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軍,曹麗萍
1.上海市金山區(qū)亭林醫(yī)院骨科,上海 201505;2.海市金山區(qū)亭林醫(yī)院外科,上海 201505
脛骨遠端骨折是骨外科臨床常見多發(fā)癥之一,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但由于該癥獨特的解剖生理特征,致使手術方法一直存在爭議,若治療不當,常會引起骨折愈合不良、感染等諸多并發(fā)癥[1]。為此該研究將對2012年2月—2014年2月間該院收治的52例脛骨下1/3 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分組分別采用切開解剖復位普通鋼板固定治療和帶鎖髓內釘治療,其宗旨為臨床選擇更為安全、有效的手術方案,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擇該院收治的52例脛骨下1/3 骨折患者,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齡18~64 歲,平均(41.3±2.4)歲;受傷原因:交通事故27例,高出墜落10例,重物砸傷8例,其他7例;開放型15例,閉合型37例;AO 分型:A 型18例,B 型24例,C 型10例。所以患者均經(jīng)X 線檢查確診,排除病理性骨折、心肝腎嚴重功能障礙者。根據(jù)患者手術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切開解剖復位普通鋼板固定治療,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滿意后,于脛骨外側骨折斷端作10~14 cm 切口,逐層切開并分離至骨膜,顯露骨折端后,解剖復位,恢復下肢力線、長度、對位,再取合適長度的普通鋼板預彎后置于骨折端上下,常規(guī)鉆孔、螺釘固定、逐層關閉切口,術畢。
觀察組行帶鎖髓內釘治療,具體操作如下:術前根據(jù)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長短、粗細的髓內釘。待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滿意后,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體位,用軟枕將患肢墊高,開放骨折以開放創(chuàng)口位置入路,顯露脛骨遠端骨折端,盡量少剝或不剝骨膜,重建脛骨遠端解剖結構,閉合骨折取脛骨結節(jié)上方、髕韌帶內側作為進針點,開口器向下穿透骨皮質,在C 臂X 線機透視下對患肢進行復位,置入圓頭導針,以8 mm 直徑的髓腔銼開始依次擴髓,由細至粗每次以1 mm 遞增緩慢進入,若遇阻力可往返擴髓,待擴至11 mm 后,置入小1 mm 的主釘,安置遠端導向器,并沿導針插入合適的脛骨遠端髓內釘,拔除導針,在近端瞄準器導引下置入近端2 枚鎖釘,在C 臂X 線機透視下置入遠端2 枚鎖釘,放置尾帽,常規(guī)沖洗,并逐層關閉切口,術畢。
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治療7~10 d,抬高患肢促進消腫,消腫后根據(jù)病情及個體情況,進行早期康復訓練,然后再根據(jù)骨折愈合情況進行負重功能訓練,訓練幅度由輕逐步加重。
術后隨訪12~18 個月,觀察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根據(jù)骨折愈合情況,并參照Johner-Wruhs 評分標準評估脛骨遠端骨折的功能恢復情況以評定臨床療效,其中優(yōu):骨折完全愈合,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及距下關節(jié)活動自如;良:骨折愈合良好,各關節(jié)活動度在80%以上,日常活動不受限,但強度活動受限;可:骨折愈合一般,各關節(jié)活動度在50%~80%,日?;顒佑兴芟?,有輕微跛行;差:骨折延遲愈合或不愈合,各關節(jié)活動度低于50%,影響日常生活,步態(tài)有嚴重跛行[2]。
采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優(yōu)良率為9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未見骨折愈合不良、骨不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對照組發(fā)生3例(11.5%)并發(fā)癥,其中1例內固定物外露,2例皮膚壞死,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脛骨下段1/3 骨折是臨床常見脛骨骨折類型之一,臨床常因獨特的解剖生理因素,致使其周圍軟組織覆蓋較少,血供較差,且骨折多為不穩(wěn)定型骨折[3]。目前臨床常采用手術治療,既往常采用切開解剖復位普通鋼板固定治療,但該療法術中需骨折廣泛暴露,并剝離軟組織,常會價值軟組織損傷,且會進一步破壞骨折斷端的血運,延長骨折愈合,且術后易發(fā)生鋼板折斷,易引發(fā)感染、皮膚壞死、踝關節(jié)功能障礙等并發(fā)癥[4-5]。
帶鎖脛骨髓內釘是治療脛骨骨折的一種新型內固定材料,設計為遠端兩枚鎖釘孔,其遠端可達脛骨遠端軟骨下骨處,有利于保持脛骨的力線和長度,從生物力學角度講,帶鎖髓內釘優(yōu)于傳統(tǒng)鋼板,且在術中經(jīng)小切口完成復位,減少軟組織剝離,進而減少對骨膜血運的破壞,不影響骨折斷端的血運,利于加速骨痂形成,促進骨折愈合,且對周圍軟組織干擾性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6-7];同時髓內釘固定牢固,可有效預防旋轉移位,避免對重建的關節(jié)面結構進行破壞,提高維持復位效果,進而促進早期開展患肢功能鍛煉,改善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效果[8]。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優(yōu)良率為96.2%,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觀察組未見并發(fā)癥發(fā)生;對照組并發(fā)癥率為11.5%。結果提示,帶鎖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下1/3 骨折可提高骨折愈合效果,并促進術后患肢功能的恢復。然而,該文研究受研究例數(shù)限制,尚未對其他內固定材料和手術方式進行研究,為此該研究建議針對脛骨遠端骨折需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手術方案。
綜上所述,帶鎖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下1/3 骨折的臨床療效確切,且并發(fā)癥少,可有效避免關節(jié)功能障礙,促進骨折愈合,臨床應用中可根據(jù)具體情況推廣應用。
[1]周星衡,王永清,董黎敏,等.帶鎖髓內釘與鎖定加壓接骨板固定脛骨近端骨折的有限元分析[J].實用骨科雜志,2014(11):995-998.
[2]韓愚弟,張里程,郝明,等.脛骨開放性骨折分期治療中髓內釘與鎖定加壓鋼板固定的療效對比[J].中華創(chuàng)傷骨科雜志,2014,16(11):930-934.
[3]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the nail entry zone and anterior cortical bone loss on the proximal tibia [J].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13,27(1):34-41.
[4]楊超.脛骨近端關節(jié)內骨折不同植入物內固定的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3(48):8407-8412.
[5]熊超,王永清,姜文學,等.國產(chǎn)改良型脛骨帶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骨折[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3,27(3):152-155,封3.
[6]解紅波,劉建華,張欣,等.閉合復位交鎖髓內釘固定治療脛骨中下段骨折的臨床療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6):1525-1526.
[7]Piorek A,Adamiak Z,Jaskolska M.et al.Treatment of comminuted tibial shaft fractures in four dogs with the use of interlocking nail connected with type I external fixator [J].Polish journal of veterinary sciences,2012,15(4):661-666.
[8]熊超,姜文學.多功能脛骨帶鎖髓內釘治療脛骨近端關節(jié)外骨折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3,53(2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