪墊紙尿褲,讓血液能夠浸染,然后將紙尿褲進行稱重,分別分析兩組產婦出血的重量,然后根據實際的密度,分析產婦實際的出血量。產婦的出血量用1.05克換算成1毫升[5]。
1.3療效評價標準:兩組產婦產后出血量測定可采用容積法、面積法、稱重法測量[6],具體操作方法如下:容積法:使用專用量杯測量產后接血容器或彎盤內血液量;面積法:參照測定好的血液浸濕敷料、布類等面積來計算血量;稱重法:血液浸濕的敷料、布類重量和干燥敷料、布類重量之差即為血液重要,按照血液比重1.05g/mL換算。
1.4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同規(guī)格采用SPSS10.0軟件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具有差異統計(P<0.05)。
2結果
觀察組產婦生產后的出血率為2.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00%(χ2=4.8913,P=0.0270),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在手術過程中的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血情況比較( ±s)
表1 兩組出血情況比較( ±s)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觀察組5043.1±12.8273.1±28.2對照組5054.4±22.4322.4±41.1t值3.09716.9939P值0.00250.0000
3討論
剖宮產又可以叫做剖腹產,是一種比較普遍的手術類型,是將孕婦的腹部和子宮切開,便于嬰兒娩出。剖宮產多在自然分娩無法順利完成情況或者高危產婦分娩時應用,避免危及母嬰安全,但目前部分年輕孕婦因害怕疼痛、影響美觀等原因主動要求剖宮產。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能順利完成自然分娩者盡量不行剖宮產。臨床研究證實,再次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率明顯高于首次剖宮產[7]。有相關文獻的數據顯示,其比例比首次剖宮產要多出接近3倍[8]。產后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陰道流血過多,產后24h內超過500mL極易發(fā)生出血性休克和感染,危及產婦的生命安全。產后出血和宮縮乏力、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密切相關,臨床表現各異:①宮縮乏力:胎盤脫離的速度慢,胎盤還沒有脫離的時候陰道內部不會出血,當胎盤脫離后,會造成陰道大出血,甚至會出現流血不止的問題。流出的血液會出現凝固的現象,如果不能及時地將流血止住,產婦會出現因為失血過多出現休克的問題,產婦會出現心慌、頭暈等癥狀,嚴重者會出現血壓下降的問題。在對產婦的腹部進行檢查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產婦子宮模糊不清的問題,子宮的收縮能力比較差。當胎盤已經剝離的時候,子宮沒有收縮能力,就不能將胎盤排出,大量的血壓在宮腔的內部,這時要對子宮進行按摩,將大量的血液擠出。②軟產道出現損傷:這類問題的特點是當胎兒分娩過后,出現子宮收縮能力不足的問題。軟產道出現破損會使血液產生凝固,但是,如果軟產道內部的動脈出現破裂,就會導致大出血。③產婦大出血后血液不能自凝,出現流血不止的問題。
臨床上按照對兩組產婦的發(fā)病因素進行探究,然后對不同發(fā)病因素的產婦進行預防與干預,如果產婦存在貧血的問題,就應該對癥治療貧血,使產婦的貧血癥狀有所好轉,然后準備好充足的血液,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可以避免一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產后大出血。因此在實施臨床干預的過程中,在產婦生產之前能夠對影響產婦生產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避免并發(fā)癥的產生,提高血液的自凝程度,治療產婦的貧血癥狀,然后定期給子宮按摩,提高子宮的收縮能力,可以有效地規(guī)避產后大出血的癥狀[9]。
參考文獻:
[1]侯常,劉寶玲.胎盤植入子宮疤痕處并產后出血12例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4):534~535.
[2]戴鐘英,董銳,段濤.當前產科的形勢和任務[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5,40(11):72.
[3]吳扣英,朱銀亭.產后出血原因的臨床分析與對策[J].河北醫(yī)學,2007,10(10).
[4]左仕燕.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妊娠剖宮產產后出血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8:1170~1171.
[5]韋淑芬.瘢痕子宮患者再次妊娠剖宮產產后出血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3,51(27):132~134.
[6]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44.
[7]高麗欣,劉群.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并發(fā)癥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23).
[8]郭英花,韓素慧.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相關問題[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5):3512.
[9]范春梅.瘢痕子宮再次妊娠268例分娩方式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