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樂
(丹東市人民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探討超聲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劉曉樂
(丹東市人民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探討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治中使用超聲診斷的應用價值,提高臨床的診療水平,更好的為患者服務。方法隨機選取在我院行超聲診斷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80例患者的120個病灶的檢查結果進行分析,在超聲定位引導下對患者的病灶進行穿刺活檢,探討超聲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經(jīng)穿刺病理診斷,80例患者的120例病灶中,良性病變的有110個病灶,惡性病變的有10個病灶,良性病變率為91.67%,惡性病變率為8.33%。經(jīng)彩色超聲診斷,結果顯示,12個呈囊性回聲,邊界清晰、回聲均勻,108個呈低回聲。結論高頻超聲能夠清晰的觀察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圖像,還能引導穿刺活檢和切除治療,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超聲;陰性;乳腺病灶;應用價值
乳腺癌是一種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來,乳腺癌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女性對乳房的關注也漸漸上升[1]。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有著重要的意義,它關系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病死率,患者發(fā)現(xiàn)的越早,治療的越及時,乳腺癌患者的病死率越低[2]。而高頻超聲不僅能清晰反應乳房的結構,即使在臨床上無法觸及的乳腺小結節(jié),通過高頻超聲也能被發(fā)現(xiàn),因此在臨床觸診陰性的乳腺病灶中能夠及早的發(fā)現(xiàn)乳腺癌并及時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本文通過研究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超聲(頻率為10~12 MHz)診斷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80例患者的120個病灶的檢查結果,探討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治中使用超聲診斷的應用價值。
表1 患者的病變情況(n,%)
1.1 基本資料:隨機選取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行超聲(頻率為10~12 MHz)診斷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80例女性患者,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44.6±2.4)歲,以上患者因為感覺乳房不適或者出現(xiàn)乳頭溢液現(xiàn)象來我院就診,經(jīng)常規(guī)檢查及觸診,沒有發(fā)現(xiàn)明確的乳腺腫塊,通過高頻超聲檢查,結果顯示,80例患者共有乳腺病灶120個,其中有雙側乳房單結節(jié)12例25個病灶,雙側乳房多發(fā)結節(jié)18例38個病灶。單側乳房單結節(jié)23例患者26個病灶,單側乳房多發(fā)結節(jié)27例31個病灶。病灶的大小在0.2 cm×0.2 cm~1.2 cm×1.2 cm,病灶的最大直徑為1.2 cm,最小直徑為0.2 cm,80例患者的120個病灶左側乳房的有86個病灶,右側乳房的有64個,其中位于外上象限55個,內上象限12個,內下象限18個,外下象限30個,乳暈下5個。
1.2 研究方法:分析80例患者120個病灶在高頻超聲聲像圖的特征。80例患者均采用探頭頻率為12 MHz的超聲儀,16G自動活檢針在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切割槽長度為2.5 cm。具體如下[4]:患者仰臥,探頭以乳頭為中心的四象限、腋窩和乳暈下進行常規(guī)掃描,從多個切面進行探查,主要檢查患者的病灶數(shù)目、大小、形態(tài)、位置、血流、內部回聲和邊界等情況。橫向縱向的兩線交界處則為患者的中心病灶位置,在皮膚的表面標記并測量病灶到乳頭的距離以及距體表的深淺。穿刺活檢:給皮膚消毒,鋪巾,對病灶處皮膚涂抹碘伏,在探頭涂抹耦合劑進行潤滑,套上無菌套防止感染。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示下,避開血管進行穿刺,將活檢針針尖刺入病灶內,按自動彈射后取出穿刺針,在不同位置進行操作,在進針時要選擇與病灶最近的皮膚,進針方向與胸壁平行?;顧z后冷凍病理,若檢測為良性,則在超聲下將針頭垂直刺入皮膚及其組織直到刺入病灶,同時變換方向,引導另一個針頭刺入病灶,局部麻醉后,切除兩個針尖定位的病灶,惡性病變則采取保留乳根的治療法。
1.3 觀察指標:以患者的乳腺彩色超聲診斷結果以及穿刺病理結果為觀察指標,探討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治中使用超聲診斷的應用價值。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本試驗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的穿刺病理及處理情況:80例患者的120例病灶中,為良性病變的有110個病灶,為惡性病變的有10個病灶,良性病變率為91.67%,惡性病變率為8.33%,其中良性病變中包括積乳囊腫12個、纖維腺瘤80個、腺病8個、纖維囊性乳腺病伴瘤樣增生結節(jié)10個。良性病變在高頻超聲定位引導下采取單純腫物切除的治療方法進行切除。惡性病變包括浸潤性小葉癌3個,浸潤導管癌5個,導管內原位癌2個。彩色超聲顯示病灶邊界清晰,有包膜和均勻回聲但無血流信號和鈣化灶者1個,結節(jié)邊界模糊、無包膜、有血流信號及微鈣化灶者8個,腫塊邊界清、無明顯包膜、血流、鈣化者1個。惡性病變采取保乳手術治療,具體見表1。
2.2 乳腺彩色超聲診斷情況:經(jīng)彩色超聲診斷,結果顯示,12個呈囊性回聲,邊界清晰、回聲均勻。108個呈低回聲,其中86個邊界清楚、有包膜和均勻回聲,無血流信號和鈣化灶結節(jié);10個邊界比較清楚,無包膜、血流和鈣化;12個腫塊邊界較清,無包膜和血流信號,但有微鈣化灶。
靶X線和超聲檢查都是臨床上乳腺癌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手段[5]。有關文獻認為鉬靶不適用于對致密型乳腺的檢查,具有放射性,X線鉬靶對乳頭、乳暈區(qū)等易誤診,不能清晰的分辨局限性小葉增生、邊緣欠清的小腺瘤等。與X線鉬靶相比較,高頻超聲則具有簡潔方便、無放射性等優(yōu)點,同時超聲還能清晰的觀察乳腺病灶的數(shù)目、大小、形態(tài)、位置、囊實性、邊界、內部回聲、內部有無鈣化等一系列情況,通過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還可以檢測乳腺病灶內部或者其周圍的血流信號,可以作為輔助手段檢查鑒別乳腺結節(jié)性質。超聲顯示病灶邊界不清、腫塊內有微鈣化、回聲不均勻等情況則代表惡性病變可能性大。與傳統(tǒng)的X線鉬靶相比,高頻超聲的診斷方式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強大的優(yōu)越性,通過檢測一系列的病灶情況,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有力的參考資料,有利于主治醫(yī)師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學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及時擺脫疾病的痛苦,盡早恢復到正常的生活中去。近年來,超聲在穿刺活檢及手術切除病灶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手術過程中,醫(yī)師利用高頻探頭觀察和定位結節(jié),從而為外科醫(yī)師實行麻醉,確定切口位置等方面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jù)。在超聲引導下用2個5號的注射器針頭刺入患者病灶定位的操作方法可以確定手術中切除的范圍和具體深度,醫(yī)師能夠完整并準確的切除患者的病灶組織,杜絕和減少病灶組織的殘留,一次性為患者解決痛苦,節(jié)約二次治療和手術的費用,提高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穿刺病理診斷,80例患者的120例病灶中,為良性病變的有110個病灶,為惡性病變的有10個病灶,良性病變率為91.67%,惡性病變率為8.33%。經(jīng)彩色超聲診斷,12個呈囊性回聲,邊界清晰、回聲均勻,108個呈低回聲。結合以上觀點,我們認為高頻超聲能夠清晰的觀察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圖像,同時還可以引導穿刺活檢和切除治療,對乳腺癌的早期診治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王鐵柱,王寧,楊敬春,等.超聲在觸診陰性乳腺病灶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5(12):1379-1380.
[2]黃福光,楊琰,張超,等.超聲引導在觸診陰性乳腺腫塊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07,26(2):178-179.
[3]張宏艷,梁峰,賈志凌,等.乳腺超聲和鉬靶X線攝片對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診斷價值分析(附87例報告)[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9,15(1):84-86.
[4]鄧博,龔建安,劉永存,等.超聲引導下定位導絲輔助在臨床觸診陰性的乳腺病灶切除中的應用及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35(6): 134-135.
[5]江明,吳亞群,張林,等.觸診陰性乳腺病灶的診治體會(附85例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08,18(8):543-544.
R737.9;R445.1
B
1671-8194(2015)01-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