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強 譯
禽流感肆虐后的全球禽肉生產
志強 譯
在過去的1年里,盡管多個國家面臨生產困難和貿易限制,全球禽肉產量仍緩慢增長,于2015年增至1.11億噸。
——Alyssa Conway
據預計,2014-2015年全球肉類產量會小幅增長1.3%或40萬噸,其中大部分是豬肉和禽肉。據世界糧農組織(FAO)農業(yè)展望最新相關出版物顯示,在2014年全球禽肉產量達到將近1.09970億噸之后,預計會于2015年達到1.11億噸以上(圖1),其增速遠低于過去10年內3%的增長率。FAO于2015年5月發(fā)布的食品展望表明目前禽肉產量最高的國家(或地區(qū))分別為美國、中國、歐盟和巴西(圖2)。
目前,發(fā)達國家的人均肉類消費量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兩倍以上(圖3),但隨著發(fā)展中地區(qū)人口數量的日益增長、城市化和飲食結構變化,人均肉類消費量將以高于發(fā)達國家的速度繼續(xù)增長,這在禽肉方面更是如此,與其他肉類相比(如牛肉),禽肉價格也較為低廉,且比豬肉所面臨的文化壁壘要少。
同樣,2015年肉類貿易預計也會小幅增長1.7%至3120萬噸。FAO對禽肉貿易量的預測表明,2015年禽肉貿易量將增長2.6%達到1310萬噸,仍是貿易量最大的肉類,占肉類總貿易量的40%(表1)。盡管在過去10年內禽肉貿易量增長了55%,但自2012年以來增長速度已經開始放緩,在2015年禽肉貿易量僅占禽肉產量的11%。據預計,這一較慢增速將持續(xù)至2016年,因為進口國國內禽肉產量在不斷增長,從而降低了其對國外禽肉的依賴性。此外,去年全球各地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疫情也限制了禽肉的貿易,從而導致許多國家制定了禁止從美國受禽流感影響地區(qū)進口禽肉的貿易禁令。在進口需求方面,主要增長來自亞洲以及非洲(在較小程度上)的發(fā)展中經濟體(圖4)。
FAO肉價指數是衡量全球肉價的一個指標,在2015年前4個月該指數整體低于2014年第四季度,并從2015年1月份的183降至4月份的178(圖5)。飼料成本在經歷了為期10年的高企和大幅波動之后,在2014年已降至較低的水平,再加之家禽生產周期較短(與其他肉類相比),為許多地區(qū)家禽業(yè)的盈利能力和增長提供了支撐。
附圖:
圖1 全球禽肉產量變化趨勢
圖2 部分國家(地區(qū))禽肉產量
圖3 全球不同國家(地區(qū))人均肉類消費量(分類型)
圖5 FAO肉類價格指數
附表:
表1 2013-2015年全球不同肉類供需平衡表(百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