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容易相處難,真愛卻不能夠在一起,離別的情調(diào)自古就在演繹著不同的版本,而最早的要數(shù)《詩經(jīng)》中的《邶風·燕燕》了。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在這個時空里,千年前的別離被凝住,分別是那樣的沉重,重的令時光都無法背負。在灼灼其華的思念還沒有開始時,難過,就已經(jīng)悄然地漫上心頭。
送別的意境,使得《燕燕》成為一首著名的惜別詩,至于詩中到底誰送誰歷來爭議頗多,《詩經(jīng)原始》《毛詩序》等都認為是衛(wèi)莊姜送歸妾,莊姜其人,她是春秋時齊國的公主,衛(wèi)莊公的夫人。而現(xiàn)在讀起來,《燕燕》纏綿悱惻,不似送妾之情,更似情人相送。國學大師高亨先生認為是年輕的衛(wèi)君迫于當時的輿論環(huán)境,不能與心愛的女子結(jié)婚,在她出嫁時去送她,于是就有了這首詩。
其實以詩歌而言,表達送別之情的詩歌數(shù)不勝數(shù),其中許多情景為人所贊嘆,而望而興嘆,但是《燕燕》一首,卻是能在極其淡雅的風韻中講出灼熱的惜別之情,卻又不使人感到艷俗,反而會沉浸在美好而憂傷的情境中,滿目辛酸地看著男女主人公在溫暖的春日下,心灰意冷地分離。
“燕子在天空之上,舒展著翅膀飛翔。你今天要遠嫁,我相送到郊野的路旁。踮腳都看不見人影了,眼淚掉落好像下雨一樣。燕子在天空之上,翩躚著忽下忽上。你今天要遠嫁,送你不嫌路長。踮腳都看不見人影了,我佇立著淚流滿面。燕子在天空之上,鳴叫的聲音呢喃而低昂。你今天要遠嫁,我相送遠去南方。踮腳都看不見人影了,實在痛心悲傷。小妹你誠信穩(wěn)當,思慮切實深長。溫和而又恭順,為人謹慎善良。常常想到已經(jīng)忘去的先人,叮嚀響在我的耳旁?!?/p>
這種透明如水的心境猶如午夜夢回的窗外繁星,閃閃爍爍,冰清玉潔,或許人生,就是這樣愛一個人,再用一生去等待這份愛。詩歌意境簡單明了,語句如同斷章一樣簡單,只是在這寥寥數(shù)語中,卻可以令后人讀出偌大的意象。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币环饩硤D就出現(xiàn)了:陽春三月,群燕翩躚,上下左右,呢喃鳴唱,然而詩人的用意并不是描繪一幅春燕雙飛圖,而是以燕燕雙飛的自由歡暢來反襯離別的愁苦哀傷。美好的春光中,我卻為你送行,真是舍不得,不知不覺中“遠送于野”“遠送于南”,送你到城南的郊野了,直到你的身影消失在我視野之中,等我踮著腳也望不見你了,我的淚水再也控制不住流了下來。再也看不見你,只剩下我一個人留在這春天的郊野之中,上下飛舞的燕子,是不是一種諷刺?
張曉風在散文《兩岸》中描述了截然不同的意境:“如兩岸——只因我們之間恒流著一條莽莽蒼蒼的河。我們太愛那條河,太愛太愛,以至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蚁蚰闱鋈?,我正遇見你,向我泅來——以同樣柔和的柳條?!?/p>
《兩岸》中的主人公“在河心相遇,我們的千絲萬緒秘密地牽起手來,在河底”,他們想要在一起,并千方百計努力促成相守。與之對比,《燕燕》只是選擇了無奈地放手,也許也經(jīng)過了很多的努力,只是詩中沒有表達出來,類似的還有一首膾炙人口的《長恨歌》,“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痹诎拙右椎倪@首長詩中,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恩愛,不過逼不得已在馬嵬坡賜死玉環(huán),之后,又因耐不住思念,派遣方士李少君四處尋找楊貴妃的靈魂??墒翘旖纭⒌馗颊也灰?。后來在東海之邊,仙山之上有許多樓閣,其中有一幅門匾上寫著“玉妃太真院”,才找到了楊玉環(huán)。楊玉環(huán)也是難忘舊情,又與唐明皇私約來生之事。
唐明皇李隆基年過半百遇到楊玉環(huán),兩人情投意合,恩愛有加。她不把他當作一代帝王,呼其為“三郎”,他也看她為生之知己,三千寵愛集于一身。愛的真切,生死如一。不過即使愛之深,情之切又能如何?真愛大多不能夠在一起。世間的愛也許就是如此,世事無常,造化弄人,最終只有無奈的放手。
正如《燕燕》這詩中男子所嘆詠到的:我多想和你相守到老,不離不棄,但是現(xiàn)實是我得親自送你離去,內(nèi)心怎能不悲痛?淚水滿面,以后的日子,我還要怎么過下去?想和你說的話那么多,現(xiàn)在要如何說出口?愛情沒來的時候,我們渴望得到一場真愛,刻骨銘心,可是,當愛真的不期而遇,真正的生活在一起,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要失去了,已經(jīng)錯失了最美好的時光,愛一個人,不能夠在一起,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實勞我心”的劫難。
燕子的翅膀,飛翔的時候在天空留下痕跡,送別的人卻看到那無法與心愛之人偕老的憂傷。愛一個人,眼下卻只能放她離開,最后只剩下燕子陪伴送別之人流淚?!堆嘌唷妨鱾髦?,這句“瞻望弗及,佇立以泣”也就成了表現(xiàn)惜別的原始意象,反復(fù)出現(xiàn)在歷代送別詩歌中。南宋末謝翱的《秋社寄山中故人》最為傳神而有名:
燕子來時人送客,不堪離別淚沾衣。
如今為客秋風里,更向人家送燕歸。
從上古到現(xiàn)在,中間橫亙了千年萬年的時光,然而,有些情愫是始終未能改變的。今時今日,依然有著多少忍受著離別之苦的人們,對著長空噓嘆心意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