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菲菲
摘要:本文采用《思想政治教學部“概論”課課教學效果調查問卷》,以840名大學生為對象,調查了民辦高?!案耪摗闭n教學效果的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結果表明,造成“概論”課教學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課程內容的枯燥且脫離現(xiàn)實、教學模式方法死板、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低等。研究提出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善成績考核方式、提升教師素養(yǎng)等渠道提高“概論”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辦高校;“概論”課;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3-0046-02
一、調查設計
學生對課程的態(tài)度直接關系到學生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認識和學習這門課程,以及在何種程度上接受這門課程所倡導的價值理念。
為剖析教學情況,了解學生思想特點,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本課題組經過研究討論,編制了《思想政治教學部“概論”課教學效果調查問卷》,以青島工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取開放性和定向性問卷相結合的方法,從學生對“概論”①課的認知、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教師要求等五個方面展開調查。青島工學院的“概論”課一般安排在大二階段,因此本次調查對象為商學院、機電學院、建工學院、信息學院、外語學院等六個院系的大二學生,采取無記名隨機方式,受調查樣本的全面性和典型性較為突出。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86份,有效率97.2%。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大學生對“概論”課的認可度不高。民辦高校學生對“概論”課所發(fā)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基礎理論教育的雙重作用認識模糊。調查結果表明:六成以上大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比較低。在“你認為“概論”課有何重要意義”的問題上,高達71.2%的大學生選擇“宣傳黨和國家的理論、方針、政策”,說明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知,但認識不足,不知道其對專業(yè)課學習所起的理論支撐和方法指導的作用,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學習“概論”課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沒有什么用處,與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和就業(yè)前途沒有多大關系。大學生對“概論”課的認可度不高,缺乏學習的動力,也就出現(xiàn)了課堂上睡覺、玩手機、打瞌睡、看課外書等現(xiàn)象。
2.教學內容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契合度不高。民辦高校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這一特點也正好符合民辦高校大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形象思維能力強的特征。他們更多地對專業(yè)實踐內容感興趣,而對純理論的課程內容興趣不高。另外,大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增強,他們更愿意關注如就業(yè)、醫(yī)療、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只有將大學生需求、注意力和興趣與課程內容密切結合,才能為他們所接受。走訪中大多學生反映教材過于偏重理論,內容枯燥與現(xiàn)實結合不足等問題,會使學生在一拿到教材時就先入為主,缺乏新鮮感和吸引力,制約著“概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3.教學方式與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契合度不高。黑格爾認為,科學的方法“是知識范圍內一切真正科學知識的靈魂”??茖W的教學方法,對于實現(xiàn)課程的教育目標事半功倍。“90后”大學生偏重于直觀化的認知,喜歡形式多樣、針對性強、真實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對“填鴨式”不切實際的灌輸傳授方式持否定態(tài)度。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76.1%)希望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能與實踐相結合,增加一些社會實踐的內容。雖然我們大多采用的是多媒體教學,但大多流為共同灌輸,即使有部分老師采用“熱點追蹤”、“新聞播報”之類教學手段,但不注重挖掘“熱點”背后的深刻問題,僅限于“蜻蜓點水”一帶而過,學生長此以往,新鮮感淡化,失去興趣,流于形式。有84.1%的學生認為“教師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如研討式教學”能“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學生希望在教學形式上多采用互動式和研討式,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學生關注“焦點”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4.考核方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荚囎鳛榻虒W的重要一項內容,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從一定意義上說,怎樣考試就怎樣學習,考試形式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影響。以青島工學院為例,“概論”課的考試方法采用平時(30%)與期末考(70%)相結合的辦法。平時成績的評定,大部分教師也僅側重于到課率上,對于到課、聽課的效果卻很少關注,這也就導致部分學生雖然人在課堂上,但是開小差、玩手機等情況屢見不鮮。期末考采用的是閉卷考試,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學生平時上課不注意聽,只要期末復習時突擊幾天就能及格,學生走出考場忘得精光。調查顯示,31.7%的學生認為“成績考核評價方式單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70.6%的學生傾向于以平時(40%)與期末(60%)相結合的形式作為檢查學習效果的方式。這說明學生不喜歡“一紙試卷”定終身,更希望考核方式多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
5.教師素養(yǎng)參差不齊,觀念有待轉變。思政課教師身肩黨的理論政策的宣傳之責,其自身素質要求較高。實際上,當前我國高校整個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素養(yǎng)參差不齊。
在走訪調查中獲知,目前民辦高校的大多數(shù)專職思政課教師相對年輕,知識更新比較快,但不乏一部分教師是“半路出家”,從教前所學專業(yè)與如今所教專業(yè)并不一致,因此吃不透理論,達不到融會貫通的效果,也顯示不出課程的特點和學科的吸引力。很多思政課教師畢業(yè)后直接當教師,沒有社會實踐的經歷,實踐教學中也往往會出現(xiàn)理論和實際相脫節(jié)的情況。從調查數(shù)據(jù)來看,88%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為人師表,方法恰當,很受歡迎”,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認可目前教師的教學水平,但他們更喜歡幽默風趣,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朋友型和知識型兼容的教師。這對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方式”、“語言風格”、“互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互動能力”上,是我們思政課教師當前的軟肋。
三、路徑探索
1.提升教師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效果?!皹I(yè)精于勤”。一個稱職出色的思政課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這就要求任課教師首先要把基本理論及相關知識弄懂弄通,真正吃透和把握好教材。此外,思政課的亮點在于它的與時俱進,在于它能不斷地解釋和指導現(xiàn)實,因此教師對知識的掌握也需要不斷地更新,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識,可以定期參加各種培訓,緊密圍繞大學生關心的重大事件,及時回應思政課教育實踐中不斷涌現(xiàn)出的新問題,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讓思政課真正活起來。教學是一門藝術,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師除了加強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還要不斷地鉆研授課藝術,探討新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能,實現(xiàn)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endprint
2.深入學生實際,整合教學內容。現(xiàn)在正處于社會轉型、變革的時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現(xiàn)出矛盾的多元方向。思政課教師除了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素質與業(yè)務能力,定期參加各種培訓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經常與大學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最關注的“熱點”,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因材施教,體學生之情,思學生之想,解學生之惑,將現(xiàn)實社會中的先進典型、反腐成果、現(xiàn)實案例等與思政課緊密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剖析,解答學生的疑難困惑,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的QQ群、微博或者學院的論壇等渠道,與學生互動、溝通,與學生親近,讓學生愿意交心,與學生做到“亦師亦友”,從而為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打下良好基礎。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施多樣化教學。教學模式與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如何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擺在思政課教師面前的頭號難題。青島工學院的“概論”課教師在此方面已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初有成效。如采取實踐教學+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上講臺講課、進行新聞播報等教學形式;開設辯論課、專題討論課等形式,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思政課的教學效果及學習成效不是用一張試卷就能反映出來的,應注重考核形式的多樣化,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考察。如青島工學院的“概論”課教師在此問題上也進行了積極探索,運用平時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適當加大平時考核的比例和考核的多樣性,如平時考察包括出勤、課堂討論及作業(yè)等;期末考以開卷或者閉卷形式、社會實踐形式以及自評與他評形式等,主要檢查基本理論的掌握、運用和理解方面。初步形成一個由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共存,知識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兼顧的考核系統(tǒng)。
注:
①文中“概論”為《毛澤東思想概論》簡稱。
參考文獻:
[1]白立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調查分析[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
[2]張永光,李建權.論教師在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9).
[3]白琳.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幾個問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
[4]胡莉.德育意識喚醒下的教師德育專業(yè)化[J].天津教育,2008,(8):25.
[5]吳艷東.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探索與實踐[D].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