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選擇題的考查形式靈活多樣,本文對選擇題的錯誤原因進行分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增分策略,幫助提升學生解選擇題的正確率和速度,做到有效、高效備考,科學備考。
關鍵詞:政治;選擇題;增分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9-0176-01
有效、高效備考,科學備考是廣大教師面臨的共同課題。選擇題是高考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選擇題考查形式靈活多樣,能充分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考核目標與要求的理解與達成度。師生在備考中有必要整理、歸納選擇題的錯因和增分策略。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平時改作與輔導對選擇題進行失分情況整理、錯誤原因分析、得分技巧總結(jié),力求內(nèi)化為學生解答選擇題的增分策略。
一、錯因歸類
不同的錯題的背后隱藏的就是相應的錯因。在課堂中筆者對不同的常見的和易錯的選擇題進行歸類并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與政治學科特色追尋其錯誤原因。
(一)基礎知識類。
這一類選擇題考查學生對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觀點的理解,考查學生調(diào)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不僅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記憶水平、更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
1.基本概念不清晰。在政治教材中概念多而重要,可以說是理解教材的基石。如在《經(jīng)濟生活》第一單元中有商品、貨幣、價格、價值、外匯、匯率、恩格爾系數(shù)等重要概念,是它們一起形成第一單元的主線。因此,理解基本概念才能真正理解教材,做到科學備考。
2.基本觀點理解不透徹。在選擇題中常出現(xiàn)學生因?qū)滩闹械幕居^點一知半解而導致的失分。常見的錯誤選項如,“文化促進社會的進步”“價值觀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社會意識推動社會存在的發(fā)展”,在這些觀點中應注意理解不同性質(zhì)的文化、價值觀、社會意識的作用是不同的。
3.主體混淆。在《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主體有消費者、勞動者,企業(yè)、政府等;在《政治生活》中有公民、政府、黨、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代表、政協(xié)等。不同的主體對應的知識點不同,在一些選擇題中常出現(xiàn)混淆主體的錯誤選項。如,“政府執(zhí)政”“政協(xié)履行國家職能”等選項常干擾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審題能力類。
知識性錯誤會導致學生做出錯誤的選擇,審題能力也會制約學生解選擇題的正確率,這種制約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未理清題干的邏輯順序。許多選擇題的題干設置往往包含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如因果關系、遞進關系等。學生在審題時若未理清其內(nèi)在邏輯關系,則往往容易做出錯誤的選擇。例如,關于價格與供求的關系,價格可以是原因,來影響供求;也可以是供求為原因,來影響價格。審題時必須理清題干中誰先誰后、誰是因誰是果等邏輯關系。
2.沒能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題干常出現(xiàn)一些限制性的關鍵詞,這些詞必須引起學生的關注。
(1)主體角度的關鍵詞有政府、公民、黨、消費者、企業(yè)等;在這些選擇題的選項中應注意排除知識點正確,但不屬于題干規(guī)定的主體的選項。
(2)在正向或者逆向選擇題中,學生在選擇或排除選項時必須看清題干的要求。
(3)其他類型有原因、影響、啟示、蘊含的道理等。問“原因”時,正確選項所強調(diào)的應該是為什么。問“影響”時,題干指向于所帶來的結(jié)果?!皢⑹尽睆娬{(diào)針對題干反映的問題,我們可以怎么做?!疤N含”則要求學生理解、歸納總結(jié)題干直接反映了什么知識。
二、對策
分析了選擇題的失分原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解題、備考的策略,并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
(一)用好排除法。
這是選擇題解題中的常用方法。首先,應排除知識錯誤的選項(逆向選擇題除外)。如,消費決定生產(chǎn),文化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其次,排除與題干不符合的選項。如,與題干的邏輯順序不符合的選項,與題干中的限定詞不符合的選項。
在組合選擇題中,我們?nèi)裟艽_切地排除某個觀點,則可以排除含有該觀點的所有選項;若能斷定某觀點正確,則應認真思考含有該觀點的所有選項,這樣有利于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二)采用合適的表現(xiàn)形式。
為了有效地對選擇題進行錯因分析和解題策略的總結(ji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多樣化的形式,以加深學生的理解,促進其內(nèi)化為學生的解題習慣。在課件中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解題過程是一種較好的形式,能更直觀、全面地展示思維過程。
(三)把基礎知識與審題能力統(tǒng)一起來。
1.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從宏觀上對知識進行整理,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對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總結(jié)。微觀上,對基礎知識的分析應到位、準確。復習課上多問幾個為什么,引導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引導學生辨別易錯易混點,通過多種方式消除知識盲點。
2.提高審題能力需要勤練習、精分析,多整理。在課堂分析中注重思維的過程,審題的注意事項,如題干中對選項的限定詞,邏輯關系的提取,排除法的應用,把題干與選擇的選項連起來讀或思考等等。引導學生整理常見錯誤,在某些題目的個性的錯誤中,往往蘊含著該類錯題一般性的特征,應力求做到從解決一個錯誤到解決一類錯誤。
3.基礎知識與審題能力相互促進。很多時候?qū)W生對題干中的材料沒有敏感性,認為難以和教材知識點相聯(lián)系,其主要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掌握、理解教材知識。懂得知識才能敏感地從材料中捕捉到有效信息;審題能力的加強又有利于學生找準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四)了解時政背景。
許多高考題常以時政內(nèi)容為依托,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高考本身就要求考查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規(guī)定的題量,如果學生了解相關時政內(nèi)容,則有助于提高解題的速度和質(zhì)量。例如,2013年安徽卷第3、4題。這兩個題目以中央“一號文件”為背景,不僅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還考查學生對家庭農(nóng)場這一新型生產(chǎn)經(jīng)營主體的認識,材料直面社會熱點,時代性強。
(五)同類題型整理。
例如,學生反映對做計算類選擇題不夠有把握,因此,可以引導學生把一些計算類選擇題抄寫或剪貼在一起,在旁邊注明解答該類題型的一般方法和針對該具體題目的具體方法,經(jīng)過整理、比較,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把握該中類型選擇題的解題方法。
總之,在課堂實踐中教師應充分調(diào)研,從學情、學科特色、考核要求等出發(fā),對選擇題的錯誤原因進行分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增分策略,幫助提升學生解選擇題的正確率和速度,做到有效、高效備考,科學備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