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然
北京豐澤園飯店高級烹飪技師白瑋,生于1958年,是北京胡同里長大的孩子。坐落在北京南城珠市口大街的豐澤園飯莊緊挨著他的家,是他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但他卻無緣走進那高大的門樓。
“門臉三層樓,后廳四合院,又氣派又高雅”,家門口的豐澤園飯莊填充著白瑋全部的童年記憶。他從小就知道豐澤園是老北京城里最上檔次的館子,心里充滿了羨慕與向往。也正因如此,穿上白大褂,到豐澤園當一名廚師的愿望,從孩童時代就縈繞在白瑋的心間。
白瑋記得他第一次踏進北京豐澤園飯莊,那是1978年,他20歲,點了三個菜,花了8塊錢,那是他人生前20年最奢侈的一次飯局,也是他頗為輝煌的青春記憶。他記得最清楚的一道菜叫拔絲蘋果,此后幾年他又好幾次去不同的飯館吃過這道菜,都沒有嘗到那種味道。直到自己也成為豐澤園飯莊的一員,那特別的感覺才重回舌尖,令他回味悠長。不禁由衷感嘆:這才是豐澤園的味道,這就是中華老字號、名不虛傳的豐澤園。
機緣巧合,1980年7月,白瑋參加社會招工,在好幾個招工單位中,他一眼瞅準了豐澤園飯莊,并被順利錄用。多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終于成為豐澤園的一員,見到了自己欽慕已久的大廚,甭提多高興了,簡直令他歡呼雀躍。初來的興奮,讓他心里憋著一股勁,發(fā)誓,我能來到這里上班,一定要好好學習技術,爭取當一個合格的,令人驕傲的豐澤園“大廚”。
豐澤園飯店創(chuàng)辦于1930年,原名豐澤園飯莊,1994年重修后改名為豐澤園飯店,位于北京南城的珠市口大街,是北京經營正宗山東菜的著名老字號,也是舊京城“八大樓”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開業(yè)之始,豐澤園飯店就因“菜肴精美、風味純正、待客平等、舉止文明、服務熱情”而美名遠播,所以一直是達官顯貴、社會名流的聚宴之所。在豐澤園飯店的二樓,一幅幅老照片記錄著時光流年里這家百年老店的輝煌與滄桑。
“解放前的珠市口、煤市大街這塊,那比王府井、前門還要熱鬧,是北京南城最繁華的地界。比如我們豐澤園飯店分別有梨園廳、墨苑廳等,那以前都是梅蘭芳、張大千還有許多達官顯貴經常聚會的地方,解放后,國家很多領導人都來過,也接待過不少外賓。我們有一個廳叫西花廳,擺設跟周恩來總理中南海的西花廳一模一樣。還有一個廳叫菊香書屋,毛澤東的書房就叫菊香書屋。”已經成為豐澤園飯店高級烹飪技師的白瑋師傅,神色里洋溢著驕傲與自信,娓娓而談,說不盡豐澤園的飲食文化和動人故事。
豐澤園的廚師從開生、切菜、配菜、炒菜四個步驟順序漸進,每個步驟都要練習幾年的時間,要求非常嚴格,白師傅單是切菜這一道工序就干了好幾年,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要切幾十斤甚至上百斤菜。最初的新鮮感過后,工作又枯燥又勞累,他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他的師父,著名魯菜泰斗王義均教導他:傳統(tǒng)魯菜用料少而精,佐料不過是醬油醋和姜水味精鹽這幾種,用簡單的料理,烹制出受歡迎的口味,講究的是廚師的刀工和火候,廚師在刀工上沒有任何捷徑可走,只有長年累月的艱苦磨練和辛勤付出,豐澤園任何一個大廚都從這一步走過。
聽了師父一席話,白瑋收拾心情,專心切菜。在長期的學習揣摩中,他也在慢慢領悟著豐澤園的文化傳承和精神內核,那就是恪守傳統(tǒng)和原汁原味。為了體現地道的山東風味,豐澤園的每道菜的用料都相當地道。原材料全部從山東的原產地采購,比如海鮮是膠東的,大蔥是章丘的,大姜是萊蕪的,大蒜是臨沂蒼山的,都稱得上是真正的山東特產。白瑋體會到,做菜也和儒家精神一脈相承,也要遵循 “仁、義、禮、智、信”的道理,做菜如做人,講究廚德的廚師才能稱得上大廚。例如,不好的材料一定不往菜里放,口味不好的菜品一定不給顧客上,每一個菜品,端上的是一盤美味,凝結的是廚師的一份責任和情感。想通了這些問題,白瑋做菜的興趣大增,烹調技藝也迅速提升。
在豐澤園學徒五年后,白師傅做出了第一道豐澤園招牌菜“蔥燒海參”,選用上等海參和章丘大蔥,嚴格按照師父的工藝精心烹制,菜品上桌后,白師傅心里忐忑不安,顧客的評價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廚師而言尤為重要。顧客吃飯中間,服務員傳來消息,客人都夸“蔥燒海參”好吃,說下一次來還點這道菜。得到顧客的肯定,白瑋的心中油然升起一種自豪感,他心里翻來覆去念叨的只有一句話:我也能在豐澤園炒菜了,我也成為大廚了。
有一次,當時的北京市僑聯(lián)主席連貫到豐澤園宴請外賓,廚師長要求每個廚師各端一個拿手菜,白師傅炒了一個炸烹蝦,席間中外賓客對白瑋的炸烹蝦贊不絕口,餐廳經理不停地夸他:“小白啊,你打了一個頭陣,你的炸烹蝦真受歡迎?!卑赚|說,那一刻他心里特別高興,特別自豪。
此后白師傅就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自己做的菜總不忘提醒服務員問一句顧客,看口味有沒有不對的地方,還有哪兒需要改進,白師傅和他的伙伴們就是在顧客的褒貶中,不斷地提升著自己。
2001年,白瑋師傅代表豐澤園飯店參加第29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為運動員做服務。那么多天里,他烹制的蔥燒海參、干炸丸子、炸烹蝦等豐澤園特色菜品贏得了大學生運動會領導、教練員、運動員們的交口稱贊。他覺得靠自己手藝和一顆盡職盡責的心為國家服務,為豐澤園飯店爭了光,為京城老字號爭了光,做一名好廚師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白瑋師傅說,“‘民以食為天’,廚師是個愛心活。我們大家都在問幸福是什么,每當看到顧客高興地品嘗著自己做的菜品連聲稱贊,看到過生日的老人捧著自己精心制作的壽桃喜笑顏開,看到大嬸大媽們在自己的傳授下做出一道道好看又好吃的菜,那就是我此生最幸福的時刻?!?/p>
“蔥燒海參、干炸丸子、炸烹蝦”早已成為了獨具豐澤園飯店特色的招牌菜,也是白瑋師傅眾多菜品中的拿手菜。他做的干炸丸子,干爽酥脆、外焦里嫩、不油不膩、余味綿長,可謂京城一絕。
為了使豐澤園飯店的美味飄入尋常百姓家。白瑋師傅代表豐澤園飯店走進北京大柵欄街道石頭社區(qū),手把手耐心向居民傳授干炸丸子秘笈,傳授活動現場氣氛異常熱烈,居民們都爭著跟“白大廚”學一手。如今白師傅走在大街上經常會遇到跟他學習過的居民,告訴他按照他傳授的方法做出的干炸丸子就是好吃,并邀請白師傅有時間再到他們社區(qū)多教他們做幾道菜。
改革開放以來,白瑋師傅更是煥發(fā)了青春,廚藝更加與時俱進。隨著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普通百姓走進了豐澤園,豐澤園真正成為了“百姓之家”。為了使顧客吃飽吃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白瑋師傅不斷改進創(chuàng)新,既不失真材實料,又力爭老少皆宜,使眾口難調變成了眾口稱贊。把豐澤園的魯菜美味留在了老百姓心間,讓豐澤園在老百姓心中增添了新的牽掛和念想。
白瑋師傅說自己也將近花甲之年,希望將研究了大半輩子的好廚藝毫無保留的傳承下去。愛心和責任,淳樸廚德和敬業(yè)精神,造就了白瑋師傅的精湛廚藝,也凝鑄了百年老店的今日輝煌。
責任編輯/李雪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