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圣云 于忠剛
學校從2011年起,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導師引領”制的探索。五年間,我們以“為每一個學生的精彩人生奠基”為核心理念,叫響“為了每一朵花兒都能爛漫地盛開”的口號,逐漸探索出了一種“導師引領”式的差異教育范型。
“導師引領”式差異教育范型是一種“個性化”“全方位”的育人機制?!皩熞I”,是指將教師與學生按一定條件,經過雙向選擇搭配組合,使每一名教師成為4名學生的“導師”,導師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與水平、心理特點、道德品質等個性差異,引領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皞€性化”,是指導師根據所引領學生個體的個性特點,與其他任課教師會商制定針對每個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方案,力求使我們的教育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體特點?!叭轿弧?,是指導師關照到學生的學習、心理、思想、身體乃至家庭等涉及學生個體的每一個方面,擔負起全方位引領學生成長的責任。我們實施“導師引領式”差異教育范型的具體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導師與學生的雙向選擇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因為教育在本質上是對生命個體的引導、激勵、點燃。但外因通過內因產生作用,教師對學生影響必須以學生接受為前提。所以我們認為,“導師引領”要取得理想效果,就必須給學生主動選擇的權利。
選聘導師時學校遵循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導師要有高尚的師德,有意愿并且有能力擔任學生的導師。依據這一基本條件,全校57名教師中46人被聘為導師。按照每名導師引領4名學生的原則,184名學生將會得到引領。然我校共有學生500余人,如何才能讓最需要的學生得到最合適的引領呢?
首先,調查受導意愿。本學年度中統(tǒng)計得出有受導意愿的學生數(shù)為323人,他們均在收到申請中,詳細列出自己申請導師引領的理由。
其次,確定受導學生。由班主任和其他導師組成“師生搭配評估小組”,小組成員在閱讀學生受導申請的基礎上,全面評估學生的家庭、學習、心理、操行、特長等方面的情況,確定受導學生。原則上,優(yōu)先考慮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貧困家庭、行為偏執(zhí)、學習偏科等一些具有特殊問題的學生,因為他們更需要導師的關愛來溫暖心靈,更需要導師引領走出自己的困境。對于部分存在明顯問題卻不愿意接受導師引領的學生,老師們還要想辦法打開他們心靈的門,動員他們接受導師的引領。
最后,雙向選擇搭配?!皫熒钆湓u估小組”綜合考量導師施導特長和受導學生的具體情況,由班主任向受導學生推薦導師,經受導學生同意后,師生正式搭配成功。而如果受導學生對班主任推薦的導師有不同意見,我們就會在尊重學生意愿的情況下對導師做出調整。
二、引領工作的內容與途徑
無論何項工作,做什么、如何做,是必須深度思考的兩大基本問題。對于導師引領工作而言,也不例外。受導學生明確以后,導師要建立受導學生檔案,并與班主任、任課老師會商,為每一個受導學生都量身定做一份個性化的“導師引領方案”,確保每一名受導學生接受最貼心、最符合自己實際的個性化引領,這就需要明確引領工作的內容與途徑。
(一)導師引領工作的主要內容
雖然學生個性之間存在著種種差異,每位導師引領工作的側重點也各不相同,但我們把導師引領工作劃分成情、學、長三類內容。情,是指導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情感熏陶、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引領幫助;學,是指導師對學生進行學科知識的教學指導;長,則是指導師幫助學生尤其是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特長,指引他們明確自己的優(yōu)點和優(yōu)勢,重樹自信心。然實際上幾乎所有導師的工作又是綜合性、全方位的,除對情、學和長同時引導外,部分導師還自發(fā)對受導的貧困生進行經濟資助。
年長一些的導師會成為學生的“媽媽”,而很多年輕的導師往往會被孩子們以“哥”“姐”相稱,我們的教育也就在這樣非常親昵而又略帶戲謔的師生關系中找回了應有的溫潤。學生們就在這種溫潤的師生關系中感受到了老師的愛與尊重,給他們的成長之路帶來了無比積極的影響。
(二)導師引領工作的主要途徑
在實踐中,“導師”主要通過三條途徑發(fā)揮自己對學生的個性化導學作用:
第一,“導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皩煛币M可能多地與學生交流情感,做好引領工作,或者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或者進行心理疏導,或者進行生活指導,或者幫學生發(fā)展特長、彌補知識缺漏。
第二,導師爭取家長的配合,共同做好受導學生的引領幫扶工作。當前教育現(xiàn)實中,“叫家長”已成為一個被整個社會詬病的問題。為此學校規(guī)定,除開家長會等特殊情況外,任何教師不得“叫家長”,學生出現(xiàn)問題,教師要積極開展家訪工作。“導師”原則上對自己所引領的每個學生每學期進行不少于2次的家訪,每月進行不少于2次的電話家訪。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2011年下半年開展“導師引領”工作以來,我校教師共進行家訪4217人次。因為部分村莊比較偏遠,我們的導師進行單次家訪的最遠距離為12公里。家訪重新拉近了教師與家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我們的教育具有了親情的溫度。
第三,建立《導師、學生、家長溝通手冊》,每名受導學生一本,作為師生、家校書面溝通的主渠道,《溝通手冊》每周填寫一次,周末學生帶回家由家長填寫,語言不計多少,貴在能起到切實有用的溝通作用。
2011年開展研究工作之初,初三(4)班班主任田老師與整個級部的“熊孩子王”小徐結成了引領對子。田老師做了大量耐心細致的工作,寫下了兩萬多字的《導師工作手記》,小徐的《導師、學生、家長溝通手冊》則真實記錄了小徐成長的歷程?,F(xiàn)在我們原貌呈現(xiàn)《溝通手冊》中2011年10月29日這一天的“對話”。(如圖1)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導師與學生這種平等的交流,實際上是對學生的莫大尊重。田嬌老師就是這樣在與小徐的點滴溝通中,用愛與尊重慢慢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愛戴,小徐也就是在這樣溫情中慢慢地改正著自己的“錯誤”,逐步成長起來。也許這個孩子的人生會因與田老師這一年的交集而改變。
粗略統(tǒng)計,5年來的導師引領工作,我們的《導師、學生、家長溝通手冊》積累在一起,導師、學生、家長的書面交流達到2600多萬字,導師們還寫下800多萬字的《導師工作手記》,這些材料裝滿了教導處的5個檔案柜。
三、多元并重的師生評價
評價機制的落后是制約教育改革的最重要阻力之一,“唯分數(shù)論”就像是套在老師和學生脖子上的枷鎖,窒息了教育創(chuàng)新的活力。多年來,社會各界對教育評價機制改革的呼聲不斷,然而囿于種種現(xiàn)實條件,改革鮮有進步。但在萬第初中,我們基于“導師引領”的評價改革卻有聲有色、成效明顯。
(一)對學生的評價
“導師引領”式差異教育范型的構建,為我們對學生評價制度改革提供了契機。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張揚孩子的個性,成為我們評價孩子的重要目的。我們以學生一生發(fā)展和社會長遠進步為出發(fā)點,真正將素質教育放到學校工作的首位,對學生實行“每月評價,星光閃耀”多元化評價制度。
學校共設立16類“閃耀之星”,如音樂之星、體育之星、書法之星、誠信之星、感恩孝親之星、文明禮儀之星等。各班級成立由班主任牽頭、師生共同組成的“閃耀之星”推薦小組,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亮點,每月評出向政教處推薦5名不同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或有較大進步的學生。填寫《“閃耀之星”推薦表》,成功獲選的學生將佩戴“閃耀之星”星徽。這樣的評價制度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因為自己的亮點而感到榮耀,使每一個學生都能以自己的亮點為基點而不斷進步,通過一個個閃光點把每一個學生點亮。
(二)對教師的評價
學校在教師的評價上弱化了對教學成績的依賴,大量引入“導師引領”工作的考評,制訂了詳細的《導師工作考核辦法》,從工作過程、工作效果等方面對導師進行定量與定性評價。
在工作過程方面,我們主要根據導師的工作表現(xiàn)對其工作進行定性評價。比如說,我們對導師為學生制訂的《導師引領方案》和填寫的《導師、學生、家長溝通手冊》進行評估,考量其是否適合受導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受導學生進行調查,通過學生反饋的信息考量導師的工作情況,實現(xiàn)了對導師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過程有較為深入的把握,從而做出合乎實際的定性評價。
在工作效果方面,則是根據導師的工作成效對其工作進行定量評價。
實踐證明,導師引領工作激發(fā)了老師工作的動力和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拋棄“唯分數(shù)論”的實踐研究中,師生們卻收獲了成績的進步,這絕不是“意外之喜”,而是師生潛能被激發(fā)的必然結果?!皩熞I”式差異教育范型體系是一個立體化全方位的育人體系,這一體系做到了針對學生差異全方位因材施教,涵蓋了從課內到課外,從身體到心理,從智育到德育等各方面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第一,導師引領研究使師生之情更濃厚。每一屆學生畢業(yè)后,孩子們最戀戀不舍的就是自己的導師。每一次高中放假,孩子們都會結伴回母校來,再和自己的導師親密半天的時間……就這樣我們的導師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愛的“神話”,無數(shù)學生因此而擁有了不一樣的生命體驗。正是這量身定做、無微不至地地關照栽培,我們的每一朵“花兒”都有了自己爛漫盛開的花期。
第二,導師引領研究提升了教師整體素質?!皩熞I”工作成就的不僅僅是學生,教師同時也因孩子們的親近敬愛而找到久違的職業(yè)溫度,提升了職業(yè)幸福感和自豪感,激發(fā)了教師們敬業(yè)樂業(yè)的熱度,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因此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為了每一朵花兒都能爛漫地盛開”,我們努力讓愛的陽光照耀到“每一朵最不起眼的小花”。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一朵平凡的花兒,我們探索,我們付出,我們收獲,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盛開,我們更有足夠的理由期待一個更為燦爛的春天。
【于忠剛,山東省萊陽市萬第中心初級中學政教主任】
責任編輯/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