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瑞芬
【摘要】堅持學習閱讀和運用語言同步走,并著力于語言文字運用。久之,方能駕馭文字,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工具性。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對語文課程性質(zhì)進行了修改:“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 程……”語文課程的這一性質(zhì)將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nèi)容直接聚焦于“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在語文課堂中,我努力踐行著從“教課文”走向“教語言”,從品味“語言”走向習得“言語”的嘗試。
一、引領(lǐng)揣摩,發(fā)現(xiàn)語言獨特魅力
語文課堂教學應(yīng)當自始至終關(guān)注課文的言語表達形式,比較、揣摩、品味、鑒賞課文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句子、段落,領(lǐng)悟如此言說的精妙、傳神之處,從而磨煉學生對言語的敏感性。尤其是那些含義豐富、雋永貼切而又富有表現(xiàn)張力的“點睛之筆”,更需要教師引領(lǐng)學生去推敲、體會。如在《天鵝的故事》一文中,對老天鵝“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一句的體會,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靜心揣摩的:
師:感人至深的文章需要靜心體會,尤其是對于那些令你心中一動的詞句,最好靜下來,想一想:這個詞、句表達了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這三個段落,將自己的感受寫在詞句邊上。生:我讀到老天鵝“利用下落的沖力,像石頭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這一句時,感受到老天鵝很堅強,有一種奮不顧身的精神。師:你能從中讀出老天鵝的精神來,了不起!對這個句子,還有不同的感受嗎?生:我讀到這里,心想:老天鵝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長的,砸在這堅硬的冰面上,肯定很痛,也可能會受內(nèi)傷。但是,為了找到食物,為了能夠活下去,老天鵝還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這是多么偉大啊!師:你是在用自己的心來體會的,所以很真切!生:我覺得“像石頭似的”這個比喻寫得好,讓人感受到了老天鵝很硬。
師:“硬”在哪里?再往深處想一想!生:“硬”在老天鵝很有勇氣,很勇敢。師:所以,老人稱它是“破冰勇士”!生:“硬”在老天鵝有頑強的意志,它一次又一次地撲打,不停止。師:說得好!所以,老人又稱它是“頑強的破冰勇士”!一般地講,我們總是將靜態(tài)的比喻成動態(tài)的、平凡的比喻成美麗的。這么美麗的天鵝,卻比喻成了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這個比方打得好嗎?生:老天鵝從空中筆直地撲下來,就像石頭一樣。生:石頭不會感覺疼痛的,老天鵝是不怕痛,不怕受傷,連吭都不吭一聲。生:像石頭一樣落下來,表示力量大。生:這樣一比喻,讓人更加敬佩老天鵝了。師:同學們這樣說,這個比方打得真妥帖,真形象!現(xiàn)在再來朗讀,你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在這樣的引領(lǐng)揣摩中,我們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意識,即對言語表現(xiàn)形式的自覺關(guān)注。在一篇文章中,總有幾個關(guān)鍵點,是作者著力刻畫之處,它們最能體現(xiàn)內(nèi)心情感,最能激活讀者的思維,最能生成精彩的對話,值得師生進行聚焦、放大,進行反復觸摸,提升對語文的鑒賞力。
二、反復誦讀,想象描述畫面
文本主要由文字呈現(xiàn),但文字若變成畫面呈現(xiàn)于眼前,兒童的感受會更加真切。在教學《木蘭從軍》一課中的“木蘭告別了親人,”一句話時,我和學生是這樣展開對話的:
師:請一位同學讀一讀這句話。(生讀)這句話告訴我們,木蘭在干什么?生:木蘭告別了親人,到前線打仗去了。生:木蘭為國為家分憂,去殺敵了。生:木蘭披戰(zhàn)袍,跨駿馬,渡黃河,過燕山,好不容易來到了前線。師:瞧,短短的一句話,卻告訴我們這么多的內(nèi)容,再請一位同學讀。師:展開想象,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讀一讀這四個詞組。生:披戰(zhàn)袍跨騎馬渡黃河過燕山。師:讀得很有節(jié)奏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生:每一個字都是表示動作。師:一個詞組,就是一幅生動的畫面,一連串的畫面就組成了一段流動的情節(jié),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我看見木蘭脫下了漂亮的褲子,披上了戰(zhàn)袍,還騎上的駿馬,就像男子一樣,可威風了!生:我還看見了木蘭騎著馬渡黃河,戰(zhàn)袍都濕了。生:我看見木蘭過燕山時,不小心從馬上跌下來,腿都破了,可她很勇敢,沒有哭,繼續(xù)趕路。師:好一個不怕困難的花木蘭!你再來讀一讀這四個詞組。(生讀)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意圖在于:在反復的朗讀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四個詞組相似的動賓結(jié)構(gòu),這一語言表達形式很有特色,讀起來朗朗上口;再變“話”(四個詞組)為“畫”(四幅畫面),使文字的表達變?yōu)榱鲃拥那楣?jié),在學生腦海中播放,讓學生對花木蘭的故事有了更為豐富和感性的了解,對花木蘭的形象有了真切的感受。
三、展開聯(lián)想,補充留白之處
文本的留白,留給讀者的是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學生以探求的心態(tài)去補白,積極想象的同時也會得到快樂的感受,成功的體驗。如教學《第八次》一課時,我發(fā)現(xiàn)文中布魯斯王子動員號召人民起來抵抗的情節(jié)省略了,留下了空白,也留下了一個想象補白的空間,便即興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布魯斯王子會怎樣運用蜘蛛織網(wǎng)的故事來動員人民呢?請你當一回王子,寫一份簡潔有力的動員書。課堂上,學生的言語智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生:父老鄉(xiāng)親們、同胞們:蘇格蘭在經(jīng)受侵略,蘇格蘭在經(jīng)受磨難,蘇格蘭在哭泣、在流血??!雖然我們一連失敗了七次,但那算得什么?你知道嗎,就連小小的蜘蛛都能堅持不懈,第八次結(jié)成了一張網(wǎng)。難道我們連一只蜘蛛都不如嗎?我們一定能像蜘蛛一樣,獲得第八次抵抗的勝利!勇敢的蘇格蘭人,拿起你的武器,跟我前進吧?。◣煵逶挘荷硐仁孔洌奈枞诵?!算我一個?。?/p>
生:蘇格蘭的父老鄉(xiāng)親們、親愛的同胞們:我們失敗了七次,但并不表示我們永遠失敗了。你看,那只小小的蜘蛛,最終還是戰(zhàn)勝了大風,在第八次結(jié)成了一張完整的網(wǎng)。我們難道不如這只蜘蛛嗎?面對侵略軍,我們?nèi)鄙俚牟皇菢審?,不是?zhàn)士,而是堅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我們干第八次,就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師:插話:假如第八次不成功呢?)不成功,便成仁?。ū姶笮Γ◣煟耗愣紶奚玻磕銘?yīng)該還有第九次!第九次不成功……)我們還有第十次!第十一次!不成功誓不罷休!(師:這樣好像太野蠻了,可以改成:不成功就……)誓不回家?。◣煟哼@樣才是好男兒?。﹣戆?,戰(zhàn)士們,同胞們,勝利屬于蘇格蘭!(掌聲)
閱讀教學應(yīng)該讓一篇篇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真正成為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范例,并在嘗試運用語言過程中,跨越從“能理解”到“會運用”的臺階。只有堅持學習閱讀和運用語言同步走,并著力于語言文字運用,久之,方能駕馭文字,真正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讓語文這朵鮮花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姿。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