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凝 周琳(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集體合作意識的比較研究
□魏佳凝 周琳(沈陽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本文以博弈論為理論依據(jù),設立“囚徒困境”的情景,考查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面對此情景的選擇情況,以此反映出沈陽體育學院對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集體合作意識教育的實效性。結果表明,隨著接受教育時間的增加,更多的同學選擇合作使集體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背叛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博弈論囚徒困境集體合作意識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并研究它們的優(yōu)化策略。
博弈論三要素:
(1)局中人Players,假定都是理性的;
(2)策略集Strategies,局中人可能采取的策略;
(3)支付函數(shù)Payoffs,對于任意一個策略,帶給局中人的損益,可以是損益函數(shù),也可以是效益函數(shù)。
經(jīng)典案例:
1950年,由就職于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 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后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并命名為“囚徒困境”。經(jīng)典的囚徒困境如下:
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jù)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并向雙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選擇:
若一人認罪并作證檢控對方(相關術語稱“背叛”對方),而對方保持沉默,此人將即時獲釋,沉默者將判監(jiān)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相關術語稱互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1年。若二人都互相檢舉(相關術語稱互相“背叛”),則二人同樣判監(jiān)8年。
該情況可用如下表:
表1 囚徒博弈情況表
在一般情況下,每個囚徒的理性選擇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可能情形,以A為例。第一種可能的情形是:B背叛,這時A背叛要人獄8年;A不背叛則更糟,要人獄10年。兩相比較,則A應采取背叛策略對付B的背叛策略。第二種可能的情形是:B合作,這時A也合作,則A人獄1年;若A背叛,則可以獲自由。兩相比較,A應以背叛策略對付B的合作策略。因此,無論B的策略如何,A采取背叛策略都是最優(yōu)的,B經(jīng)過同樣的推理也會采取同樣的策略。這樣兩個囚徒經(jīng)精心推理后均采取了背叛的策略,結果兩個人都被判刑8年,這里顯然存在著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矛盾。因為若兩個人都合作,兩人都只判1年徒刑,顯然比兩人都背叛而被判刑8年更好,但這種結果是很難出現(xiàn)的,原因是它不滿足個人理性的要求?!扒敉嚼Ь场毕蛭覀兘沂玖擞捎陔p方均選擇對自己收益最大、風險最小的策略而導致的對雙方都不利的結局。
朱華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囚徒困境”及其克服》(2005)中提出大學生“囚徒困境”的克服方法,即利用強化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大學生群體文化,集體理性與個人理性的協(xié)調(diào)和合作精神的形成與培養(yǎng)。這4點總結起來就是對大學生集體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
處于“囚徒困境”中的人,其決策選擇的標準是是否對自己有利。以這種觀念進行決策并陷入多人“囚徒困境”的大學生群體,其文化的氛圍就肯定是個人主義、利己主義占上風,缺少溝通和相互猜忌、排斥的。因此,要從個體決策選擇的主觀條件入手走出大學生群體的“囚徒困境”,其途徑之一就是要通過改善大學生群體的文化氛圍來改變大學生群體成員的決策選擇標準,營造一種集體主義、講究責任與奉獻、寬容真誠、善意信任的大學生群體文化,以這樣的文化去調(diào)整大學生群體成員的利益天平,加強成員個人選擇的整體性、全局性、長遠性和利他性,從而改變大學生群體成員對各種決策價值的平衡與估價,提高“公用”部分在成員心目中的地位和份量,使成員的個人理性選擇更趨合理性。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和加強班風、學風建設,營造一種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通過文化滲透使大學生群體成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大學生群體成員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使其對所選目標的份量做出合理最有價值的決策,從而擺脫出多人的“囚徒困境”。
本研究以博弈論為理論基礎,以“鏡畫”實驗和“囚徒困境”為實驗過程,了解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面對囚徒困境的博弈情況,以此反映出沈陽體育學院對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集體合作意識教育的實效性。
2.1、被試
沈陽體育學院在校體育專業(yè)大學生40人,全部為男生,其中研究生7人,大三學生13人,大二學生8人,大一學生12人。隨即分成20組,每組2人(互不相識)。
所有被試身心健康,都未接觸過本實驗的測試材料,做完實驗后根據(jù)每組被試博弈情況給予報酬,所有被試報酬均在0-20元之間。
2.2、實驗設計
實驗為單因素組間設計,自變量為年級,因變量為“囚徒困境”中博弈的結果。
2.3、程序
為了讓被試表達真實的想法,開始并不說明實驗的真實目的。首先讓所有的被試進行“鏡畫”實驗,先向被試閱讀指導語:“組內(nèi)一人先作主試一人先作被試,主試需要詢問被試是否準備好,得到肯定答復之后按下觸發(fā)鍵,計時計數(shù)器開始計時,被試用優(yōu)勢手抓住探筆目視鏡子沿著規(guī)定的路線移動探筆,觸碰到路線外或邊緣報警器會報警,直到被試走完2圈并且無報警或?qū)W習10分鐘之后方可停止,此時主試被試互換并重復上述實驗。”
實驗結束后讓2位被試分別到2個不同的房間填選一個問卷(參見附件1),并告知其組內(nèi)成員錯誤率很接近,他的判斷關乎自身的利益。在其組內(nèi)成員填選完畢之后給予報酬。
大一學年12人中有4人選擇合作,大二學年8人中有6人選擇合作,大三學年13人中有11人選擇合作,研究生7人中有7人選擇合作。
表2 體育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合作情況
自由度:df=3。
查x2值表,當df=3時,算得的x2值在二者之間,所以,0.01<p<0.05或<x2<。
故體育專業(yè)大學生不同年級合作率有顯著差異。
圖1 體育專業(yè)與不同年級的合作率
4.1、對實驗結果的討論分析
通過卡方檢驗,體育專業(yè)合作率逐漸上升,隨著年級與年齡的增長,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重視個人利益的情況逐漸減少,集體合作意識逐漸增強,充分體現(xiàn)了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教師重視利用強化的力量,塑造良好的大學生群體文化,集體理性與個人理性的協(xié)調(diào)和合作精神的形成與培養(yǎng)這四個方面的教育,接受集體合作意識教育的體育專業(yè)大學生會在原有良好團隊意識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有利于體育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達到共贏。
4.2、影響實驗結果因素的解釋
(1)選擇“鏡畫”實驗的原因。
由于“鏡畫”本身難度比較高,10分鐘之內(nèi)很難達到目標,因此保證了組內(nèi)2名被試錯誤率非常接近,使此實驗本身干擾被試決策的程度大大降低。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對動作協(xié)調(diào)的能力普遍比普通大學生好,學習難度較高的“鏡畫實驗”效果會比普通大學生強,也利于本實驗的實施。
(2)經(jīng)濟利益的影響。
參加本實驗的被試得到的報酬是0-20元之間,對于體育生誘惑力有限,因此體育生可能不會更多地考慮自身利益,但是誘惑力還是存在的,對實驗結果的信效度影響不大。
本研究以博弈論為理論基礎,以“鏡畫”實驗和“囚徒困境”為實驗過程,了解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面對囚徒困境的博弈情況,以此反映出沈陽體育學院對體育專業(yè)大學生集體合作意識教育的實效性。得到以下結論:
(1)沈陽體育學院體育專業(yè)大學生大多選擇合作使集體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背叛使個人利益最大化。
(2)隨著年級即接受集體合作意識教育時間的增長,合作的比例逐漸增加,背叛的比例逐漸降低,表明沈陽體育學院對于體育專業(yè)大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教育取得了實效性。
[1]平狄克,魯賓費爾德.微觀經(jīng)濟學(第四版)[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呂昭河,陳瑛.“公用地災難”與人口資源環(huán)境行為[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3]鐘經(jīng)國.“博弈論”之經(jīng)典案例——囚徒困境[J].企業(yè)導報.2001,(9).
[4]劉健.博弈論經(jīng)典案例“囚徒困境”及其實證分析[EB/OL]. 2005,05.
[5]朱華.大學生群體中的“囚徒困境”及其克服,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