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冬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貴陽550025)
道德運氣視野下的道德責任
文遠冬
(貴州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貴陽550025)
道德運氣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道德觀念的重大挑戰(zhàn)。在傳統(tǒng)道德責任的概念中,運氣幾乎是被排除在外的。但事實上,在人們的道德生活實踐中,道德行為又是深受運氣影響的。因此,道德運氣概念的提出導致了控制原則的失效,使道德責任出現(xiàn)了兩難的困境。
運氣;道德運氣;道德責任;控制原則
(一)道德責任的概念
道德責任,這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語,更是一個隨時隨地都能遇到的行為責任,但是對于道德責任的具體定義,我們要做一個具體的哲學分析。在倫理學中,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沒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在西方的倫理學中,早就有對道德責任的關(guān)注。對道德責任的界定有兩種比較典型的模式:一個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對道德責任的定義,即他把道德責任視為一種主體的美德;另一種是典型的康德式,他認為,我們的行為道德價值“不取決于行為是否合乎責任,而在于它是否出于責任”,當然這是典型的動機論,他是從我們的善良意志出發(fā)來規(guī)定我們的行為。在康德看來,道德責任是自因的、先天的、控制的,人的這種道德責任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它是超越社會的絕對命令??档聦τ诘赖仑熑蔚亩x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思維習慣。
在我國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把道德責任定義為:“人們在一定的社會關(guān)系中所應(yīng)該選擇的道德行為和對社會和他人所承擔的道德義務(wù)?!边@顯然是從社會關(guān)系的層面上來分析的。通常認為道德責任指的是具有自由意志的行為主體基于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原則,在一定社會的道德標準下,履行自己對他人、社會、自然的責任,以及對于自我控制的行為所導致的對他人或者社會有利或者有害的行為后果承擔相應(yīng)的責任。因此,道德責任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而不應(yīng)單純地從某一個方面去把握。
正因為有道德責任,我們行為主體才在日常的倫理生活中知道什么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有了這樣的道德責任的判斷,我們在具體的行為過程中,才會做一些符合道德原則的事。而我們對一個人進行道德上的譴責時,可能正是因為他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所應(yīng)該承擔的道德責任。在康德看來,人作為有理性的動物,是具有自由意志的,正因為這種自主性,所以我們是出于自愿去選擇某一行為的。因此,我們正常人不會因為一條狗咬了人而對它進行道德上的譴責。當然,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人有道德能力,并不就意味著他就是一個擁有了道德品德的人。眾所周知,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放棄了對于道德責任的主動承擔,這并不是說他們?nèi)狈ο鄳?yīng)的能力條件,而是缺乏一種內(nèi)在的道德自覺,缺乏一種去實現(xiàn)道德責任的內(nèi)在道德品質(zhì)。相反,如果一個人去主動地承擔自己本應(yīng)該承擔的道德責任,那么他這種行為反而是一種有崇高的道德品質(zhì)的表現(xiàn)。
(二)從道德直覺說起
道德直覺是生命主體在已有的道德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并以已有的道德規(guī)范、原則為內(nèi)在前提來對具體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關(guān)系的道德情境時,刺激行為者心靈瞬間爆發(fā)出來的超理性和超感性的道德認知能力。因此,可以說,道德直覺是人們在長期的道德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對于我們需要付之于道德責任和道德判斷的事情是我們自己能控制的,不是受運氣所影響的??档聦⑦@種道德直覺推向了極致,認為我們的道德責任和道德判斷完全出于自由意志,與我們的道德運氣無關(guān)??档抡J為,運氣的好壞不應(yīng)當影響我們對某人及其行為的道德判斷,也不應(yīng)當影響他對自己的道德評估。
通過以上對道德直覺的分析,我們把主觀控制(意志)與行為結(jié)果和道德責任與道德判斷之間的關(guān)系,理解為是一種“控制原則”,亦即,只有那些我們自己能控制的因素,我們才能對其進行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的歸責。也就是道德主體要去承擔某一道德責任的這種行為,并不是處于外在的壓力而行之的,而是主體行為的發(fā)生和選擇自始至終都是在主體的控制之內(nèi)。
由此,我們可得出,對于不同的行為者作用于同一對象時而產(chǎn)生的不同行為結(jié)果,是由于受他們不能控制的因素的影響,那么,我們對他們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的歸責問題就應(yīng)該是一樣的。換句話說,對于那些超出我們控制能力而發(fā)生的結(jié)果,我們是不應(yīng)該負道德責任的。這樣我們的道德直覺就缺乏自身的現(xiàn)實合理性了,也就是道德直覺的現(xiàn)實矛盾性。
事實上,我們在日常的道德直覺中,已經(jīng)無意識地將運氣的影響加入到了我們的道德判斷之中,也就是將那種不可控制的因素加入到了我們的道德判斷之中。
(三)康德對道德責任的論述
在康德看來,人是自主的,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擁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因此,道德責任以及道德判斷是完全出于我們的善良意志而免于運氣的影響的。正如他所說:“道德責任是善良意志的產(chǎn)物,它自身說明自身,不需要外在的目的和動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康德的倫理學是典型的動機論”。這種動機論,一方面是遠離運氣的,另一方面似乎是有問題的。
(四)道德責任的控制原則:“我應(yīng)該”蘊涵“我能夠”
“我應(yīng)該”是一個命令式的價值判斷,因為在日常的倫理生活中,我們知道什么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什么是我們不應(yīng)該做的。我們應(yīng)該尊敬老年人、孝敬父母、關(guān)愛小孩,這些都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相反,我們不能辱罵老年人、遺棄自己年邁的父母等等,否則我們將會受到道德上的譴責。
因為我應(yīng)該,所以我能夠。根據(jù)充分條件我們可以得出,在肯定前件時,我們必須肯定后件,并且,這里的“我應(yīng)該”“我能夠”已經(jīng)預(yù)設(shè)了一個前提,即從道德意義上來說,我應(yīng)該做的事,是我有能力去做的事。由此可推出兩點:第一,我一定是有能力去做某件事;第二,我能夠做的事是指具有道德含義的事,卻不一定是我應(yīng)該做的事。
正是因為在道德上我們應(yīng)該去做某事,所以我們才能夠去做某一件事。由此可推出,對于我們沒有能力去控制的事就不應(yīng)該去負責任。但根據(jù)前文來看,這是矛盾的,是沒有考慮運氣對于道德判斷的影響。
(一)運氣
“運氣”這個詞,在我們?nèi)粘S谜Z中使用得非常頻繁,以致使得人們很少仔細去思考它與那些表面上不大相干、甚至相反的日常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在哲學上,對于運氣的探討則有更深層次的內(nèi)涵。北京大學哲學系著名教授徐向東將運氣定義為:“如果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但又可以有意義地影響我們的幸福,那么我們就把這樣的事情稱為運氣?!痹谖鞣剑?0世紀70年代末伯納德·威廉斯和托馬斯·內(nèi)格爾分別提出道德運氣概念以來,運氣便有了哲學的深層次意義。
那么,什么是運氣呢?第一,運氣不是一種神秘力量;第二,運氣遭遇者主觀上無法控制;第三,對于運氣遭遇者有著重大意義影響的事件;第四,運氣僅針對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特定的環(huán)境,可以說運氣是相對的。
(二)運氣遭遇者對體現(xiàn)為運氣的事件缺乏認識和控制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經(jīng)常去賭博的人最愛說的一個詞就是“手氣”,在此,我們可以理解為“運氣”,似乎前因后果都是運氣在左右著我們,而我們本身是無能為力的。對于此,不免有夸大運氣對我們的影響,而忽視主觀的控制和認識能力的傾向。
1.體現(xiàn)為運氣的事件對運氣遭遇者的福利有重要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體現(xiàn)為運氣的事件可能對遭遇者來說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比如,網(wǎng)上有一則消息稱:江蘇響水一男子因參加公務(wù)員面試后得了高分,結(jié)果在駕車回家的路上,由于心情過于激動,不慎撞在路邊大樹上,致使正在大樹上午睡的陳某當場死亡。陳某是由于樹上摔落而死,還是突發(fā)心臟病而死,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經(jīng)典的運氣事件。首先,運氣遭遇者中的該男子在主觀上并沒有故意的意愿;第二,對于樹上睡覺人的情況,該男子也確實無法預(yù)見;第三,該男子更不可能知道陳某患有心臟病。
2.道德運氣
這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內(nèi)容之一,那么什么是道德運氣呢?用托馬斯·內(nèi)格爾的話說就是“凡在某人所做之事有某個重要方面取決于他所無法控制的因素、而我們?nèi)匀辉谀莻€方面把它作為道德判斷對象之處,那就可以稱之為道德上的運氣?!比绱?,道德運氣就指的是行動者在道德方面所遭遇的運氣。在此理解下,道德運氣的發(fā)生在于這樣一個事實,即盡管行動者行為的某一個重要方面取決于一些不受他主觀因素的控制,而我們依然要在這個方面把這個行動者當作為道德判斷的正確對象。在現(xiàn)實中,運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只是我們在進行道德判斷時,并沒有把道德運氣作為一個單獨的概念進行區(qū)別對待。一方面我們根據(jù)道德直覺來對某一道德的主體的道德行為進行道德判斷和道德上的歸責,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會受到道德運氣的影響,把運氣的影響歸咎于遭遇者,讓運氣遭遇者因運氣的影響而受到道德上的譴責,這就是道德責任的兩難之境。
在上面的分析中,已經(jīng)涉及了道德上的好運和壞運??梢哉f,運氣對我們的影響有好有壞,這主要是從事情的結(jié)果方面來考慮好運與壞運的。作為一個具有自由意志的踐行者,他對自己的行為有自我的主觀上的控制能力。我們知道,在道德實踐中,人們往往會按照行為的實際后果或者具體后果來做出某一個具體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所以,我們更多地愿意接受“好運氣”,而遠離“壞運氣”。在托馬斯·內(nèi)格爾和伯納德·威廉斯看來,在道德實踐中,運氣無所不在,并且無不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當人們未能達到預(yù)定的目的時,通??赡軙г棺约哼\氣差。其實,“壞運氣”在某些方面并不就一定壞,恰好相反,它可能會讓你成功。
3.道德運氣的四種類型
托馬斯·內(nèi)格爾在道德運氣上的重要貢獻在于,他在道德運氣的分析上比伯納德·威廉斯更遠、更深。他提出了四種不同的道德運氣即:生成方面的運氣、環(huán)境方面的運氣、行為原因方面的運氣和行為結(jié)果方面的運氣。
(1)生成方面的運氣
托馬斯·內(nèi)格爾定義為,“你是這樣一種人,這不只是你有意做什么的問題,還是你的傾向、潛能和氣質(zhì)的問題”。根據(jù)這一定義我們可知,在“你是什么人”這樣一個問題上所遭遇的運氣,即一個人所具有的什么樣的特點、傾向、品性等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是一個怎樣的人的因素上所遇到的運氣。這幾種因素又都基本上超出了行為者的控制范圍之外,所以它們對行為者來說都體現(xiàn)為運氣。
(2)環(huán)境方面的運氣
托馬斯·內(nèi)格爾的解釋為,“人們面臨的問題和情景”。對于這一解釋,可能過于簡單。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即我們在對某一行為進行道德評價時,將行為者所處的外部客觀環(huán)境也納入到我們的道德評價中。
(3)行為原因方面的運氣
托馬斯·內(nèi)格爾的定義為,“人們?nèi)绾斡上惹碍h(huán)境決定的運氣”,具體是指行動者的行為由于受到先前原因的影響,而表現(xiàn)出來的運氣。也就是在意志的控制之外的先前的環(huán)境對意志本身之行為所產(chǎn)生的決定性影響。
(4)行為結(jié)果方面的運氣
托馬斯·內(nèi)格爾的定義是,“人們的行動和計劃結(jié)果造成的運氣”。比如說有兩個謀殺者甲和乙,他們都有著相同的殺人動機、相同的殺人計劃以及在殺人能力上也幾乎相同,但結(jié)果卻是甲很順利地達到了目的,殺人成功,而乙卻因為自己意志之外的原因而中止了這個過程,殺人失敗。結(jié)果的巨大差異,是由于行動者主觀意志之外的運氣所影響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們堅持對這兩個謀殺者進行區(qū)別道德評價,那么我們可以認為這兩個謀殺者都遭遇了行為結(jié)果方面的道德運氣。
(一)控制原則的失效
從道德直覺來看,運氣不應(yīng)該影響一個人的道德判斷,一個人也不應(yīng)該因運氣的影響而為此受到道德上的譴責。但是通過對以上道德運氣的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以控制原則為基礎(chǔ)的道德直覺中,我們的道德評價、道德判斷受制于那些超出運氣遭遇者的主觀控制的運氣因素的影響。正因此,伯納德·威廉斯提出道德運氣,并認為在道德實踐中,運氣無所不在,并且無不影響著人們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
(二)道德責任的兩難
在傳統(tǒng)的道德責任概念中,我們的道德行為對于超越于我們行為主體控制能力之外的因素無關(guān)。在直覺上,人們只應(yīng)該為其自愿選擇并做出的行為,以及那些雖然不屬于行為者直接選擇的,但是屬于他們控制權(quán)能之內(nèi)的行為承擔相應(yīng)的道德責任。因為那是人們的意志體現(xiàn),而且意志與控制能力相聯(lián)系,不能控制的那些因素與意志無關(guān)。因此,讓行為主體去承擔因不能控制的因素而引起的道德責任似乎是違反道德直覺的。
然而在道德實踐中,我們的的確確是按照運氣這種主體不能控制的因素去評價主體及其行為的,給予他們懲罰、譴責、贊揚、獎賞,對其道德上進行判斷和評價。而在傳統(tǒng)道德責任觀念中,對于由主體不能控制的因素引發(fā)的行為給予獎懲是不合理的。那么,傳統(tǒng)道德責任概念在此就出現(xiàn)了兩難,即:一方面認為控制原則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不受行為主體控制的運氣因素確確實實地左右著我們的道德判斷及其道德責任的歸屬。
道德運氣的提出,是對傳統(tǒng)倫理觀念的一種極大挑戰(zhàn),不管是伯納德·威廉斯的《道德運氣》還是托馬斯·內(nèi)格爾的《人的問題》,都對康德的倫理學傳統(tǒng)提出了質(zhì)疑?!翱档伦约翰粌H低估了道德義務(wù)發(fā)生沖突的可能性,而且甚至把道德價值看作是唯一不受人類生活的境況和運氣所影響的價值”。這種質(zhì)疑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去審視傳統(tǒng)的道德倫理觀念對于道德主體行為的道德判斷。可以說運氣對于我們?nèi)粘I畹姆椒矫婷娑加兄煌潭鹊挠绊?,不僅左右著我們的幸福,也影響了我們對他人行為的道德評價,只是我們一直深受著傳統(tǒng)道德倫理觀念的影響而忽視了它在倫理生活中的作用。因此,對于道德運氣概念的提出不僅是對傳統(tǒng)道德倫理觀念的沖擊,更對我們有著重大的啟發(fā)意義。
[1]亞里士多德.尼克馬可倫理學[M].王旭鳳,陳曉旭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34.
[2]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M].苗力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8.
[3]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7:131.
[4]托馬斯·內(nèi)格爾.人的問題[M].萬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26.
[5]張志偉.西方哲學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558.
[6]徐向東.自我、他人與道德——道德哲學導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563.
[7]伯納德·威廉斯.道德運氣[M].徐向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19.
[8]王旭鳳.運氣應(yīng)得與公正[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6).
[9]唐文明.論道德運氣[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7(3).
[10]鄭宇鍵.道德運氣與規(guī)范性[J].世界哲學,2004(6).
[11]林瑞青.道德直覺論[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0(1).
[12]田平.自由意志的深問題及其知識論的解決方案[J].哲學研究,2007(3).
[13]王旭鳳.道德運氣與道德責任[J].廣西社會科學,2008(2).
[14]魏安雄.論主體道德責任[J].現(xiàn)代哲學,1999(1).
(責任編輯:陳麗娟)
B82-052
A
1673-2998(2015)01-0022-04
2014-11-13
文遠冬(1989-),男,貴州遵義人,貴州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