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政
(安康學院 中文系;陜南民間文化研究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
在安康方言詞語里,一個十分突出的現(xiàn)象,就是多音節(jié)詞語十分豐富,其比例遠遠大于普通話。如安康中部偏南的平利縣,經(jīng)調(diào)查歸納,4654條詞語中多音節(jié)詞語達1602條,占總數(shù)的34%①詳見拙著《平利方言調(diào)查研究》,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80頁。。這些詞語,有三個音節(jié)的,有四個音節(jié)的,有的甚至多達六七個音節(jié)。這些詞語表意特殊,并且內(nèi)部結(jié)構穩(wěn)定,不能任意更改。如:
【普通話】 【安康方言】
肘倒絲柺
疝氣 汽包卵
癡呆 苶不乃呆
耍賴 死乞白賴
黢黑 黢麻卵吊黑
不賢惠 攪家亂不賢
想盡辦法 生方打主意
誰都不喜歡 娘不愛的女不愛
事后補救 掂著篙子攆船
將這些多音節(jié)詞語與普通話進行比較,類別大多和普通話一致,即普通話是詞,安康方言也是詞,普通話是短語,安康方言也是短語,如:旋風/轉(zhuǎn)轉(zhuǎn)兒風、錫/錫蠟子、休克/打悶頭、瘧疾/打擺子、彗星/掃帚星、干活/做活路、占便宜/占相應、發(fā)電報/翻電報、吸溜鼻涕/抽鼻子、應對不暇/搞手腳不贏。(“/”號前為普通話詞語,后為安康方言詞語。詞語中借用同音字的,下方一律標注橫線“—”,下同)
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比如有的普通話是詞,安康方言是固定短語,如:彗星/星宿把屎、醫(yī)生/看病先生、行賄/塞背手、推諉/推腦殼的撞腦殼、小心/謹招呼。有的普通話是短語,安康方言卻是詞,如:捉迷藏/躲貓兒、稀疏/稀不拉哈、不可靠/馬虎場兒、吃不消/奈不何。除此還有的安康方言是詞或固定短語,普通話卻沒有相對應的詞和短語。比如“打急抓臨時想辦法應付”“通性包走路傻呆的樣子”“掃罷只剩下最后掃到一起的一點點兒東西了”“默兮內(nèi)心里盤算著,思考著”“沒屁爬沒有意義,沒有必要”“毛焦火辣燒爍感”“早得不是煙鍋子還特別的早”等等。下面分別從詞和短語來看它與普通話的差異。
1.三音節(jié)詞。安康方言的三音節(jié)詞所占比例遠遠大于普通話。如:搖婆子扭捏的女人或幫彩船的丑角、野老公妻子的情人、掃帚星彗星、馬桑拐一種灌木、呼啦海馬虎粗心、八精寶兒高貴值錢的寶貝、打和聲隨聲附會、沒屁爬沒有意義,沒有必要、不日毛不規(guī)矩,調(diào)皮搗蛋、一古經(jīng)經(jīng)常等等。
2.四音節(jié)詞。安康方言四音節(jié)詞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詞結(jié)構緊密,意義固定,大多表示事物的性質(zhì)或狀態(tài)。如:雷賀倪湯借《百家姓》的四個字,形容混攪在一起的樣子、冒爾古冬冒里冒失的樣子、灰不裸妥灰溜溜,沮喪貌、巴不得已很盼望、余絲可扣嚴密到一點不差、嘎答馬稀多而雜、胡執(zhí)麻也馬馬虎虎地、忽里麻叉圖快而不圖好的、談不攏聳身體不展、舉止瑟縮、干毬搞場格外去做沒有意義的事等等。這些四音節(jié)詞,如看作短語,均無法從語法上確認其結(jié)構關系。
安康方言的固定短語,以三音節(jié)、四音節(jié)為最多,其構成類型與普通話基本相同,如:天狗吃月亮月食(主謂)、聽墻根子暗處聽他人談話(動賓)、隔山姊妹同母異父的姊妹(定中)、不當數(shù)不珍惜(狀中)、高興流了非常高興(中補)、曲曲噥噥、生方打主意想盡各種辦法、死皮賴臉(聯(lián)合)、見人把屎喉嚨癢見別做啥自己也想做、砍竹子扳筍子(連謂)、大伯子哥(同位)、昨晚夕、腦殼頭起(方位)、三錘兩膀子、一火煙(量詞)、駕手抓用手抓(介詞)、走江湖的(“的”字結(jié)構)、所看見(“所”字結(jié)構)、像狼樣的(比況)、不著經(jīng)不好(否定)等等。但除此之外,其類型也有不見于普通話的。比如:
1.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如:不咋的還可以,還不錯、可不是是的、好不得了的好好的、疼不過了的非常疼。
2.用以表示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詞綴短語。這類短語的構成特征是,在描寫性的雙音詞或單音詞中嵌以詞綴而形成四字格式,如:平班輩同輩、倯倯氣、苕里苕氣、死懶懶太懶了、死長長太長了、半塊不完整的事或物、怪氣稀疏,不整齊、凊疼非常疼、黢黑非常黑、古怪非常古怪、飛快很快、懶腰懶樣子、冰光干干凈凈、沒味沒趣、驚張十分慌張的樣子、風勢指女性行為張狂。這類結(jié)構通過詞綴的添加不但突出了詞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還能使其獨立成句,如:“這個人也是的,古爾八怪的?!?/p>
3.“子”尾短語。這類短語多為動賓結(jié)構,由動詞和“子”尾詞構成。如:打廣子、跑趟子跑步、接下殼子插嘴、打擦耳子無意從旁邊聽到、翹二郎胯子二郎腿、高喉嚨大嗓子、一鋪拉子事情或東西很多的樣子、搗顎子吃飯的詈語、打躍子雙手側(cè)翻、坐廳子坐監(jiān)獄、找岔子故意找事、釋放分子、玩排子擺闊氣、擺攤子。
短語詞,有的稱“離合詞”,將其定義為“橫跨在詞和短語兩頭的一個詞語群體”,具體說,就是由一個單音動詞和一個單音名詞組成的雙音動賓結(jié)構。這里我們?nèi)匝赜脜问逑娴恼f法,稱其為“短語詞”。經(jīng)調(diào)查,這類詞在安康方言中也不在少數(shù)。如動詞類的“攢勁使勁、翻經(jīng)故意找事折騰、爭嘴爭吃爭喝、使拐使壞、挨噘挨罵、騸經(jīng)用言語哄騙他人、奓腔開口說句話、臊皮只接觸表面、扯白撒謊”;形容詞類的如“造孽可憐、喪德沒一點德行、摸漆動作行為太慢、合竅合適”;名詞類的如“打杵擔挑用以歇肩的柱手棍、飄雨、罩衣、撐桿、回信、將軍、抬杠”,等等。這類詞,整體上表示了一個詞的概念,或動作行為,或事物的名稱,或性質(zhì)和狀態(tài),分開使用則表示了一個多層關系的內(nèi)容。如“騸經(jīng)”可擴展為“騸人經(jīng)”;“喪德”可擴展為“喪了德”“喪了大德”;“打杵”可擴展為“打一杵”。
基于這種概念,我們認為,安康方言還有一種多音詞也應屬于短語詞。如“門板凌路面所結(jié)的大面積的冰”“掃帚星彗星”“掃把云”“狗尾草”“錐子把”“擢箕口”“猴兒包”“水蛇腰”“螺絲骨像螺一樣的踝骨”“褲襠泡兒一種像褲襠形狀的野生水果”等等。這類三音節(jié)詞,均由兩個名詞排列構成,表示一個完整的名詞性意義。我們之所以說它也屬于短語詞,是因為雖說它不像上面所說的由一個單音動詞和一個單音名詞連綴在一起,但第一個名詞在這里卻具有表動作行為的作用,即“像×××一樣”,與后一個名詞構成了修飾與被修飾的關系。我們認為,正是這一語法關系使得該類多音詞具有了“離為短語合為詞”的本質(zhì)特征,比如“門板凌”,離則語義為“像門板一樣的冰面”;“掃帚星”,離則語義為“像掃帚一樣的星”;“錐子把”,離則語義為“像錐一樣形狀的手把”;“擢箕口”,離則語義為“像擢箕一樣形狀的出口”。它的構詞方式以比喻描寫為表達方式,從而獲得準確、生動、形象的表義效果,這類詞的構成正反映了一個地方語言所具有的特征。
以上所舉安康方言的多音節(jié)詞語,表述雖說太過直白,不過我們認為,這些多音節(jié)詞語之所以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除語言運用的原因以外,與語義的構成方式也有著密切的關系。邢向東在《神木方言研究》中將神木方言四字格的語義構成方式歸納為“描摹、描摹加補充、引申、比喻、夸張”五種,比較客觀地闡述了方言語匯中所存在的構義方式。對照安康方言多音節(jié)詞語,大多是相同的,但也還有不同的地方,歸納起來,大體有如下五類:
通過直接描摹人或事物的狀態(tài)、聲音、色彩或人的感覺、行為狀態(tài)來表達語義。例如:
B.日媽道娘、吼天叫地、悄聲沒氣、高喉嚨大嗓子、曲曲噥噥
C.黢麻黑、油光凌、血糊淋當、面紅耳赤、花里花打
D.邦邦硬、飄裸輕、胖毬臭、沮雞巴濕、沒撈摸兒
E.灰不裸妥、有勁巴色、沒味搭撒、忽而悶鈍、倯里倯氣、懶得聽的
A組是描寫事物狀態(tài)的?!案泶褫庇酶砝锔泶竦男螤睿稳輲Ц臉錁稑O不規(guī)整?!肮袄鲜蟆庇靡弧肮啊弊?,描繪出了一種老鼠的狀態(tài)特征?!巴弦聸鍪庇靡鹿诓徽⑻恍芈度榈腻邋菪蜗?,形容人不修邊幅的樣子。
B組是描寫聲音的?!叭諎尩滥铩庇每谕路x污語言、亂罵人父母的形象,狀寫人沒道德沒修養(yǎng)的狂潑狀?!扒穆暃]氣”用沒有聲息的靜謐感,狀寫一下由有聲到無聲的場景變化。
C組是描寫色彩的?!盎ɡ锘ù颉睜顚戭伾痪鶆蚧蛘w不潔凈的色彩狀態(tài)。“血糊淋當”通過添加后綴“淋當”表現(xiàn)滿處是血的嚴重程度。
D組是描寫感受的?!鞍畎钣病庇谩鞍畎睢钡闹丿B式,表述對硬物體很高的感受程度?!皼]撈摸兒”用觸覺上無任何感覺,形容物體太輕或太小。
E組是描寫動作的?!盎也宦阃住庇没覇实男蜗?,形容人的沮喪和無精神?!皞懤飩憵狻庇媚懬印⒉桓姨ь^的可憐形象,形容人的低賤下作。
用字面意義與內(nèi)涵意義有關系的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例如:
冷鍋冰灶、說起風就是雨、筋抓啰嗦、三錘兩膀子、舔尻子、塞背手、狗連襠、尿熱子、嘴尖毛長、竄魂倒路、餓狗搶屎
“冷鍋冰灶”既指還沒有著手生火做飯的狀態(tài),又比喻應該抓緊做的事情但還處于沒有著手的狀態(tài)?!罢f起風就是雨”既指夏天急驟的風雨變幻,但又常用來比喻事情一提出就急急火火要去做的性急狀態(tài)?!疤蝈曜印奔戎皋r(nóng)村有喚狗舔屎屁股的一種現(xiàn)象,但又常用來比喻巴結(jié)討好人的奴才行為。“尿熱子”是用尿的溫度來比喻水的溫度,準確形象地說明要用的水還不夠溫度?!白旒饷L”本義狀寫鳥的形狀,但又常用來比喻長舌人,由于管不住自己的嘴,把不該向外透露的事透露給別人。“餓狗搶屎”原本描寫?zhàn)I狗奔食的迅疾狀態(tài),但常用來比喻和嘲笑人向前摔倒的樣子。
即依據(jù)想象把甲物當作乙物來寫。例如:
星宿把屎、月亮長毛、天狗吃太陽、無娘藤(籽)、轉(zhuǎn)窩子(風)、死懶黃漢蛇
“星宿把屎”是把天上的流星當人來描寫?!疤旃烦蕴枴眲t以擬物方式來描摹宇宙中的日食現(xiàn)象?!盁o娘藤(籽)”采用擬人化手法來比喻寄生于樹干的一種植物?!稗D(zhuǎn)窩子”本指狗睡前先在窩里打轉(zhuǎn),然后躺下的一種現(xiàn)象,安康人常用它來比擬旋風?!八缿悬S頷蛇”則用這種蛇的特性來比擬人的懶惰。
引申指從字面本義推引出相關的更為抽象的意義。只是在運用中,常常是本義與引申義并用。例如:
找路徑、黑路了、見巴眼、瞎眼閉目、換手抓背、一吊子、溝里頭
“找路徑”本指尋找要走的路,引申指小孩兒通過故意耍別扭迫使大人滿足自己的要求。“黑路了”本指天黑找不著路,引申指責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耙姲脱邸北局副凰吹臇|西吸引住了自己的眼球而不肯離開,引申為貶義,指人總愛喜歡別人的東西?!跋寡坶]目”本指盲人狀態(tài),引申為貶義,罵人做事不長眼睛?!皳Q手抓背”本指兩人可以互相換著撓背,引申為貶義,指人相互勾搭?!耙坏踝印睘閿?shù)量短語,本指拴著繩扣的一吊肉或一提酒,引申為貶義,指什么都不在乎的無賴相?!皽侠镱^”,為方位短語,本指很深的溝里,引申指悲慘的境地,如:“機關算盡,最后反倒把自己弄到溝里頭去了?!?/p>
如前所述,故意改變詞語的內(nèi)部結(jié)構,通過增加詞綴或兼帶重復詞根的方式,強調(diào)、判斷某個事項或突出所描寫對象的形象特征。例如:
A.沒味搭撒、有勁巴色、癡麻咕咚、膩乎拉搭、冒爾古冬
B.黢麻黑、冰打光、梆毬硬、冰打裸光、飛老巴燙、黢麻卵吊黑、梆雞巴裸硬、胖雞巴裸臭
C.妖里妖氣、倯里倯氣、花里花打、邋里邋遢;死懶巴懶、死壞巴壞、死重活重、死尖活尖
D.亂碼是窖、慌忙是絞、八沒是遠、懶腰是夸
E.悶不哧溜、灰不裸妥、苶不乃呆
A組,在一個雙音短語或單音語素的后面添加后綴,補充和突出描寫對象的生動程度。例如在短語“沒味”的后面添加語素“搭撒”,表示沒有一點趣味。在語素“膩”后添加后綴“乎拉搭”,表示具有特別的油膩感。
B組,拆開雙音詞并添加中綴,強調(diào)和突出面對的情景或某事項的程度。如“黢麻黑”,拆開“黢黑”并在中間添加詞綴“麻”,表示特別黑。如在“黢黑”中間添加詞綴“麻卵吊”,則強調(diào)的程度更高。再如拆開雙音詞“冰光”并在中間添加詞綴“打裸”,表示很干凈,一點都沒有剩下。
C組,通過“A里AB”或“AB巴(活)B”的重疊格式突出強調(diào)某形象特征或某事項的程度。例如“妖里妖氣”,重疊前一個語素“妖”并在之間添加詞綴“里”,用以突出“妖氣”的形象。“死壞巴壞”“死重活重”,則重疊雙音詞的后一個語素“壞”“重”并在之間添加詞綴“巴”或“活”,用以表示特別的壞,特別的重。
D組,為描寫某事項的狀態(tài),用一單音詞對前面的雙音詞所描繪的狀態(tài)進行概括,并添加中綴進行強調(diào)。例如“亂碼是窖”,在狀中短語“亂碼”的后面用語素“窖”進行概括,并在中間添加詞綴“是”,則表示面前的東西堆放得特別亂。再如“慌忙是絞”,在雙音詞“慌忙”的后面用語素“絞”進行概括,并在中間添加詞綴“是”,則表示某動作行為特別的匆忙和慌亂。
E組,在兩個語素之間添加雙音詞綴,通過“A不哧(裸、乃)B”格式突出某事項的表情狀態(tài)。如“灰不裸妥”,在語素“灰”“妥”之間添加雙音詞綴“不裸”,表示沒精打采,一副灰溜溜的樣子。
依照上述分析,安康方言的多音節(jié)詞語除比例大之外,構成類型多,表達方式也多。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地方語言的一種普遍性。因為相比于普通話,地域方言更加通俗、直白,所以形象、具體、準確就必然成為其主要特征,這是方言的共性。比如我們所見到的很多方言資料,都存在這樣的特性。那么地域方言為什么能產(chǎn)生如此之多的多音節(jié)詞語及詞語類型呢?我們認為大致有如下兩個原因:
我們將普通話的雙音詞與安康方言的多音節(jié)詞語進行比較,普通話無論是表示事物的名稱、性質(zhì)與狀態(tài),還是表示動作行為,表意都較概括,基本趨于一種概念的陳述與說明。而方言表意則重視具體與準確,所以它的詞語則多趨于用生動形象的表達方式來表情達意。比如普通話的“耍賴”與“彗星”,詞義概括,表述的只是一種行為,一種自然現(xiàn)象,而相對應的方言多音詞“死乞白賴”“星宿把屎”則是通過對事物的狀態(tài)做細致的描述,重在形象刻畫,表意力求具體生動。這種表述差異正是使得安康方言多音節(jié)詞語多于普通話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差異也明顯表現(xiàn)在詞語的結(jié)構上。普通話的雙音詞結(jié)構不管屬于哪種語法關系,全都表現(xiàn)為一個層次,比如:
行賄(動賓)彗星(偏正)耍賴(動賓)推諉(并列)
而相對應的方言多音節(jié)詞語結(jié)構則大多表現(xiàn)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層次,比如:
這就是說,方言為使詞義表述更為具體,更為生動,其方式要么是增加修飾層次,要么是增加關聯(lián)層次,正是這樣,以致大量的多音詞語產(chǎn)生于口語之中。
方言為使詞語意義表述得具體、生動,除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在表示人和事物的性質(zhì)和狀態(tài)的雙音詞中添加詞綴。比如上文所例舉的“冰打光”“有勁巴色”“倯里倯氣”“慌忙是絞”“苶不乃呆”“花里胡哨”“黢麻卵吊黑”等多音詞語,全都為用詞綴對“冰光”“有勁”“倯氣”“慌忙”“苶呆”“花哨”“黢黑”等雙音詞進行擴充的結(jié)果,這種方式在普通話中除“A里AB”或“AB巴(活)B”兩種格式還存在之外,其他都是不采用的。這也正反映出了方言與普通話、口語與書面語的區(qū)別所在。方言在交際中重視的是表述上的具體與生動,只求一聽就清楚明白,不求詞語的文雅與規(guī)范,再加之描摹、比喻、比擬等表達方式的運用,所以在這種需要下多音節(jié)詞語自然也就比普通話要多得多。
任何一個區(qū)域的方言,在與周邊方言交際之時,其中詞匯的相互影響是最先完成的。多音節(jié)詞語因其表意直白,表達形象、具體、生動,所以必然成為首先被接納吸收的對象之一。這反映了語言接觸演變的一種基本規(guī)律。
對此,安康方言的表現(xiàn)要更為突出。明清之時安康是荊襄流民和湖廣移民的主要遷入地,多方資料反映,其人口分別來自于關中、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以及東部的河南等地,這些移民匯集于一地,詞語的交融首當其沖。比如下面所列舉的周邊方言的多音節(jié)詞語在安康的分布都是最廣的,全都為口邊的常用詞。
西安:包谷珍兒、陰涼坡、城拐角、尻子客、精尻子、諞閑傳、倯管娃、偏偏兒、城門洞子、年根底下、懶腰失胯、空腳落手、對門是戶、緊死忙活、不言不傳兒、打捶過孽、瞎目竄眼、糾頭縮腦、三棱包翹、三錘兩棒子、跌咧個爬撲、傷臉蹾尻子、天旱雨澇不均勻、吃了五谷想六谷
鄂東:打總薦、不經(jīng)事、不消得、打驚張、吊茄子、冇警個、尋短見、汽包卵、赤膊溜兒、油光凌、杵頭子、打眼睛、切濕的、一包渣、青竹彪、過路屋、好生點兒、還冇影子、果不竟然、四大亮穿、黃皮寡廋、原復原樣、油光水滑、蔫巴氣斷、太陽落土、玍五玍六、乘哄趕熱鬧
武漢:佔欺頭、佔相因、半邊翹、剃腦殼、哈錢手、惡雞婆、帶把子、滿滿當當、擠密壓密、起根發(fā)苗、烏眉皂眼、烏焦巴弓、霧氣狼煙、熨是熨貼、麻面無情、發(fā)雞爪瘋、大天四亮、臘是臘月、摸頭不知腦、毛焦火辣、挑花繡朵、扯謊撩白、散馬無籠頭、三人抵六面、筋掛筋綹掛綹
四川:沒來頭、嚼舌頭、嘴喳喳、過惡事、現(xiàn)過現(xiàn)、做過場、氣不過、帶欛子、肘架子、捱刀的、眼眨毛、勤巴苦做、喪起個臉、燈籠火把、雷打火燒、礙口識羞、賭咒發(fā)誓、隔壁鄰舍、油光水滑、青醒白醒、白眉日眼、死乞白賴、黃皮寡瘦、煙霧塵天、脫衣倆尸、牛踩不爛
長沙:絆跤子、勞空神、拍滿的、打冒炸、打和聲、紙煤子、扯卵蛋、麻起膽子、尋絲覓縫、團圍四轉(zhuǎn)、漩渦子風、麻風細雨、么子時候、鼻濃痰稀、討死個閑、霉乎隆冬、眼淚巴薩、造孽巴薩、腳手軟、熨斯熨帖、烏焦巴弓、烏風黑暗、糊里馬大哈、打赤腳片子
經(jīng)調(diào)查,安康方言有一種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就是不同方言區(qū)之間,盡管有些類別的詞至今還被自己的方言堅持著,比如安康中原官話的“晏黑、精身子、知不道、栽贓、乖嘴、睡覺、笤帚、貼身、經(jīng)管、栽跤、諞閑”等等詞語,安康西南官話的“昨晚夕、脛巴子、不曉得、栽害、睡瞌睡、親嘴、掃帚、巴身、經(jīng)由、搭跤、說淡話”,安康江淮官話的“昨晚上、赤巴溜兒、找不到、誣蔑、睏醒、打啵兒、掃把、合身、招呼、絆跤子、打廣子”。但是,大多數(shù)詞語都被相互兼容,完全納入到自己的詞匯之中了,其中多音節(jié)詞語因其表義具體生動,所以兼容自然以多音節(jié)詞語為首當其沖。這也應該是安康方言的多音節(jié)詞語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比例的另一重要原因。
當然,除此之外,口語的習慣、風俗對語言的影響以及移民語言的影響程度等等也是其影響因素之一,比如不同方言區(qū)之間,多音節(jié)詞語在詞匯中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對等的,這就足以說明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認為它和上述兩個原因相比起來,其作用顯然要小得多。
隨著方言研究的不斷深入,方言詞匯的研究也越來越被學界所重視,論著層出不窮,范圍也日益擴大,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統(tǒng)籌并主持編撰的各地《方言詞典》的相繼出版,使得方言的詞匯研究更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是,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方言詞與方言短語的界定、方言固定短語與非固定短語的界定、一般詞匯與方言特殊詞匯的區(qū)別與處理等等,這些問題在有些方言論著中其實并未解決好。不過在我們看來,其中最為不足的還在于對包括多音節(jié)詞語在內(nèi)的地域特殊詞語的全面挖掘。為做好這項工作而不致出現(xiàn)較大的遺漏,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專門公布了《漢語方言詞語調(diào)查條目表》。但遺憾的是,在有的方言著作里,稍作認真的比對就不難發(fā)現(xiàn),除去《條目表》所列的詞條外,真正屬于地方特殊詞匯的并不多,有的甚至少得可憐。那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難道該地方言壓根兒就沒有特殊詞匯?回答應該是否定的,因為只要是方言,就一定會有一個屬于本地特征的方言詞系統(tǒng)。從方言詞的表述特點來看,僅就多音節(jié)詞語的數(shù)量而言也一定不在少數(shù)。那為什么就發(fā)掘不出來呢?原因可以列出很多,但以筆者之見,最為重要的還在于深入之中是否具備感悟之心。凡具有調(diào)查實踐的研究者都會有這樣一個體會,就是要想真正全面發(fā)掘方言詞語,單憑一個《漢語方言詞語調(diào)查條目表》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動詞與形容詞,每個方言都有極其豐富的詞語,涉及方方面面,僅這兩個詞類,單憑一個《漢語方言詞語調(diào)查條目表》,是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包攬全部的,這種情況下就完全要憑自己的感悟之心了。做一個方言工作者,筆者感到,具有生活閱歷特別是具有農(nóng)村生活閱歷的人在詞語的調(diào)查上是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那么少有這種閱歷的人,就特別要注意在調(diào)查之中逐步培養(yǎng)自己的感悟之心,有意觀察它的涉及范圍、構詞類型以及表述特點,否則你的調(diào)查就不可能很好地反映一個方言地帶的詞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