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棟梁
清華大學附中特級教師韓軍說:“百年現(xiàn)代中國語文教育中,最最缺乏的就是人真實、自由的精神!而真正的母語語文教育,本質是以提高語言文字能力為表征,以培育人的個性、人的自由精神為根基的教育?!表n軍的話指出了當前語文教育的不足,也指明了語文教育——母語教育的本質,這與201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語文課程標準》不謀而合?!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但在“素質教育高高在上,分數(shù)衡量大行其道”的現(xiàn)實教育環(huán)境下,我們很多語文老師都忽視了這些。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成因
(一)“強調應試技巧,忽視能力培養(yǎng)”是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教學最顯著的特點
課堂上,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少學生聽話時,找不出要點,理不清頭緒,聽不出言外之意;說話時,面紅耳赤,手足無措,思維混亂,前言不搭后語,讓聽者不明所以。具體而言,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極端重視閱讀訓練,但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用題海戰(zhàn)術提高學生應試的閱讀能力,將文學作品肢解得支離破碎;學生只知“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而沒有用心去觸摸、感受。這樣培養(yǎng)的閱讀能力是與文學絕緣的,是“錯誤”的“能力”。
2.極端重視寫作訓練,但缺乏對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不定期地按照學校要求給學生布置作文,然后一篇篇批改,再發(fā)下去,又讓學生寫。這就進入了“教師批、學生寫”互不干涉的寫作教學怪圈。
3.口語交際訓練形式化,難脫書面本質。用“書面的形式”考察口語交際能力,學生的實際聽說能力當然不能提高。
(二)“傳統(tǒng)的習慣和現(xiàn)實的束縛”是主要原因
1.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條件,使得人們的認識只能停留在“重讀寫、輕聽說”上。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的巨大進步,為聽說能力的地位上升提供了深刻的歷史背景,但對聽說能力的認識,對聽說訓練的重視程度,還沒有上升到相應的水平。這是全社會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另外,聽說的難以評判以及對 “能說會道”的貶意理解,也造成了人們對聽和說的冷落,甚至蔑視。
2. 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是一種升學教育,一張考卷定輸贏。中考語文試題只有讀和寫,沒有聽、說能力的直接測試,語文教師不得不被考試命題這只“無形的手”左右,因而自覺不自覺地冷落了“聽說”,將注意力集中在“讀寫”訓練上?!吧龑W率是評估教師的唯一標準”,語文教師身不由己,只好急功近利,這是教育體制的問題,非教師個人能改變的。
3.由于認識水平的局限性,導致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理論也是“重讀寫輕聽說” 。我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驗和方法,讀講結合、講練結合、博覽與精讀結合、勤寫多改、模仿創(chuàng)造、先放后收、集中訓練、一題多做等閱讀和寫作教學方法眾多,而口語交際教學方法幾乎沒有。這種理論研究的缺失,也是原因之一。
二、以說寫促聽讀方法的可行性
任何一種語言,聽、說、讀、寫互為前提。因為聽讀是“輸入”,是“吸收”,是“內化”,而說寫是“輸出”,是“表達”和“外化”。這一進一出,吸收與表達,內化和外話,是辯證的統(tǒng)一。這四種能力,共同構成語文學科的一般能力系統(tǒng)。
首先,語文能力是一個整體概念,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互為依托,互為促進。這四項能力都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相應地提高。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下,不少語文教師只注重讀寫的訓練,而把聽說能力的訓練放置一旁,結果學生口語交際能力不能滿足實際生活需要,書面表達能力也停滯不前。我們只有改變這種模式,全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才能實現(xiàn)《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訂立的目標。
其次,讀和聽是兩種不同的知識、信息來源渠道。讀,是傳統(tǒng)的信息傳遞方式,但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知識和信息傳遞不能僅靠書籍,而是更多地依靠廣播、電視、電腦等先進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聽顯得比讀更重要。說和寫是兩種不同的信息表達方式。寫是傳統(tǒng)的表達方式,但是對現(xiàn)在學生來說,更多的時候靠的是“說”,課堂交流需要說,討論問題需要說,應聘工作需要說,匯報工作需要說,等等??梢哉f,“說”在學生的學習中不可缺少,更決定著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也比寫更重要。因此,我們應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相對孤立的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程式,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構建“以說寫促聽讀”新型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路徑。
再次,筆者近兩年的“以說寫促聽讀”的實驗表明,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提高語文成績。筆者在我校的“雛鳳之聲”文學社,通過開展五分鐘講演、人人一個聽讀本、說話比賽、辯論賽及整理辯論檔案、手抄報比賽等系列活動,讓文學社的所有成員都有機會充分鍛煉自己的說、寫能力。他們?yōu)榱嗽诨顒又腥〉脙?yōu)良的成績,不僅學會了傾聽,更學會了主動閱讀。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98名成員中,原先語文成績較差的41人進步顯著,兩學期考試標準分上升了16分。
三、構建以說寫促聽讀 新型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路徑
能力與所聽、所說、所讀、所寫聯(lián)系在一起,體現(xiàn)在達到具體目的的聽、說、讀、寫的活動中,也存在于具體的活動中。構建以說寫促聽讀訓練模式,應該以說寫為龍頭,以練說寫活動促進聽、讀,進而促使大語文學習環(huán)境的形成。
1.以說寫促聽
現(xiàn)實生活是理論學習、創(chuàng)作思維的根本源泉。為了讓自己所說、所寫的內容富有時代感,讓人耳目一新,就必須耳目并用,看、聽結合,時時處處留心觀察生活,貼近生活,從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采擷到更多更好的說、寫材料。為此,學生必然會更注重體驗生活,更注重平時的聽話訓練。他們首先應學會如何才能善于捕捉說話者話語中的重要信息,細細體悟說話者話語里所蘊含的的深層含義,進而對說話者的話語內容、停頓節(jié)奏、表情動作等方面加以品評、質疑。這樣就達到了以練說寫活動促進練看、練聽活動,反過來,練看、練聽活動又對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寫作水平大有裨益。
2.以說寫促讀
學生是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同齡人的肯定,他們是樂意在練說寫活動中展現(xiàn)自我風采的。為此,他們就會積極地準備練說寫活動所需的材料,就會潛心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廣泛閱讀現(xiàn)代的書報雜志,并且從中篩選那些思想性、藝術性、實用性強的信息材料。這樣,說就帶動了讀。
四、結語
語文課堂上知識的生成途徑不同于數(shù)理化等學科,需要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交流暢達語文素養(yǎng)自會潛滋蔓長。只有我們重視并設法促進學生的說、寫、聽、讀,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為他們的終身發(fā)展奠基。
參考資料:
1. 韓軍《現(xiàn)代中國語文教育的兩大痼疾》,《中學語文》2000年第3期。
2. 饒杰騰《語文學科教育學》,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3. 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