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如何界定?文論界對此見仁見智,爭論不休。但是,散文“形散神不散”是亙古不變的。羅瑜權的散文《夢開始的地方》作為一篇游記,表面是對景觀的介紹,風土人情的記述,歷史典故的追問,其間蘊藏的“神”即人品。所以,我說該文本中的景物沒有給我留下印象,倒是其中的三個質樸的精神人物值得說道說道。第一個是阿詩瑪,第二個老白,第三個是指路人。
散文的世界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世界?!蹲哌M阿詩瑪故鄉(xiāng)》中的那對青年男女視愛情高于生命。她們不畏強權,大膽追求愛情,見證了愛情的神圣與偉力。在這個功利浮躁、婚姻速配、愛情摻水的時代,這個純真的愛情個案是稀缺的,更是感人的。阿詩瑪這一人物可謂血肉豐滿,特別是她那至死不渝地忠于愛情的執(zhí)著讓平庸勢利的國人汗顏。“那個背著孩子,善良美麗,勤勞樸實,能歌善舞,不畏強權,癡情等待阿黑哥回來的美麗倩影,不正是中華民族勤勞婦女的象征嗎?它永立世上,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眾A敘夾議,點到為止,一個鮮活的精神人物已躍然紙上。
大學者胡適曾說過:“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為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阿詩瑪為了自由的愛情,勇敢抗爭,不被富貴所惑,不為強權所屈,本真且獨立地做人,活出了人的本真,實屬難能可貴。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空氣中都彌漫著孔方兄的氣息,多少國人在金錢面前喪失了人格,不再持有人之為人的本色。如今,品味著這個傳說故事,怎能不激賞阿詩瑪式的年輕人?竊以為,阿詩瑪是真正的中國青年人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之所在。
我承認散文允許虛構。但是,散文虛構的成分多了,就變味了,就不叫散文了。如果文本中的敘述者與作者出現(xiàn)了分離,那就更不是散文了。好在散文《夢開始的地方》中的敘述者與作者羅瑜權是同一的。羅瑜權以真誠的態(tài)度、細膩的感受力,并通過對過往的捕捉與打撈,呈現(xiàn)出一幅真實的自然風景和心靈圖景。
上文中有關阿詩瑪?shù)墓适率翘搶?,而《秀色麗江》中有關老鄉(xiāng)老白的經(jīng)歷則是實寫。老白確有其人,因為“老白是1996年麗江大地震后,第一批到麗江參加搶險,從事災后重建的四川人……當他接到到麗江參加抗震搶險和災后重建的任務后,二話沒說,背起包跟隨其他員工一起,很快趕到了災區(qū)……老白與其他工人一道,克服高原反應、紫外線強和生活不習慣等困難,加班加點,加快重建?!?/p>
抗震救災精神彰顯的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民族美德。在抗震救災中所展現(xiàn)出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道德情操都在老白身上得以體現(xiàn)??梢哉f,在一定意義上,是災害把我們民族的心靈重新激發(fā),把我們生命的希望重新點燃,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時代輝煌升華。“這一干就是十八年,老白一直沒有離開麗江……他不但自己在麗江干,還動員在老家的妻子與他一道,參與麗江災后重建?!痹谖铱磥?,正是像老白式的志愿者在默默地付出,才有如今的“秀色麗江”。
錢穆先生曾有妙論:“中國文學之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遠站在人生之外圈,而僅對人生作一種冷靜之寫照,亦非由一作家遠離人生現(xiàn)實,而對人生作一種熱烈幻想之追求。中國文學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者,對于其本人之當身生活,有一番親切之體味。而此種體味,又必先懸有一種理想上之崇高標準的向往,而在其內心,經(jīng)驗了長期的陶冶與修養(yǎng)”。
誠如是。雖然《夢開始的地方》沒有達到理想的文學境界,但作者羅瑜權注重親歷,親眼看山看水,親自寫人寫事,情感真摯,可算是“與其內心感映人格鍛煉之融凝一致。”(同上)。
學者陸貴山先生曾說:“無真的美是虛美”,“無真的善是偽善”,“無真的情是矯情”,作家要追求“真中見美,真中見善”,追求“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秹糸_始的地方》不僅景美,人更美。景中若沒有人在其中活動,就如同人沒有靈魂。譬如那個“大理好心指路人”不也同樣讓人難以忘懷么?他不計報酬地為作者一行指路,這是一種超越了世俗金錢交易的關系,凸顯的是一種人倫關系的純粹的“自然美”。老白的利他主義精神則是當下中國非常富貴的精神財富。
上文所及三個中國人雖生活得不甚富裕,卻葆有做人的本真,實屬難得!于是,我固執(zhí)地認定這三人就是這篇手記中國中的靈魂,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神”。
張友文,評論家,現(xiàn)居湖北武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