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球時報/2015-12-03/ 第14版面/國際論壇
中非合作論壇峰會4日至5日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論壇并訪問津巴布韋和南非。這是在非洲土地上舉行的一次重要對外合作峰會,它顯示了中非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迎著西方輿論不斷潑來的冷水,中非合作的領域和規(guī)模都在擴大。數(shù)字或許最說明問題,2014年中非貿易額高達2200億美元,把西方大國的對非貿易遠遠甩在后頭??紤]到非洲有十億人口,GDP總量只有2萬億美元左右,這一貿易數(shù)字相當龐大,而且中非合作的潛力仍有廣闊釋放空間。
如果說西方真嫉妒中國什么的話,那么中國對非經(jīng)濟合作是最讓它們“眼紅”的領域之一。西方多個國家曾殖民非洲,至今保持著對非的廣泛影響,但它們卻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非貿易和投資落伍了,并且對中非取得令人炫目的合作成果一時不太習慣。
其實中非合作突飛猛進并無秘訣,中國就是平等對待非洲國家,非常注意尊重它們,同時把互利共贏當做中非經(jīng)濟合作的堅定原則,選擇非洲需要、也符合中國利益的合作項目及貿易方式,使得這種合作成為有內在擴大動力的自然過程。
互利共贏已成為確保國際合作順利的一種機制,它拒絕強制和不平等,能夠最大限度地規(guī)避合作風險,能夠超越文化及價值觀差異的種種障礙。西方的問題是一直對非洲保持俯視姿態(tài),借援助來對非洲進行政治和經(jīng)濟“改造”的動機太強,它們要求非洲跟著自己的模式走,脅迫非洲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脫離自然和自主的進程,因而合作方式難以更新,與時俱進。
西方主流社會對上述問題是有所察覺的,但他們常常不免怨天尤人,抱怨中非合作,給中國扣上“新殖民主義”“掠奪非洲資源”等帽子。他們知道這些指責有些牽強,能夠起到一些抹黑中國的效果,但沒什么現(xiàn)實影響力。
西方主要大國已經(jīng)有了“重回非洲”
與中國競爭的緊迫感。對于其他大國與中國在非洲開展“競爭”,非洲國家蠻歡迎的。由于中國的領先對西方形成“刺激”,非洲從被遺忘的大陸幾乎變成了世界大國眼中的香餑餑,它的貿易和投資價值包括它的地緣政治意義都在大國中間被“重新發(fā)現(xiàn)”。
中國是不怕西方與我們在非洲競爭的,互利共贏的貿易原則不具有排他性,它也總能夠找到新的合作領域和線索。非洲對外合作越多,將會更穩(wěn)定也更富裕。中國能夠找到的合作機遇也將越多,西方輿論鉆牛角尖撥拉算盤,你多我少的那些焦慮其實挺淺薄的。
隨著中非合作成果的不斷顯現(xiàn),西方輿論上述抹黑的效果在下降。然而中國國內互聯(lián)網(wǎng)上對于中國援助非洲發(fā)展中國家的抱怨,從另一角度帶來一定困擾。總有部分國人認為中國國內的貧困尚未完全消除,主張將外援資金先用來幫助國內窮人。發(fā)出這種聲音的人通常對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系一知半解,對開展外援有利于中國經(jīng)濟的戰(zhàn)略意義尤其不了解。
中國對非經(jīng)濟援助是中非經(jīng)濟合作互利共贏大框架的一部分,但鑒于西方輿論不甚友好,并能影響非洲輿論,中國對非援助不宜從它有益于實現(xiàn)中國利益的角度大加宣揚,以免給西方一些人攻擊中國合作提供借口。
自2006年首次中非合作論壇首腦峰會在北京舉行以來,日本、美國、歐洲等都仿效中國做法舉行了它們與非洲領導人的合作峰會。西方國家在批評中國的同時,紛紛加大在非洲的投入。這一形勢已經(jīng)說明中國做對了,我們做的是別人想學或者想通過“奮起直追”不被拋在后頭的事情。
非洲已是中國經(jīng)濟“走出去”的大舞臺,而且我們處于相當主動的有利位置,中國人一定要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局面,我們的胸懷要足夠大,能夠包容中非合作的種種創(chuàng)新和某些不確定性。中非的互信與合作都需遵循務實的邏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