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實驗小學061113)
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之我見
張平麗
(河北省滄州市渤海新區(qū)實驗小學061113)
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運用語言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其中閱讀教學是聽、說、讀、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是小學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應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币虼?,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適當?shù)淖x物,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
興趣培養(yǎng)方法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強調(diào)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書籍是知識的階梯,書籍對于少年學生的成長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早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如何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1.要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引導他們選擇程度適當?shù)淖x物。如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選擇一些淺顯、貼近實際生活的注音讀物(童話、語言、童謠、古詩等);中年級學生可以閱讀一些文質(zhì)兼美的敘事性文章、優(yōu)秀詩文及趣味性強的少兒讀物;高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適當讀一些文學作品、科技作品、簡單的議論文和淺易的文言文。這樣便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讀懂作品,能讀懂就有收獲,有了收獲就會有成功的樂趣,自然會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2.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設讀書情境。課上可采用讀一讀、畫一畫、比一比等形式,啟迪學生閱讀興趣;或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課下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朗讀擂臺賽、讀書筆記展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閱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認識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手段,把文字內(nèi)容訴諸可視的畫面,根據(jù)文字內(nèi)容配之音樂,在圖、聲、樂的共同作用下,使學生很好地感受到教材中所蘊含的美,從而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真正把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落到實處。
例如,在學習《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教師可先播放“十里長街送總理”的視頻片段并配上凄婉的背景音樂,再加上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到那種哀傷的情境之中,為學習課文內(nèi)容做好了心理情感準備。
在這種由生動可感的聲音創(chuàng)設的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觸手可及,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喚起強烈的探索欲望,學習便成了一種輕松愉快、主動求索的過程。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可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具備初步的課外閱讀能力。小學低段學生識字量小,給課外閱讀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有些學生可能會因無法掃除字詞障礙而產(chǎn)生畏難情緒,以致于對書籍望而卻步。這時教師可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做到多拼、多問、多查、多想。
對中高段學生來說,課外閱讀要達到的目標更高,遇到的困難也可能更多。教師還可教給學生朗讀技巧,加強朗讀教學,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學生配樂朗讀或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朗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使學生在朗讀中人情人景,體會文章內(nèi)容與意境。
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運用,因此,讀寫結合就是非常必要的提高閱讀能力的手段。閱讀是接受信息、理解信息、處理信息,而寫作則是輸出信息。輸出信息包括說和寫兩個方面,輸出信息是內(nèi)化知識后的展現(xiàn),是運用階段。
如果閱讀教學只停留于字詞句的意義之上,那么,學生寫的能力一定會受到束縛,閱讀只有從整體上把握,從作品的意圖上思考,才能深入理解文字。寫作教學不能局限于純技法的講解上,它必須以一定的范文為載體,進行思想、語言、技能的領悟與積累,然后內(nèi)化為自己的能力,加以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因此,只有從閱讀材料中汲取語言精華、思想精華、情感精華、寫作技巧精華,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梢哉f閱讀是對作品的理解感悟,寫作是對作品深層次的感悟。
讀是基礎,是為寫作準備;寫是運用,是更深入的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從對課文的品讀上挖掘寫作資源,從教材中挖掘作文方法,從教材中挖掘作文思想、情感、內(nèi)容素材,從教材中挖掘語言素材,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實現(xiàn)閱讀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
在指導學生讀懂、讀熟課文的基礎上,以課文某些段落的寫作方法,從學生生活中選材,有計劃地指導學生練寫片段。
例如,在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第三段先寫形態(tài),再寫顏色,最后寫味道,從生到熟再到熟透,按生長順序的法,指導學生課外觀察一種蔬菜或水果,注意它有什么特點,先說說它的形狀、顏色、味道、吃法等,然后據(jù)說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
再如,教學《課間十分鐘》時,教師可指導學生學習“丟沙包”一段,先后寫活動的地點、活動的項目、活動的過程和參加活動的心情等四項內(nèi)容,其中活動的過程著重寫了:丟包——躲包——抓包。然后讓學生模仿《丟沙包》片段,寫自己熟悉的一項活動,如跳皮筋、踢毽子等。要求學生把片段寫具體,這些片段的練習,就為完整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成功的體驗會使學生產(chǎn)生更大的動力,而各種活動則給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設讀書情境。
課上可采用讀一讀、畫一畫、比一比等形式,啟迪學生閱讀興趣;或讓學生欣賞美的畫面,感受美的形象,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課下可開展讀書演講會,朗讀擂臺賽、讀書筆記展覽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提高閱讀興趣。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這需要教師注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還要注意對學生良好個性、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并帶領學生去開辟課外閱讀的廣闊天地,引導學生去正確面對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博覽群書,開拓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揮,切實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運用能力。
(責編 金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