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協(xié)國
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飲食快餐化,現(xiàn)在無論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患胃病者越來越多了。有不少胃病患者不把胃病當回事,往往自行服用胃藥,但療效并不理想。除了用藥不對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服藥時間不正確。治療胃病的藥物種類較多,大部分是口服用藥。由于不同類型胃藥的作用機制不同,受食物的影響也不同,不同類型胃藥的服用時間也不盡相同。因此,即便選對了藥物,也要注意服藥時間正確,如此藥物的療效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胃黏膜保護劑 常用藥物如思密達、硫糖鋁、德諾、米索前列醇等。影響此類藥物療效的關鍵在于胃內藥物的濃度,以及藥物與胃黏膜接觸的時間。如果胃里有食物,會降低藥物濃度,減弱藥效;而另一方面,食物能減慢胃排空藥物的速度,延長藥物與黏膜的接觸時間,因此在兩餐之間服用效果最佳,每晚睡前加服1次有助于增加療效。
胃黏膜保護劑的主要作用機制,一種是把胃黏膜和有害物質隔開,就像涂上一層防銹漆,給黏膜更好的保護,比如各種鉍、鋁、鎂制劑等;另一種是通過促進細胞內前列腺素的生成,調節(jié)黏膜血液供應,加快細胞修復與再生。鎂、鋁、鉍等金屬離子遇到蛋白質容易發(fā)生絡合,難以被吸收和起效。如果在服用以這些成分為主的胃藥后,馬上喝牛奶或者吃雞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就會使胃藥的作用大大降低。此外,牛奶還可能影響胃藥的吸收速度。吃完藥就馬上喝牛奶,容易在藥品表面形成覆蓋膜,奶中的鈣等礦物質與藥物發(fā)生化學反應,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質,會減慢藥物的吸收。因此,服胃藥后不要馬上喝牛奶、豆?jié){,吃雞蛋、瘦肉等食物。
抗酸藥 常見藥物有氫氧化鋁、碳酸鈣、碳酸氫鈉、鋁碳酸鎂等。它們能快速中和胃酸,緩解胃部不適。因此,進餐后1~1.5小時,胃酸分泌量達到高峰時服用,可以發(fā)揮藥物最大的中和能力,維持藥效3~4小時。如果餐后立即服用,藥效只能維持1小時左右。另外,胃酸會持續(xù)分泌,如果服藥后效果不明顯,可加服一次藥,但不可增加每次服藥的劑量。比如飯后1小時和3小時各服一次,睡前再加服一次。
抑酸藥 目前臨床應用的抑酸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H2受體拮抗劑,一類為質子泵抑制劑。前者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后者有雷貝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抑酸藥的主要作用是減少胃酸分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但是質子泵抑制劑容易受到胃內食物的影響爾降低藥效,因此多在早晚餐前服用,應整片吞服不可咀嚼。胃酸的分泌夜間多于白天,所以H2受體拮抗劑在睡前單劑量一次服用效果優(yōu)于白天分次服用。要注意,這類藥應整片吞服。抗酸藥與抑酸藥同時服用時,應間隔1小時。
促胃動力藥 常見藥物有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甲氧氯普胺片等。最好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這樣能給藥物吸收并發(fā)揮作用留出時間,以便充分發(fā)揮療效,促進進食后的胃腸道蠕動。需要注意的是,促胃動力藥不能與抗酸藥同時服用。
助消化藥 常見藥物有消化酶、胰酶腸溶膠囊、多酶片等。飯前即刻服用,藥物可與進餐的食物充分混合,有利于食物中蛋白質和脂質的分解吸收,發(fā)揮藥效。
最后強調,雖然胃藥多可以自行購買服用,但如果用藥后效果不佳,或癥狀反復出現(xiàn),就必須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不要因為自己的麻痹大意,讓“小胃病”成了“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