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芳莉
哈爾濱體育學院 150008
?
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芻議
隋芳莉
哈爾濱體育學院 150008
[摘要]微信推出四年多的時間就以其強大的功能成為最受歡迎,使用率最高的通信、社交軟件,本文首先分析了微信興起的原因:微信的技術優(yōu)勢,微信契合了人們的需要;然后探討了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其傳播性、互動性和精準性的特征使微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任何媒介都是雙刃劍,微信的興起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阻力。通過加強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建設、提高人的網絡信息素養(yǎng)、加大微信的監(jiān)管力度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關鍵詞]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網頁快速發(fā)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2014年6月中國社科院發(fā)布的《2014年新媒體藍皮書》指出:騰訊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國內外月活躍用戶超過2.7億。微信以其強大的功能贏得了手機用戶的青睞,成為最受歡迎、使用率最高的社交、通信工具,微信的出現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傳媒載體,微信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本文在分析微信興起原因基礎之上,探討微信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帶來的機遇、挑戰(zhàn),并試圖探討如何發(fā)揮微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微信從興起至今只有短短的四年多的時間,但用戶已經遠遠超過了曾經大受歡迎的微博,創(chuàng)造了在最短時間吸引最多用戶的紀錄,無論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場所,微信不僅是手機用戶溝通、交流的最常見方式,也是手機用戶業(yè)余時間娛樂閱讀的主要方式。筆者認為微信在短時間內能夠如此受歡迎并對言論和傳播生態(tài)產生重大影響的首要原因是其作為新興社交媒體平臺所具有的技術優(yōu)勢。
1、微信的技術優(yōu)勢:
(1)微信的準入和使用門檻低、資費低
微信加入方式簡單易行,擁有一部智能手機,下載一個微信軟件,再通過手機號碼、QQ號碼或郵箱賬號就可以輕松成為微信用戶,這樣的進入機制對于大多數人來門檻很低,而且使用也非常方便,簡單的點擊就能實現其強大的功能,不存在技術難度,操作簡單是微信吸引眾多用戶的首要原因。微信軟件本身是免費的,使用的過程中只收取流量費,但1M可發(fā)約1000條文字消息,1000秒語音信息,1分鐘視頻信息,1M的費用只有0.3元。微信的普及導致了短信、彩信、電話業(yè)戶量的減少,由此印證了微信的資費低是其吸引用戶的重要原因。
(2)微信的便捷性、即時性
微信的操作簡單,在微信界面下點擊相應的區(qū)域就能實現相應的功能。與傳統的通信工具相比,微信在信息生成、信息傳遞和接收方面更加便捷。與短信相比,微信的語音通話功能免去了打字的麻煩,與PC(個人計算機)相比,微信在手機上就能完成信息互動,打破了時空限制;與微博相比,微信的信息推送、接收和傳播過程更為精準、有序和私密。微信信息發(fā)布的即時性特征也非常明顯,只要用戶在線,無論身在國內和國外,都能隨時接收和發(fā)布信息,微信還能實現離線的信息接收,即使用戶暫時不接收信息,信息也不會消失。在當下快節(jié)奏的現代社會里,通信的便捷、即時必然會贏得相當多手機用戶的喜愛。
(3)微信建立的是強關系鏈接網
微信的社交關系大都是基于手機通訊錄而建立,凡是在用戶手機通訊錄中的聯系人在微信里都會顯示為新的朋友,可以通過點擊“加入朋友”申請對方成為自己的微信朋友,基于這樣的方式建立的聯系就具有了與QQ、微博、MSN等社交工具不同的特點,即從原有的“弱關系鏈接網”向“強關系鏈接網”的轉變,這樣建立的關系由于彼此原本就是親人或好友,雙方的感情會在微信中得到進一步增強,由此形成了“熟人交際圈”。
(4)微信功能的強大
微信的基本功能包括:第一,聊天:支持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包括表情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第二,添加好友:微信支持查找微信號查看QQ好友添加好友、查看手機通訊錄和分享微信號添加好友、搖一搖添加好友、二維碼查找添加好友和漂流瓶接受好友等7種方式;第三,實時對講機功能:用戶可以通過語音聊天室和一群人語音對講;第四,朋友圈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朋友圈發(fā)表文字和圖片,同時可通過其他軟件將文章或者音樂分享到朋友圈,用戶可以對好友新發(fā)的照片進行“評論”或“贊”。此外微信還具有語音提醒、通訊錄安全助手、QQ郵箱提醒、漂流瓶、查看附近的人、語音記事本、微信搖一搖、群發(fā)助手、微博閱讀、流量查詢、游戲中心等功能,由此可見,微信成了超媒體,兼容了多種媒介的多種優(yōu)勢,短時間獲得大量用戶就不足為怪了。
2、微信契合人的多方面需要
“作為新興的現代載體,微信吸引了6億的用戶,除了其技術優(yōu)勢之外,還在于它吸引和滿足了不同人的共同需求,以及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甚至同一個人不同層次的需求[1]”。
(1)滿足人們追求時尚、獵奇的需要
微信研發(fā)的初衷是:讓生活多一點有趣的東西,它通過語音、文字、圖片、視頻來傳播和交流信息,信息的形態(tài)具有更加多樣的形態(tài),每天都會有很多手機用戶被“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尚語言引領著加入微信的大軍?,F代的人們都比較關注“新”“奇”的東西,微信的語音對講功能更顯示出時尚的氣息,微信的“查找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功能也有著新穎、娛樂的外殼,迎合了大眾追求時尚、新奇的心里需求。
(2)滿足人們情感交流的需要
互聯網時代人們陷入虛擬交流的空間,沒有得到預期的社交滿足,反而產生空前孤獨的恐慌。微信的到來,構建了人們在虛擬和現實之間溝通情感的技術平臺。手機用戶基于手機通訊錄這一現實根基之上,構建起與現實緊密聯系的朋友圈,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自由地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方便快捷地進行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換,“個體加入社區(qū)的一個心理需求就是獲得社會歸屬感,這種心理的產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誼,得到他人的承認”[2]。
(3)滿足人們碎片化閱讀和生活方式的需要
當前社會中,人們生活和工作的方式正向“碎片化”方向發(fā)展,很多時間里,手機用戶都處在隨時變動的環(huán)境之中,時間零散而分割,沒有大塊兒的時間進行閱讀或與朋友交流,微信的即時通話、朋友圈等功能可以通過三言兩語、現場記錄、曬曬心情隨時與朋友、親人互動,滿足了人們快節(jié)奏生活方式的需要。零碎的時間里還很難靜下心來閱讀長篇大論,而微信短小精悍的文摘、吸人眼球的圖片則會讓人輕松地進行閱讀,即可達到高效利用時間的目的,也可達到愉快打發(fā)時間的目的。
大眾傳媒的新興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繼互聯網和微博之后,微信的興起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傳播性、互動性和精準性的特征使微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1、微信的興起有利于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和保證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功能主要有理想信念導向、奮斗目標導向、行為方式導向;保證功能要實現政治共識、思想上的一致、行動的統一”[3]。導向功能和保證功能發(fā)揮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社會輿論和現代傳媒對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的傳播,與傳統媒體相比,微信的強大功能實現了傳播內容的海涵性,傳播方式的交換性與平等性,傳
播手段的兼容性、傳播的時效性,從而為發(fā)揮導向作用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此外,微信有著獨特的方便快捷的優(yōu)勢,微信的好友群傳播的信息更有說服力,人們獲得的信息比其他渠道的更快、更有個性或者更具體、集中。不同于其他傳播方式,微信大多是口碑傳播,提高了傳播的實效性。
2、微信的興起有利于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通過培養(yǎng)、提高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質來實現”[4]。人民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即可以通過正面灌輸來實現、也可通過蘊含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載體來實現,微信的朋友圈和公眾平臺是傳播正能量的有效平臺,是一種潛在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不一定有明顯的具體要求,但一言一文中卻顯示著深刻而持久的滲透,影響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人們形成崇高的思想品質和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操。
3、微信的興起有利于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開發(fā)功能
微信作為新興媒體,其獨特的功能可以成為開發(fā)人的潛能的有益嘗試。微信借助于移動終端、天然社交和位置定位等優(yōu)勢,每個信息都是可以推送的,所有信息都可以直接到達用戶的手機桌面,實現點對點的精準傳播,教育者可以利用微信互動功能,建立微信群,及時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更貼切地采取教育和引導對策,教育者推送有啟發(fā)意義的文章或用有說服力的語言,激發(fā)人內在的積極性,還可以通過思想的交流實現心靈的碰撞,特定議題的辯論中激發(fā)人的靈感和求知欲望,成為人們從事實踐的動力,從而挖掘人的內在潛能。
任何媒介都是雙刃劍,微信繼承了網絡的公共領域特性,技術上擴展了網絡自由空間,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提供了機遇,但微信的消極方面會阻礙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1、微信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微信的自由進入、自由關注、自由轉發(fā)會影響一個人的獨立判斷,微信上涌動大量缺乏體系的龐雜信息,甚至存在著相互矛盾的觀點,這些信息極易造成思想的碎片化、膚淺型和矛盾性,長此以往導致自我的迷失。微信還存在娛樂化和負面化的傾向,很多議題大都是笑話、奇聞、怪事、手機用戶的注意力被新奇事件所吸引導致思維的膚淺性和世俗化,很多缺少事實依據或科學論證的報道也經常出現在朋友圈的轉發(fā)中,缺少足夠的判斷力的用戶要么信以為真,要么陷入兩相為難的矛盾之中。思維的快餐化反應在人們的思想體系之中就會導致價值觀的偏差,分析、理解能力的減弱,從而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2、微信導致人與手機之間的“異化”
微信的便捷性、即時性等特征吸引了很多群體的加入,但又會使用戶處于“全天候”狀態(tài),與電腦受到時間空間限制相比,微信導致了人與手機之間的“異化”,即人與手機關系的異常化,人的主體性喪失,人成了受制于手機的客體,手機反倒成了控制人的主體,微信用戶常常會感到自我支配的能力減弱,將原本應該從事其他活動的時間也用來玩微信,不但消耗人的精力,分散人的注意力,還會弱化對知識的原始沖動和對積極健康事物的熱情。人與手機關系的異化會導致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中介功能、導向功能的失效。因此微信即能成為發(fā)揮思想政治功能的有力載體,也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阻礙,關鍵是微信手機用戶是否具有足夠的自控力。
綜上所述,微信已經走入人們的生活,并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方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媒介,微信是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載體,運用微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是必要的,也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方志鑫.從傳播學角度看微信的興起[J].科教導刊,2012,(2)(中):220 [2][6]劉穎.微信傳播問題芻議[J].電影評介,2013,(3):80、81
[3][4][5]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1、134、135
隋芳莉、1977年4月、女、山東萊陽、哈爾濱體育學院、講師、法學碩士、哈爾濱工程大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