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在老年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中的價值
馬永金鄧宏林1趙繪萍陳曉云2蔣高民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放射科,吉林吉林132013)
摘要〔〕目的探討利用核磁共振波譜(1H-MRS)成像對老年前列腺癌(PC)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之間的鑒別診斷價值 。方法選取老年患者中經病理證實的PC患者30例,BPH患者20例,通過1H-MRS對圖像進行分析,得到枸櫞酸鹽(Cit)、肌酸 (Cr)、膽堿復合物 (Cho) 峰值,并計算(Cho+Cr)/Cit、Cho/Cit比值。結果PC與BPH相應區(qū)域比較 Cit峰值、(Cho+Cr)/Cit、Cho/Cit比值明顯降低,Cho明顯升高(P<0.05)。結論1H-MRS成像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對PC與BPH進行鑒別,并與病理結果具有較好一致性。
關鍵詞〔〕核磁共振波譜成像;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中圖分類號〔〕R737.25〔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蔣高民(1965-),男,碩士,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影像診斷學教學與研究。
1沈陽軍區(qū)聯(lián)勤部衛(wèi)生部2吉林市人民醫(yī)院影像中心
第一作者:馬永金(1976-),男,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影像診斷學教學與研究。
前列腺癌(PC)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在臨床工作中較為常見,但鑒別診斷困難。核磁共振波譜(1H-MRS)在分子水平上對前列腺代謝產物進行定量分析,測量前列腺代謝物中的枸櫞酸鹽(Cit)、膽堿(Cho)、肌酸(Cr)的峰值及Cho/Cit、(Cho+Cr)/Cit的比值,綜合分析并得到PC與BPH之間的譜線差異,對鑒別兩種病變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并體現(xiàn)出極大的實際應用價值〔1〕。
1材料與方法
1.1病例收集選取本院2014年5~12月經病理確診為PC的患者30例,平均年齡(65.2±5.7)歲;BPH患者20例,平均年齡(75.2±6.2)歲。其中低分化腺癌12例、中分化腺癌15例、高分化腺癌3例,病理分期T2期12例 ,T3期16例 ,T4期2例。
1.2常規(guī)檢查本研究使用GE Signa HD×1.5T磁共振機,采用體部線圈,中心點確定在恥骨聯(lián)合,TSE軸位T2WI(TR 4500 ms,TE 100 ms)層厚5 mm,層距0.5 mm,回波鏈長4,激勵次數20,F(xiàn)OV 200 mm×200 mm 矩陣512×512,范圍自髂血管分叉部到前列腺基底部。
1.31H-MRS成像選擇定位像T2WI壓脂序列,TR 3 500 ms,TE 85 ms,層厚5 mm,層距0.5 mm,回波鏈長4,激勵次數20,NEX 5 ,ETL20,矩陣512×512,感興趣區(qū)體積(VOI):20×20×20 mm3,在前列腺周邊設置飽和帶,以避免周圍組織對感興趣區(qū)的影響,采用 BASING技術對感興趣區(qū)以外進行脂肪壓制,帶寬取1 200 Hz,并全部進行勻場處理。評價指標包括Cit峰值、Cho峰值、Cr峰值,并計算出Cho/Cit、(Cho+Cr)/Cit的比值。由2名高年資醫(yī)師采用雙盲法同時閱片,對病變范圍、信號、包膜周邊侵犯情況、精囊形態(tài)等進行綜合評價。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1.0軟件進行正態(tài)性分布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
2.1常規(guī)MRI影像學結果BPH T2WI 抑脂序列可見腺體結節(jié)狀增生,信號不均,部分病例可見假包膜,壓迫周圍臨近組織。PC中有6例表現(xiàn)近似于BPH,24例侵犯外周帶,T2WI抑脂序列見受侵區(qū)域信號減低,邊緣不規(guī)整,難以確定腫塊范圍,其中2例侵犯髂血管,1例侵犯膀胱。
A:單體素短回波定位圖;B:Cho峰下面積;C:(Cho+Cr)/Cit峰下面積;D:單體素短回波STEAM法見Cho值明顯增高,Cit、Cr峰值較低;E:病理圖片(HE,×100) 圖1 1H-MRS顯像與病理
2.21H-MRS結果見圖1。BPH患者Cho峰值較低,峰下面積顯示較小,Cit峰升高,Cho/Cit(0.43±0.23)、(Cho+Cr)/Cit值(0.56±0.37)低于BPH(2.26±0.25;2.48±1.61),峰下面積顯示差異顯著(P<0.05)。PC患者Cho峰值顯著升高,峰下面積(即Cho含量)顯示較多,Cit峰值顯著減低,Cho/Cit、(Cho+Cr)/Cit比值升高明顯,峰下面積〔即(Cho+Cr)/Cit含量〕顯示較多(P<0.05)。
3討論
1.5T高場強磁共振機在波譜成像方面,相較以往低場磁共振機有了很大提高,不僅可以進行單體素采集,還可以進行多體素采集,同時由于場強的大幅提高還有效縮短采集時間,譜線基線的穩(wěn)定性也有了很好地把控,并可以完全避免直腸線圈對患者產生的不適〔2〕。
利用化學位移原理進行同反相位成像已經被臨床廣泛應用,而其衍生物1H-MRS從分子水平層面分析感興趣區(qū)內物質代謝,定量、定性分析代謝產物的變化〔3〕。Cit為前列腺波譜特征性標志物,譜線峰值位置處于2.6~2.7 ppm,精液中的枸櫞酸鹽被前列腺中的腺管濃縮,而前列腺本身還可以分泌Cit,所以健康的前列腺和BPH患者,其枸櫞酸鹽含量較高,最多可與周圍組織內含量相差10倍〔4〕;Cho是膽堿復合物,總Cho峰屬于復合峰,包括磷脂酰膽堿、磷酸膽堿、磷酸甘油膽堿等,腫瘤波譜中總Cho峰(3.22 ppm)直接反映腫瘤細胞膜轉換情況,峰值包含的面積代表其含量,總Cho峰值的高低與腫瘤惡性程度呈正比,惡性腫瘤代謝快,Cho含量高,相應曲線變高、變寬;總Cr(3.03 ppm)的含量在機體中比較穩(wěn)定,主要包括肌酸和磷酸肌酸,參與三羧酸循環(huán)生成ATP,反映組織能量代謝的情況。
由于BPH信號復雜,經常與PC,特別是分化較好或者早期PC相混淆,給手術方式的確定和放療分期治療以及靶區(qū)劃定帶來不小的壓力,前列腺波普的應用對解決這一問題有了重大突破〔1〕。PC由于破壞正常的前列腺組織,尤其對腺管破壞嚴重,導致Cit貯存量下降;并代之以不能分泌和濃縮Cit的病變組織,Cit分泌量下降,兩方面原因導致Cit含量明顯下降;由于腫瘤細胞異常繁殖,細胞代謝水平較高,相應從外界環(huán)境中進行物質交換旺盛,所以作為物質交換載體的細胞膜不可避免參與當中,所以Cho峰異常增高,Cho/Cit、Cho+Cr/Cit比值增加明顯〔5〕。BPH病理表現(xiàn)分為兩種,一種以腺體增多為主,一種以基質增多為主。以腺體增多為主的類型,基本保持了正常前列腺細胞的特性,峰值高低依次為Cit峰、Cho峰、Cr峰;而以基質增多為主類型譜線類似于PC譜線,Cit含量較低,相應峰值降低,從而導致與PC部分指標發(fā)生重合,尤其是在同一病灶中包含兩種病變,診斷較為困難。據外文報道,BPH Cho峰明顯低于前列腺癌。譜線Cho峰值同時輔助以增強掃描和氫質子彌撒加權成像(DWI)綜合分析可提高此類型BPH的確診率。Rauscher等〔6〕報道,(Cho+Cre)/Cit比值<0.75(<2SD)為BPH,(Cho+Cre)/Cit比值>0.86(>3SD)為PC,在0.75和0.86范圍內不排除PC。
不足:(1)所有病例均行CT增強掃描后懷疑為PC,所以可能會導致診斷準確率偏高。(2)病例數較少,屬于小樣本研究,是否能代表大樣本研究的結果有待探討。(3)對于以基質增多為主類型的BPH與PC譜線Cit峰、(Cho+Cre)/Cit比值覆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4)需要對磁共振機器進一步改進,提高分辨率、信噪比,降低噪聲和部分容積效應,找出更加合理的序列組合和引入新的序列,可以更精確反映出前列腺感興趣區(qū)的物質代謝特點。
1H-MRS成像作為近年來新興的檢查手段,有利地彌補了PC與復雜前列腺增生鑒別診斷的空白,不僅可以從形態(tài)學進行診斷,還可以從物質代謝、分子層面對疾病診斷進行綜合分析,其包含的元素峰值譜線可以直觀地表示出物質含量和增減變化〔7〕。盡管1H-MRS成像現(xiàn)今已經被廣泛應用,技術也已經趨于成熟,不可避免有一些缺陷,但瑕不掩瑜,完全可以作為常規(guī)影像學檢查的有利補充,提高影像學診斷準確率,為廣大老年男性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4參考文獻
1丁小舉,張衛(wèi)星,王朝亮,等.合并化膿性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2例病例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4;4(3):163-4.
2Sandrasegaran K,Rajesh A,Rushing DA,etal.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CT and MRI findings〔J〕.Eur Radiol,2005;15(7):1407-14.
3王彭,王慕文,金訊波.磁共振波譜成像聯(lián)合血清PSA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價值〔J〕.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5(2):29-31.
4Barbikian T,Freier MC,Tong KA,etal.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neuropsychologic outcome and pediatric head injury〔J〕.Pediatric Neurol,2005;33(3):184-94.
5Yamaguchi U,Hasegawa T,Masuda T,etal.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nd other spindle cell tumors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based on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J〕.Virchows Archiv,2004;445(2):142-50.
6Rauscher A,Sedlacik J,Barth M,etal.Magnetic susceptibility-weighted MR phase imaging of the human brain〔J〕.Am J Neuroradiol,2005;26(4):736-42.
7白雪.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腦內GABA含量的磁共振波譜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14.
〔2015-01-17修回〕
(編輯袁左鳴/滕欣航)
歡 迎 投 稿歡 迎 訂 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