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震琪+廖雪霏
摘 要 文章以農村青少年為探討對象,闡述當前在農村開展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現狀,分析心理教育工作在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幾個方面來探究切實可行的心理教育方式,希望通過這些途徑來培養(yǎng)農村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增強其心理素質。
關鍵詞 農村青少年 心理教育 教育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11.073
Ways to Strengthen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TAN Zhenqi, LIAO Xuefei
(Jiangxi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 330033)
Abstract Take rural young people as objects,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rural work undertaken by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some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facing these issu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family, school and community to explore practica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se ways to develop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has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Key words rural adolescent; mental education; educa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涌入城市,這股潮流使農村留守青少年的數量急劇上升,引發(fā)了一系列問題,進而把農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問題推入人們的視線中。處于這一階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比較容易受到內在或環(huán)境的影響,部分出現心理上的偏差,導致了多起惡性事件的發(fā)生。本文將針對如何加強農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的問題展開討論。
1 農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現狀
在眾多心理教育工作中,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受到的關注日益增多,許多學校也積極參與到心理教育的工作當中,配備心理健康教師和相應課程,建立心理咨詢的機制,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惑,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然而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心理教育在農村的受重視程度和落實進度都遠不及其他地區(qū),這使得農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問題難以得到解決,從而給農村青少年的健康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1.1 家長縱容,青少年不予重視
如今許多家長采用寵溺、放縱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在青少年犯錯時不僅沒有及時指正教導,還加以寬慰,使這些青少年無法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在認知上出現偏差,滋生心理問題。此外在一些單親(或父母外出務工)的家庭中,父母對青少年缺少關愛,常出現家長對孩子不聞不問,一無所知的現象,由于缺少溝通交流,家長不能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變相地縱容了青少年的言行。而青少年本身正處于轉向成熟的過渡期,缺少辨別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興趣,缺乏相應的心理健康指導和知識,因此在遇到心理上的困惑時往往得不到解決。
1.2 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足
經濟水平決定了一個地區(qū)的教育水平,農村地區(qū)的經濟水平相對落后于城市,教育水平也不高,主要表現在教育設施和教師資源的匱乏上。大多數農村學校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并沒有配備專業(yè)的心理教師,也沒有開設關于心理教育的課程。部分學校雖然設有心理教師,但多為業(yè)余人員,這些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學習和訓練,雖然他們能夠為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心理問題,但是因水平有限,在遇到較復雜的情況時,無法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同時,由于不具備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這些教師不能向學生完整地教授心理知識,不利于學生對心理課程的學習。
1.3 心理教育課程實用性不強
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于農村學校當中,在我國其他地區(qū)也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和應試教育觀念的深刻影響,很多學校對這一課程的態(tài)度并無特別之處,而是將其當作一門普通的、需要納入考試范圍的課程,這造成了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抱著應對考試的目的而進行學習的情況。把心理教育當作一門考試對待,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達不到教學目的,這門課程就失去了設置的意義。學生、教師、學校對心理教育課程的認識都浮于表面,概念模糊,致使該課程的教學難以取得預想中的成果。
1.4 農村地區(qū)對心理教育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了明顯的轉變,但在農村地區(qū),受傳統(tǒng)思想禁錮的人比比皆是;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思想落后陳舊,加上受教育水平不高,對心理教育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心理教育在人的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農村地區(qū)的人們同樣會遭遇心理問題的困擾,因各種原因產生心理問題的農村青少年并不在少數,但鮮有人正確對待這些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而是放任其發(fā)展,沒有及時求助。
1.5 農村地區(qū)相關部門工作不到位
人們的思想觀念難以得到轉變,這在一定程度上和各地有關部門的工作不到位有關系。盡管國家在不斷加強對青少年實施心理教育的力度,但很多地區(qū)的部門只是采取了“形式主義”的做法,只做表面功夫,并沒有開展切實有效的實踐和活動,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活動也是空談。心理教育工作得不到當地部門的重視,在落實上遇到困難,無法順利實行,最終導致這項工作沒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 加強農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青少年時期是人生關鍵的轉變和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心理教育一直是我們關注并熱烈討論的一個焦點,但我們對這個焦點的付出又遠遠不足,尤其是在青少年心理教育的方面。青少年的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在這一階段容易受到誘惑、誤導,甚至走上歧路;而這一階段也是塑造青少年良好心態(tài)以及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絕佳時期,如果予以青少年正確、積極的指導,能夠促進其日后的良好發(fā)展,因此需要人們給予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是適應了國家和社會需求的表現。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是國家培養(yǎng)的重要對象之一,日后定要參與到一系列的建設工作當中,而要培養(yǎng)出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才,就要在此階段結合心理教育,給青少年予耐心的引導,使其成長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農村地區(qū)的青少年不比城市地區(qū)的青少年,他們承受的壓力類型較多,也因為不具備相應的條件,缺少心理上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且愈演愈烈,因此加強農村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十分有必要。
3 加強農村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途徑
3.1 加強家庭間的溝通和交流
首先,家長在對孩子的態(tài)度上要把握合適的度,可以寵愛,但是盡量避免溺愛,溺愛孩子容易使其養(yǎng)成驕縱的性格,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感受;這既不利于孩子和別人保持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也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其次,單親家庭或家長外出務工家庭的家長應該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系,盡可能地與孩子產生直接的、面對面的接觸,增加同孩子的親密感,在實在無法會面的情況下,多采用通話等方式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心,借此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心理狀況。最后,家長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對健康心理的認識能力及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在增加自身能力水平的前提下,正確指導孩子解決問題,排解困難;予其更多的關心,同孩子保持融洽的對話關系。
3.2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農村地區(qū)經濟普遍落后,因此國家在予以農村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重視的同時,要加強對農村地區(qū)教育事業(yè)的投入,進行專門的撥款,并保證款項能夠物盡其用,也可呼吁或組織相關人員到農村進行支教、指導,幫助農村學校推行心理教育工作。學校自身也可進行款項的申請,或求助于社會,在擁有足夠資本的條件下,完善學校的教學設施,并吸納專業(yè)的心理指導教師,完善學校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專業(yè)的指導和教學。對于一些農村學校中非專業(yè)的任課教師,學校可在能力范圍之內為其提供培訓機會,或提高對教師的要求,進而督促這些教師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3.3 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學校和教師要正確認識心理教育這門課程,不能將心理教育單純地看做需要考試的內容,了解心理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并向學生準確地描述該課程的內容、教學目的以及作用,促使學生重視心理教育,對該課程形成一個系統(tǒng)且準確的認識。同時,教師要改善教學手段,結合多媒體等教學設施的使用教學,或在學生間展開實踐活動,主動與學生交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使教學內容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4 加大心理教育在農村的宣傳力度
要改變農村地區(qū)的落后思想觀念,需要展開大量的宣傳工作,宣傳工作可由學校進行,也可以依靠當地的有關部門來開展。學校方面可通過家長會、出墻報,或給學生發(fā)放傳單等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宣傳心理教育工作;多與家長進行溝通,借助家長的力量,共同完成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工作。各地的有關部門要多開展大型的宣傳活動,可采用文藝表演、干部下訪等活動形式,向廣大村民灌輸關于心理教育的知識,以促進人們思想上的改變,發(fā)展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社會對青少年的心理會產生影響,這樣做能夠為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的進行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使其發(fā)展。
3.5 各部門要開展實質性的工作
各農村地區(qū)的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開展實際性的工作,而不是僅僅在口頭上允諾,卻未加實施,搞形式主義。這些部門的工作開展對象應該更為全面,要包含群眾、青少年和學校這幾個方面。除了前文提到的同學校一起協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之外,有關部門還要舉辦相應的具有實踐價值的活動,活動同樣可與學校聯合,邀請青少年參與并與之互動,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此外,為當地的心理教師力所能及地提供一些培訓機會,增強心理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能力,提高教學水平,使其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優(yōu)質的教學,促進學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緩解學校的壓力。
4 結語
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重要的發(fā)展階段,為促進青少年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家庭、學校和社會等都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處在迷茫時期的青少年做正確耐心的引導,助其塑造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獲得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農村地區(qū)的青少年在心理上的發(fā)展要更為緩慢,再加上農村地區(qū)心理教育條件的落后,青少年長期缺乏有效的心理教育、指導,因此更需要我們的關懷和幫助;我們應多加重視農村青少年心理的發(fā)展,不斷探討和完善實行農村心理教育的方法,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環(huán)境和條件。
本文是2013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立項課題《改良PBL教學模式在高職生學前心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XJG-13-72-1)項目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傅德驥.農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188-190.
[2] 羅燕彬.淺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47-49.
[3] 盧飛華.農村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及建議——以安徽省宿州市泗縣為例[J].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4(1):1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