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潤哲
(廣州大學 音樂舞蹈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潮劇,又名潮州戲,是使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于2006年入選國家第一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潮劇因受弋陽腔(高腔)的影響,至今仍保留高腔劇種特有的幫腔形式。潮劇行當齊全,其中以生、旦、丑最具地方特色。
姚璇秋(1935-)乃新中國成立、潮劇打破童伶制后的第一代女旦之一,是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潮?。﹤鞒腥?,于1989年、2010年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和廣東省首屆文藝終身成就獎。其代表劇目有《掃窗會》《荔鏡記》《辭郎洲》等,塑造了王金真、黃五娘、陳壁娘等經(jīng)典角色。有評價認為,姚璇秋“音域?qū)拸V,聲如玉磬,音色圓潤”[1]。姚先生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其多年的刻苦訓練和舞臺經(jīng)驗的積累。
筆者選擇《掃窗會》作為分析姚璇秋唱腔“腔音”的例子,有以下幾個緣由:一是“《掃窗會》是戲曲傳統(tǒng)劇目”[2],王金真(姚璇秋飾)唱腔類型豐富且具代表性;二是該劇保留了潮劇古昔細工戲的藝術(shù)傳統(tǒng);三是《掃窗會》是姚璇秋的成名代表作。
“腔音”現(xiàn)象是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一大重要特點。但古人即使對其有認識也并未予以定義總結(jié)。直到趙元任(1892-1982)先生于1927年提出“花音”[3]的概念,才算是對“腔音”這一現(xiàn)象作了初步的總結(jié)。上世紀80年代,沈洽(1940-)先生提出“音腔論”,且成文發(fā)表于《中央音樂學院學報》。文中對“音腔”的定義是“音腔是一種包含有某種音高、力度、音色變化成分的音過程的特定樣式”[4]。并分別以“音自身變化”和“不同音位感”對“音腔”進行闡釋。但蒲亨建(1956-)的《音腔之疑》中提出的“‘音腔’到底是‘音自身的變化’還是‘不同音的組合’”[5]的疑問,認為這存在矛盾。2004年,杜亞雄(1945-)與秦德祥(1939-)聯(lián)名提出以“腔音”一詞替代“音腔”的建議[6]。理由簡述為:“音”與“腔”二者何為中心詞,何為修飾詞?顯然“音”為中心詞,“腔”則為修飾詞。在杜亞雄與秦德祥編著的《中國樂理教程》中,“腔音”的概念是“在發(fā)音持續(xù)過程中,音高發(fā)生變化(也就是振動頻率不固定)的單個樂音”[7]。筆者認同此觀點。
筆者認為,目前關(guān)于戲曲唱腔的研究,做得較深入的是仲立斌老師。筆者通過研讀其博士論文《京劇梅派唱腔藝術(shù)研究》和著作《紅線女唱腔藝術(shù)研究》,學習其唱腔研究的方法,并運用到對姚璇秋的唱腔研究中。
仲老師將董維松(1930-)先生的“潤腔”五大分類,即“音高式潤腔、阻音式潤腔、節(jié)奏性潤腔、力度性潤腔、音色性潤腔”[8]演繹為“音高性腔音、阻音式腔音、音色性腔音、節(jié)奏性腔音、力度性腔音”[9]。筆者亦按此分類對姚璇秋先生演唱的《掃窗會》的唱腔進行“腔音”層面上的分析,發(fā)現(xiàn)姚先生唱腔的“腔音”主要集中在音高性腔音、節(jié)奏性腔音和力度性腔音上,且分析如下。
“音高性腔音主要包括倚音、波音、顫音、回音等裝飾音種類,是發(fā)音過程中音高所發(fā)生的變化”[10]。在《掃窗會》中,姚璇秋先生唱腔中的音高性腔音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倚音、回音和滑音。
譜例1①:
譜例1中第11小節(jié)的“巢”字屬于倚音中的裝飾性倚音?!奥暋弊肿詈舐湓凇癴a”上,而“巢”字是在“sol”上,因此為了避免旋律平鋪直敘,在“巢”字上加了倚音“l(fā)a”使唱腔更添婉轉(zhuǎn)韻味。此類裝飾性倚音在姚璇秋的唱腔中屬于比較常見的音高性腔音。
譜例2:
譜例2第4小節(jié)中“后”字的唱腔屬于另一種音高性腔音,即表情性倚音。此類腔音除了具有裝飾作用,還具有表達情感的功能。此時的王金真在猶豫著是否上前去與夫君照面。該倚音對人物猶豫不決的心理刻畫得十分傳神。
譜例3是姚璇秋唱腔中的又一標志性的音高性腔音——回音。在該句中其演唱效果如譜例4所示。
譜例4:
姚璇秋唱腔中包含的此種腔音數(shù)量龐大。筆者聆聽潮劇其他名角的唱段,發(fā)現(xiàn)這不僅是姚璇秋唱腔中常使用的潤腔方式,也是潮劇各行當普遍采用的一種潤腔方式。
譜例5:
“節(jié)奏性腔音是音過程中所發(fā)生的節(jié)奏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彈性節(jié)奏’”[11]。姚璇秋的唱腔中的節(jié)奏性腔音包括“遲出”、“撤(漸慢)”以及“頓音”。
譜例6:
譜例6出現(xiàn)了“遲出”現(xiàn)象,即弱起小節(jié)。此唱句中,演唱者沒有在重拍起音,打破了音樂原本的規(guī)律性,表達人物困頓猶豫的心境。
譜例7:
譜例7則是“撤(漸慢)”現(xiàn)象的例子。該現(xiàn)象為演唱者在唱腔末尾放慢演唱速度,是打破音樂原本的規(guī)律性的一種手法,用意亦在于抒發(fā)情感。
譜例8:
譜例8是姚璇秋唱腔中使用頓音的一個例子,創(chuàng)造了“聲斷情未斷”的特殊效果,可對觀眾的心理產(chǎn)生沖擊,是連接演員與觀眾心靈的繩索。人物王金真此時的心情悲憤、無奈,她認為其所有的努力都沒有作用,都是自己平添煩惱。
(三)力度性腔音
“力度性腔音是指音過程中所發(fā)生的力度的變化”[12]。這一類腔音通過音樂強弱上的變化,來達到其表達情感的作用。
譜例9:
這一例子是王金真在痛訴高官女搶其夫君這一事實的情景。譜例9中兩個突強的音和“驟強”標記都淋漓盡致地表達了王金真對高官女痛恨的心情,是人物情緒的宣泄,十分具有刻畫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表現(xiàn)力。
綜上所述,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積淀的潮劇的代表性人物,姚璇秋在《掃窗會》的唱腔中所使用的腔音類型豐富、準確且到位。此種不為炫技只為角色的表演理念值得每一位表演者學習。掌握豐富的“腔音”演唱技巧是姚璇秋先生能精準把握各類角色心理特點、準確塑造人物形象所不可或缺的技能,這亦值得后輩互勉。
注釋:
①文中譜例均根據(jù)中國唱片廣州公司出版發(fā)行的CD《潮劇·掃窗會》姚璇秋唱腔記譜。
[1]宋光祖.國家重點學科戲劇戲曲學叢書·名伶名劇賞析[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13:469.
[2]上海藝術(shù)研究所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中國戲曲曲藝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582.
[3]趙元任.趙元任音樂論文集[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94:114.
[4]沈洽.音腔論[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2,(4):14.
[5]蒲亨建.音腔之疑[J].中國音樂,1998,(3):26.
[6]杜亞雄,秦德祥.腔音說[J].音樂研究,2004,(3):29-36.
[7]杜亞雄,秦德祥.中國樂理教程[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18.
[8]董維松.論潤腔[J].中國音樂,2004,(4):62.
[9]仲立斌.京劇梅派唱腔藝術(shù)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60.
[10][11][12]仲立斌.紅線女唱腔藝術(shù)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68,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