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英
鄭州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內(nèi)鏡中心 鄭州 450008
腦梗死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阻塞導致大腦局部缺血,病情嚴重者需進行手術治療[1-2]。術后康復期患者病情雖趨于穩(wěn)定,但由于長期臥床、飲食結構變化等原因而容易出現(xiàn)胃腸道功能紊亂,主要表現(xiàn)為腹脹腹痛、便秘、消化道出血等。因此,腦梗死患者術后康復期的胃腸功能檢查對于患者的康復十分重要。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無痛胃鏡檢查技術得到推廣,我院自2010年引進無痛胃鏡檢查技術。較之于常規(guī)胃鏡技術,無痛胃腸胃鏡不會給患者帶來不適,易于被患者接受。本研究對腦梗死手術后需長期臥床的76例患者的胃鏡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1-05—2013-02收治的腦梗死患者篩選出76例患者,入選標準:手術后長期臥床出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且無血液病、糖尿病和消化系統(tǒng)疾病。男41例,女35例;年齡31~72歲,平均(55±8.6)歲。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無痛胃鏡檢查,對照組常用常規(guī)胃鏡檢查技術。2組年齡、性別等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2組患者檢查前12h內(nèi)均需禁食禁水,檢查時采取左側(cè)臥姿[3]。檢查過程中對患者的血壓、心率進行觀測。實驗組行無痛胃鏡檢查,檢查當日患者以導管吸入流量3L/min的氧氣;靜脈注射0.2μg/kg的以芬太尼(總量不超過50μg),然后注射1.0~2.0mg/kg的丙泊酚。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用藥過程須密切觀察患者反應,麻醉效果平穩(wěn)后開始胃鏡檢查。檢查結束后繼續(xù)觀察30min,直至患者意識恢復清醒,身體無明顯不適。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方法檢查,僅對咽喉局部麻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檢查前、檢查過程中、檢查結束后5min內(nèi)的血壓、心律波動情況;記錄檢查用時;檢查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疼痛、嗆咳、惡心、出現(xiàn)分泌物等不良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疾病檢出率及檢查用時比較 檢查結束后,根據(jù)采集到的圖像和病理學原理統(tǒng)計2組疾病情況。按發(fā)病部位分為食道疾病、胃部疾病、十二指腸疾病3種,實驗組3種疾病檢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檢查用時略大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見表1。
2.2 2組不良反應比較 不良反應包括嗆咳、惡心、惡心、咽喉痛感,實驗組各項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 2組檢查前后心率、血壓變化情況比較 實驗組2例患者出現(xiàn)心率下降,注射阿托品后恢復正常;檢查過程中對照組多數(shù)患者血壓、心率升高,檢查前后組內(nèi)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實驗組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2組疾病檢出率及檢查用時比較 [n(%)]
表2 2組不良反應比較 [n(%)]
表3 2組心率、血壓平均值變化情況比較 (±s)
表3 2組心率、血壓平均值變化情況比較 (±s)
注:組間比較,*P<0.05;組內(nèi)比較,#P<0.05
組別 心率(次/mn)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實驗組 檢查前75.2±12.5 128.5±8.7 75.8±6.7檢查中 71.9±13.2* 124.9±6.9* 71.7±5.4*檢查后 77.1±11.6 131.0±7.4 76.5±8.7對照組 檢查前 72.8±13.4 124.8±6.9 74.4±6.3檢查中90.3±18.1*# 142.3±7.9*# 86.9±7.8*#檢查后76.7±11.0 125.2±8.4 78.2±6.2
腦梗死發(fā)病機制是血液栓子流入腦動脈阻塞腦血管,升高顱內(nèi)壓,致使腦細胞缺血缺氧,嚴重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時水分子大量流入細胞內(nèi)部,造成胃腸道水腫,蠕動活性降低,引起人胃動素(MTL)分泌的增加;由于腦組織受到損害,含MTL的神經(jīng)細胞分泌異常,致使消化道黏膜下層含MTL的神經(jīng)細胞增加。上述變化均可影響到胃腸道及其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果是胃腸道黏膜缺血缺氧,因此,腦梗死患者胃腸道功能障礙的發(fā)病率較高,表現(xiàn)為消化不良、便秘等。加之患者長期臥床,飲食結構變化等因素均可影響胃腸道的蠕動,所以患者極易出現(xiàn)腹脹、腹痛等胃腸道疾病。
目前,國內(nèi)主要依靠胃鏡檢查診斷上消化道疾病,檢查對于及時治療具有重大作用?,F(xiàn)階段,國內(nèi)大多數(shù)醫(yī)院均采用常規(guī)胃鏡手段,采用局部麻醉,患者易出現(xiàn)腹部疼痛、嗆咳、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容易引起患者對胃鏡檢查的恐懼和抵觸情緒,使疾病的診斷受到延誤。我院于2010 年引入無痛胃鏡方法,疾病檢出率方面,無痛胃鏡組高于常規(guī)胃鏡組,筆者分析認為,常規(guī)胃鏡檢查過程中,患者身體的不良反應劇烈,增加了操作難度,很難對每個部位進行仔細檢查,無痛胃鏡組用時略長,檢查過程中患者安靜入睡,每個部位均可仔細檢查,活檢結果也更加準確。無痛胃鏡檢查前后及過程中,患者的血壓、心率不明顯,有效減少了對患者心腦血管的刺激,降低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常規(guī)胃鏡檢查會刺激患者咽喉部迷走神經(jīng),加之患者常有恐懼心理,反射性加快心率、升高血壓,嚴重者甚至有心肌梗死的可能,因此,無痛胃鏡在臨床上具有重大價值[4-6]。
[1]梁亞婷,王秋峰,榮培紅,等.大黃化瘀湯保留灌腸治療腦梗死后便秘45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yī),2013,34(2):154-155.
[2]劉泰,段志剛.中藥針劑對腦梗死的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10):1 434-1 437.
[3]梁雪影,陸小凡.無痛胃鏡檢查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20):119-121.
[4]楊淑影,付小云,李論,等.不同藥物復合丙泊酚應用于無痛胃腸鏡檢查的護理比較[J].護理學報,2013,20(11):42-44.
[5]林峰,王策.高齡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25例無痛胃腸鏡檢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9):1 964.
[6]楊文燕,李小燕.80歲以上老年人無痛胃鏡檢查的評估及對策[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2010,31(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