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海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選擇對于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情感教學、興趣教學、情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語文教學作為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學科,應該抓住語文育人育心的特點,突出學生這一學習主體地位,保護好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還要注重對學生的意志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在新課改下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呢?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法
語文教學具有人文性的特點,課堂教學活動離不開情感態(tài)度的參與,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表達著一定的愛與憎、美與丑,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情感教學法的優(yōu)勢,對學生的心靈進行洗禮,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首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一些隱藏的“情”挖掘出來作為情感教育的素材。其次,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不同特點選擇合適的情感教育方法,主要的方法有創(chuàng)造性復述、抓關鍵詞點撥、朗讀出情感等方法。當然,教師還應該用動之以情的教學語言進行講解,以牽動學生的情思,激發(fā)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升華。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會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主動地去關心和探究知識和事物。為了更好地運用興趣教學法,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游戲教學法、表演教學法、懸念教學法等。例如,在學習《愚公移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愚公這一人物形象進行評價,當評價出現分歧的時候應該分組進行辯論,通過這樣開放性的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利用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者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趵突泉》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文中景物的意境,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視頻、音頻,并配上音樂朗誦文章,讓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教師要優(yōu)化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策略,大膽嘗試和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