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廣
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價值準則。高中階段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如何在平常處,潤物無聲,扣好高中生成長“扣子”,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培養(yǎng)學生愛國情懷
愛國出自荀悅《漢紀·惠帝紀》:“封建諸侯各世其位,欲使親民如子、愛國如家。”愛國是一個公民應有的品格,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tǒng)一,自覺報效祖國。周恩來早在少年時代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愛國的內涵與以往有了質的變化。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熱愛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tǒng)一。結合我校工作實際,我們在每周一升旗儀式上讓學生唱國歌,在國旗下宣誓。每逢重大活動,如國慶65周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69周年等,組織學生參加成人儀式、入團儀式,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文化墻、演講比賽、主題班會、校園多媒體等手段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通過讓學生積極參加一系列活動,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有助于讓他們把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首要準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認知、認同、踐行。
二、錘煉學生敬業(yè)精神
敬業(yè)就是專心致力于學業(yè)或工作。古人說:安其居,樂其業(yè)??梢姡礃I(yè)是一個道德的范疇,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敬業(yè)是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yè)盡心盡力。他說過“執(zhí)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話。所以,敬業(yè)就是人們在集體中,嚴格遵守職業(yè)道德的工作態(tài)度。對高中生來說,敬業(yè)就是專心致力于學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敬業(yè)精神,就是培養(yǎng)學生敬學業(yè)的精神。我讓學生們朗誦這樣的一封勵志信:“我是學生——學習是我的主業(yè),學習是我的正業(yè),我是學生,學習是我的職業(yè)。人們都知道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怎樣去做,并盡可能成為受歡迎的人,這需要學習……”學生們每天讀三遍,持續(xù)21天,高密度強化。同時,我改革課堂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凝聚力,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灌輸知識。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步步為營,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討論、辯論,步入學習的殿堂,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路徑,享受獲得知識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樂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學習當作主業(yè)、職業(yè)。
只有現在敬學業(yè),并內化為素質,將來走上工作崗位,不論從事什么職業(yè),才能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社會主義職業(yè)精神。
三、樹立學生誠信意識
誠信指以真誠之心,行信義之事?!抖Y記·祭統(tǒng)》說: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tǒng),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
然而,現在誠信缺失不僅是一種社會現象,也折射到校園環(huán)境中,形成一種校園現象,如抄作業(yè)、考試作弊等現象大量存在,甚至有些同學對此不以為恥,如果任其蔓延,校園岌岌可危,社會岌岌可危。
在學校講誠信先從老師開始,老師要當好榜樣,說到做到,班級管理事務公開、透明,不搞一言堂,不出爾反爾。通過考前簽訂“誠信考試光榮,違紀作弊可恥”承諾書,開展誠信主題班會,同學們分組討論、辯論,暢所欲言,充分暴露問題,班主任做好總結,正面引導,從思想上樹立誠信意識。班會可以是連續(xù)性的,也可以是臨時性的。還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挖掘教材內容,進行誠信意識教育。例如:在講到“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時,可以收集染色饅頭、毒奶粉、注水牛肉等與同學們息息相關的事件,讓他們從中感受誠信的重要性,意識到誠信缺失的危害。
四、引導學生友善待人
友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小蒿剛分到我班時,好學、認真、內向,學習成績不錯。月考后,重新排座位,她主動找我說要到邊上一個人一位,想靜下心來學習,我尊重了她的意見,但“噩夢”開始了。她后邊的小徐特別能鬧,常常取笑小蒿,有時把一張紙放到她衣帽里,有時拿鉛筆在她衣服上涂畫,甚至出言諷刺……小蒿怒不可遏,小徐便哄堂大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找小徐促膝長談了幾次,尊重她、關心她、幫助她,和她談人生、談理想,引導到談同學關系。我告訴她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只有你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要樂于幫助同學,而不是取笑同學;要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替他人著想。并和她家長溝通,讓家長一同引導教育孩子,一段時間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徐和小蒿能友好相處了,小蒿也開朗了許多。
高中生認知、認同、踐行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貫穿于整個高中階段的課堂教學、課外輔導中。這也是每一位老師的職責,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qū)第六中學)
責任編輯/黃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