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出境游不文明行為的黑名單上,又多加了一條“不好好上廁所”。在國內,廁所環(huán)境差、排隊時間長等問題也頻遭吐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跟廁所有關的那些事。
中國人如廁壞習慣
“名揚國外”
隨著中國人出境游人數(shù)連創(chuàng)新高,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曝出過中國游客不文明如廁行為的新聞。
近日,一則“中國游客踩壞美國黃石公園廁所馬桶”的新聞占據各網站頭條,再次引發(fā)對于國人如廁壞習慣的討論。
據臺灣聯(lián)合新聞網報道,黃石公園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今年夏天,該公園42個抽水馬桶中約有12個馬桶座破裂,園方不得不以圖解方式“指導”中國游客如何如廁。追查原因,是因為亞洲游客習慣蹲在馬桶座上,由于馬桶座承受不了他們的全身重量而斷裂。
報道稱,該公園今年夏天雇用了一名大陸學生,終于解開公廁馬桶座頻頻破裂之謎,而且破裂馬桶座通常出現(xiàn)在游覽車經常下客的地點。當?shù)鼐用駥τ浾弑硎?,他對大陸游客蹲著如廁并不感到意外。他說“你看過中國公廁嗎?廁所與地面齊平,你非得蹲著如廁,大陸人和其他亞洲人都是這么長大的。”
隨著中國人出境游人數(shù)連創(chuàng)新高,不僅在美國,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曝出過中國游客不文明行為的新聞,中國人如廁的壞習慣可謂“名揚海外”。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報道,泰國寺廟工作人員大曝中國游客總令廁所變得骯臟,讓廁所蹲坑周圍滿布大便,甚至有人在小便池上大便。
受訪泰國廟工指出,中國人使用廁所大便時太不干凈,加上當?shù)亟^大部分商店黃昏便關閉洗手間,以避開中國人,即使付錢也不愿開放。中國游客便涌向寺廟如廁,當?shù)厝艘虼素熾y該廟工沒管理好,他對此極為無奈,也很累。
如廁本是一件極其平常、極其簡單的事情,但為何會發(fā)生“指導”如廁的情況呢?究其原因,除了如廁習慣不同外,主要是個別游客素質低下。不過也有一些網民表示,中國游客踏上廁板非因習慣,而是怕坐廁不衛(wèi)生。也有網民質疑廁板品質差,宣稱“中國最次品的坐廁也踩不爛”。
中國人衛(wèi)生習慣真的很差?
某些人在公共衛(wèi)生間里舉止如此“隨便”,一定程度上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心態(tài)有關。
放眼中國的大城市,特別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我們的城市建設越來越現(xiàn)代,人們講衛(wèi)生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但具體到上廁所這個有些私密的話題,就不容樂觀了。人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一些寫字樓里,不管有多少大公司,人們的穿著打扮多么摩登時髦,但樓里最與周圍環(huán)境不相稱的地方肯定是廁所,即便中國大部分的寫字樓里都配備了專門的保潔人員,但廁所衛(wèi)生環(huán)境依然不容樂觀。
有網友感嘆,我們的若干公共設施在“硬件”上已然“超英趕美”,但在“軟件”的提升方面卻還有漫漫長路要走——廁所乃是“軟件”的重要標志之一。
在這里我們就不一一枚舉那些不衛(wèi)生習慣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都見過甚至自己就做過。有些人還會搬出“文化差異”的托詞,不用跟西方國家比,就看看鄰國日本,我們就自嘆不如。日本的廁所一般都非常清潔,小便器上都裝有叫作“Calmir”的裝置,在沖水的同時,具有除臭、飄香、殺菌和防止沖水管堵塞的功能。一般的公共場所還設有帶嬰兒座椅的母子廁所、乘輪椅人士的專用廁所,而且一切公共場所的廁所都配備在便池里能夠融化并馬上沖走的統(tǒng)一手紙,這樣就不用再設置紙簍,環(huán)保又清潔。
不過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對于廁所應該保持清潔的意識已經深入人心。在他們看來,廁所是最不容易干凈的地方,而把這個地方打掃得一塵不染,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日本人經常說:看一個人家是否真正干凈,一個最重要的看點就是看這家人家的廁所是否干凈。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笑話:分別在自家衛(wèi)生間和公共衛(wèi)生間,中國父母教育兒女的方式卻天壤之別。在自家,母親教育女兒:“這是公共衛(wèi)生間嗎?怎么手紙拿這么多!”但在公共衛(wèi)生間,母親卻這么教育女兒:“這是公共衛(wèi)生間,手紙怎么拿這么少!”看看,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手紙,就能看出人們上公共衛(wèi)生間時有多么“隨便”,還談什么清潔!
有的人說,這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心態(tài)有關系。誠然,人人都有自私之心,但如何通過例如加大獎懲機制等方式,讓不文明行為者感到有羞恥之心,我們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
中國掀廁所革命
“廁所看起來是小事,很容易被忽視,但對百姓來講是難事、大事?!?/p>
可能許多人不知道,每年的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聯(lián)合國設立“世界廁所日”,旨在推動基本衛(wèi)生設施建設,倡導人人享有清潔、舒適及衛(wèi)生的“如廁”環(huán)境。那么中國目前的廁所狀況如何呢?恐怕大多國人都難稱滿意。
中國近年來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國內的許多大中城市,通過這些年的建設與改造,主城區(qū)旱廁基本消除,廁所檔次有了明顯提升。以上海市為例,上海目前共有環(huán)衛(wèi)公廁2700余座,從2010年起實現(xiàn)了全免費開放,中心城區(qū)及郊區(qū)城市化地區(qū)大部分固定公廁實行定人管理,部分公廁實行了男女分開保潔。
國家旅游局表示,中國將啟動一場為期三年的“旅游廁所革命”,到2017年最終實現(xiàn)旅游景區(qū)、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休閑步行區(qū)等的廁所全部達到標準。
某互聯(lián)網公司宣布其APP客戶端將新增“找?guī)惫δ?,希望藉此解決困擾司機們的如廁問題。司機可通過APP查看距離最近的廁所。11月22日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全國50個主要城市超過15萬個廁所信息將在其APP上顯示。
難題:農村是重點
外媒報道,中國農村地區(qū)的廁所一向以骯臟不堪著稱,有些廁所就是幾捆玉米稈圍起一個搖搖欲墜的棚子,還有的廁所就是豬圈旁邊的露天蹲坑。令人諷刺的是,農村地區(qū)的墻上經常刷著類似“衛(wèi)生廁所改善生活”的標語。
從2006年到2013年,中國中央政府撥款82.7億元建造農村地區(qū)的廁所。同意建造新廁所的農民可以得到補貼資金。然而,官員們聲稱說服農村地區(qū)居民改造廁所是一大難題。
江蘇北部塘溝鎮(zhèn)黨委書記王之剛說:“大多數(shù)村民習慣了他們上廁所的方式,很難改變?!彼f:“我們必須先要建幾個廁所,讓村民們參觀,然后再鼓勵他們建新廁所。”
中國已制定到2020年農村地區(qū)衛(wèi)生廁所達到85%的國家目標。國家標準要求農村地區(qū)的“衛(wèi)生”廁所要有墻壁、屋頂、門窗,而且至少要有2平米大小??梢允菦_水廁所,也可以是有地下存儲箱的旱廁。
臺灣《旺報》發(fā)表評論文章稱,農村廁所環(huán)境差,問題在于民眾還沒有形成公廁可以是干凈的認知。只有讓農民的觀念改變,進而調整使用習慣,才能讓廁所形象耳目一新。
結語:改變陋習,雖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應下點猛力。要想讓每個中國人的如廁環(huán)境得到改善,除了“硬件”條件的提升,相關配套“軟件”實力的改變才是關鍵。
與廁所相關的趣聞
“WTO”
說起“WTO”,很多人不陌生??珊苌儆腥酥溃澜缟喜恢挂粋€“WTO”。除了眾所周知的世界貿易組織外,還有一個帶著馬桶蓋的“WTO”: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世界廁所組織,它也簡稱WTO(與世界貿易組織的簡稱相同)。世界廁所組織是一個非營利、非政府勝的組織,2001年成立于新加坡。
跟廁所有關的數(shù)字
全球約25億人缺乏廁所,11億人仍有露天排便習慣。
由于缺乏衛(wèi)生條件,全球每天近2000名兒童死于可預防的腹瀉。
每人每天大約要光顧廁所6至8次,一年大約會有2500次。
每人一生中平均有3年是在廁所度過的,女性花的時間更長。
每年會有1000人被廁所弄傷。
上廁所為何叫“解手”
明代初年,許多省份地廣人稀,明太祖、明成祖多次下令遷移人口。但古人安土重遷,不愿離開家鄉(xiāng),每每有人逃亡。押解百姓遷移的官吏為了防范人逃走便將他們捆綁,移民大小便時就得請求官吏把捆綁手臂的繩索解開,便后,再重新捆綁。時間一久,移民要大小便時,就簡單呼叫:“我要解手!”從此這個詞就沿用下來,成了“上廁所”的專有名詞。
最缺少廁所的國家
世界上缺少廁所的人口最多的國家當屬印度。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同時也是世界上露天如廁人口最多的國家。在12億印度人中,有近7億缺少廁所或者其他衛(wèi)生設施。甚至有很多印度女性打出標語:“沒有廁所,沒有新娘”。
“第三衛(wèi)生間”
“第三衛(wèi)生間”是為方便異性人士陪同不能自理的親屬如廁而設立的衛(wèi)生間,比如女兒協(xié)助老父親,母親協(xié)助小男孩等情況。據悉,北京市對2014年新建和改建的公共廁所提出明確規(guī)定,增加“第三衛(wèi)生間”的建設內容。上海到2016年底具備“第三衛(wèi)生間”功能的公廁力爭達200座左右。
責任編輯/星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