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天山
不讓一個戰(zhàn)斗力鏈條松動
☉蔣天山
據(jù)報道,新疆軍區(qū)某團打破獎懲常規(guī),通過頒發(fā)“優(yōu)秀獎”和“進步獎”來激發(fā)官兵練兵動力,值得點贊。當前,一些部隊開展評比競賽簡單地采取“頭名受獎、末位受罰”做法,競賽比武熱衷于湊尖子,軍事演習也是喜歡挑選那些標兵單位和精兵強將。這種做法一方面讓軍事訓練的“佼佼者”在榮譽激勵和摔打磨礪下反復“淬火”,百煉成鋼愈練愈精;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平平者”在習慣性批評中破罐子破摔,在坐冷板凳中未經(jīng)“敲打”,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而導致“馬太效應”的出現(xiàn)。“馬太效應”在軍事訓練中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過分將注意力集中于“優(yōu)秀者”,而忽視了“弱”和“平”的提高和進步,非常不利于戰(zhàn)斗力的全面提高。
一個木桶盛水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一條鐵鏈受力的強度取決于最松的那個鏈條。戰(zhàn)斗力是各個要素的綜合集成,加固“鐵鏈”上每一個鏈條、補齊“木桶”上每一塊短板,需要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
現(xiàn)在我們強調(diào)精兵制勝并沒有錯,但不能奉行“唯精兵論”,必須摒棄“訓練典型抓得好、軍事比武每次取得好成績,就是軍事訓練抓得好”的片面觀點。精兵練得精,標兵典型突出,當然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一支部隊的訓練水平,但這并不是全部,畢竟體系作戰(zhàn)不能僅僅依靠個別精兵。開展評比競賽的初衷絕不是為了讓“優(yōu)秀者”更優(yōu)秀、讓“平平者”更平平,而是激勵先進、鼓勵后進,讓更多的人變得優(yōu)秀。只有人人參與、個個爭先,才能讓群眾性崗位練兵真正火起來,才能真正形成集指成拳的合力。
要科學運用一把尺子量長短。每名官兵的身體條件、起點基礎都不一樣,在衡量評比過程中既要橫向地量絕對長度,又要縱向地量進步幅度,讓更多的官兵尤其是后進者積極參與到軍事訓練中來,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多給他們激勵引導,多給他們指導幫帶,不要讓他們成為訓練的看客,讓更多的“平平者”百煉成“精”。
【作者系黑龍江省黑河軍分區(qū)政治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