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寧
摘要:語文第二課堂是語文整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內(nèi)教學(第一課堂)的延續(xù)和補充。開辟第二課堂主要有四個方面的途徑: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多形式練筆抓普及,開展專題講座,廣泛開展口頭作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 第二課堂 語文素質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36
語文第二課堂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方面有著突出的作用。語文第二課堂以其特有的機動靈活的時間和空間、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生動活潑的形式等優(yōu)勢,被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下面,筆者根據(jù)多年來在語文第二課堂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實踐,與廣大同仁進行交流和商榷。
一、科學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拓寬知識視野,提升閱讀能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課外閱讀時隨意性很大,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少科學規(guī)劃和有效指導,“高耗低出”,收獲甚微,沒能有效對課堂教學起到促進作用。針對學生課外閱讀上的無目的性,我提倡有目的、有選擇的讀書,圍繞課內(nèi)教學內(nèi)容向學生推薦相關書目,使課外閱讀真正成為課內(nèi)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加強規(guī)劃的同時,我又輔以指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如我要求學生每周從近期的報刊上篩選一篇時文精讀,然后我再加以分析點撥,以此來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有效結合起來。另外,我利用班級所訂報刊及教學用的現(xiàn)代媒體設備,定期將好文章、事實新聞、焦點問題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閱讀討論,把握時代脈搏,了解社會生活。這些做法,豐富了學生知識,拓寬了學生知識視野,提升了學生閱讀能力,把課內(nèi)和課外有效結合了起來。
二、立足現(xiàn)實生活大課堂多形式練筆抓普及,著眼校辦刊物小天地多層次育幼苗促培優(yōu)
在作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積累的生活素材太少,練筆不多,在課堂作文中存在諸多問題,如搜腸刮肚,無話可說;閉門造車,離譜太遠;千篇一律,無病呻吟;思路枯竭,語言干癟等。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大面積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夯實寫作基礎,僅局限于課堂,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留心生活,多多練筆。
于是,我在教學實踐中,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了系統(tǒng)的練筆活動。高一年級,我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或周記;高二年級,寫讀書筆記、隨筆;高三年級,寫時文。此外,結合大小作文訓練,我鼓勵學生經(jīng)常練筆,為我班文學愛好者主辦的《苗圃》撰稿,引導學生立足現(xiàn)實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要把練筆當成負擔。這樣的練筆,第一避免了課堂作文限制性大的弊端,使學生有話可寫了;第二貫徹了寫作注重實踐的原則;第三有利于充實課堂作文或考試作文的材料倉庫。在課堂作文或考試時,只要學生能捕捉到題目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或契合點,就可把原來練筆時的內(nèi)容移來,或把其中精彩的片段直接拿來,或進行加工改造,即可寫成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在此基礎上,我又輔以作文講評、作文知識講析,使學生悟得了寫作技巧和規(guī)律,使他們的作文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實踐證明,立足于現(xiàn)實生活,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練筆,會有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整體提高
在抓普及的同時,我還重視了對優(yōu)生的培養(yǎng),想方設法把學生作文水平提向更高層次。其做法是:鼓勵學生積極向校文學社、語文教研室主辦的??逗L臁吠陡濉!逗L臁访磕瓿鲛k六期,刊登習作120多篇,我班學生習作刊登達21篇。另外,我還指導選入《海天》的習作者進一步修改文章,然后向相關報刊雜志投稿。僅去年一年,我班學生在省地級各類刊物發(fā)表習作8篇。這些措施,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一方面,它極大鼓舞了學生,使學生對寫作信心倍增,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另一方面,刊登的作文又具有范文的作用,其他同學讀后,與自己的作文相比較,可起到導向的作用,從而明白自己作文的成敗得失。再者,刊登的范文其藝術性多與學生的實際水平相貼近,更便于同學間互相借鑒、吸收、提高。
三、有計劃開展專題講座,夯實基礎,升華思維水平
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夯實語文基礎,我利用自習、課外活動等時間,在班級開展了專題知識講座。
1.配合高考、學業(yè)水平考試,落實知識點,將學生的課余時間轉化為攝取知識的有效時間。漢語基礎知識是多年來高考、學業(yè)水平考試的熱點,然而,漢語基礎知識陣容龐雜,內(nèi)容繁多,學生對此知識的掌握往往似是而非,碰到相關題型總是左右為難,摸不準下手的門路。我的專題講座就針對這些難點進行專項指導,引導學生系統(tǒng)了解漢語基礎知識,重點落在方法技巧的指導上,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2.鞏固梳理知識,提升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對學生進行專題知識講座的另一目的,是使學生在課堂依托課本獲取的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將學生引入知識殿堂更高更深的境界。如小說,對中學生來說頗具吸引力,但如何去欣賞它,欣賞它應從那些方面入手,學生沒有一個系統(tǒng)的認識。對此,我利用專題講座指導。這樣,從釋疑到點撥,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零碎的知識更加系統(tǒng),更加深刻,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學生不僅獲取了新知識,而且獲得了從縱深、高遠來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了學生尋求新知識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廣泛開展口頭作文,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演講會、辯論會、口頭作文競賽等口頭作文活動,集寫與說為一體,以說促寫,說寫結合,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思想、膽識和思維的敏捷性,還可以提高學生語言的組織和表達能力。基于以上優(yōu)勢,我在班級每學年舉行一次口頭作文競賽。具體做法是:事先擬定作文題目,如《也說班門弄斧》等,賽前抽簽決定參賽順序,參賽選手每人給十分鐘時間準備,然后登臺演講。參賽者觀點各異,自成一說,旁征博引,據(jù)理力爭,論據(jù)確鑿有力。精彩的表演大大激活了學生的“興奮灶”。趁學生熱情正旺,興致未盡,我又在每學期安排了一場辯論會,就學生關心的話題,如“面對挫折要堅持不懈”和“面對挫折要從新選擇”等進行辯論演講。學生準備充分,在辯論會上個個爭先恐后,各抒己見,聽來真是令教師激動。這些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熱烈的氛圍中,不知不覺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第二課堂,使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課內(nèi)與課外相承接,讓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提高。這對走出教改困境,提高語文實效,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均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