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婉娜
(沈陽體育學院 遼寧沈陽 110102)
所謂教學策略,是指學校或教師在某一項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在認真分析具體教學活動的基礎上,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教學效果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步驟、教學媒體和教學組織形式等,它是學校或教師所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進一步分析來說,教學策略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是根據(jù)學校的場地、器材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教學方案。
從教學地位上來看,體操教師在體操教學過程中占主導地位,而大學生占主體地位。體操教師要嚴格區(qū)分“主導”與“主體”二詞的差異,不能混淆。體操教學方法的制訂、教學形式的組織、教案的編寫以及對大學生參與體操課程的學習評價,都必然會摻雜著體操教師的個人情感。例如,有的體操教師喜歡用肢體語言表達體操動作,那么他的教學策略就是以示范教學為主;有的體操教師喜歡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投影、網(wǎng)絡視頻等來表現(xiàn)體操課程中某一個復雜的技巧動作,那么他的教學策略就以引導式教學為主。因此,一種好的體操教學策略,既要反映體操教學的共性,也充分兼顧到體操教師的個性。
通常情況下,高校體操教學策略具有非常好的穩(wěn)定性,這是國家教育部門對于高等學校體操教學的總要求所決定的。只有這樣,它才能更好地保證高校體操教學的基本方向,使高校體操教學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校體操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與教學主體(體操教師與大學生)等都可能發(fā)生變化,這就導致了體操教學策略也會經(jīng)常發(fā)生相應的變通。
高校體操教學策略與體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等)息息相關,但是這些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實現(xiàn)需要體操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方式、手段、組織形式表現(xiàn)出來??梢哉f,在體操教學策略設計實踐中,體操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它的“靈魂”,而體操教師的教學技巧是它的“血液”,二者的關系是:“靈魂”支配、決定“血液”,“血液”則從屬于一定的“靈魂”。具體而言,要想做好體操教學策略設計,就要讓“靈魂”與“血液”融合,即讓體操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技巧相融合。
高校體操教學策略設計是體操教師針對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而組織設計的,它擁有自身的構成和序列。嚴格來講,高校體操教學策略設計并沒有固定的程序,而是因事、因人而異的。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用到這里就是“一千個體操教師就有一千個體操教學策略”。但是,不管何種體操教學策略,無論它們在設計程序上怎樣千差萬別,這些體操教學策略總可以提取出一些共同的要素,不過這些要素在策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性和排列順序必然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一個體操教學策略設計的程序是什么樣子,取決于體操教師對它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與實踐、語言與思維、抽象與形象、邏輯與直覺等關系的認識度與處理能力,認識度與處理能力越強,體操教學策略設計的程序就越科學、越簡單、越有創(chuàng)新性;相反,認識度與處理能力越弱,設計的程序就越傳統(tǒng)、越復雜、越普通。
在教學過程中,體操教師若想自己的教學策略能夠獲得預定的成效,并能夠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揮作用,就必須擁有一套明確、簡單易行的行為技術(或稱為教學技術)。例如,對于體質弱勢群體,這是我國絕大多數(shù)大學都存在的一個特殊群體。這類大學生在體質方面與正常大學生存在很大的差距,他們或有身體疾病,或有部分身體缺陷,這使得他們在體操學習活動中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況。針對這類群體,體操教師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行為技術來幫助他們進行體操學習。具體的行為技術可以為:身體教學與心理暗示緊密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后關懷緊密結合;重視區(qū)別對待和個體差異;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輔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等。
高校體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實效性評價。要做好對體操教學的實效性評價,體操教師就需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檢查和評價學生學習體操課程結果的細則標準,這也是修訂和完善下一步體操教學策略的重要前提。這種細則標準的制定,需要體操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和體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才能實現(xiàn)。
第一,面對不同的大學生,體操教師應選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就像上文提到的體質弱勢群體,體操教師對待他們,就要選用與正常大學生不同的教學策略。只有把體操教師“教”的策略與大學生“學”的策略結合在一起,才能促成最優(yōu)化的體操教學策略。
第二,在體操教學策略設計過程中,體操教師要從整體上對教學工作進行把握,避免出現(xiàn)“我為絕對權威”、“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聽之任之”的教學現(xiàn)象。體操教師既要考慮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要考慮到影響教學的一些不利因素,從而有針對性地選擇實現(xiàn)整體優(yōu)化的教學策略。
第三,體操教師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估所有大學生的學習效果,當然也不能以統(tǒng)一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教學質量的的好壞。不同的大學生、不同的體操教師都會有各自的學習方法與教學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第四,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體操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策略都是帶著目的性的,具有超強的現(xiàn)實感。因此,體操教師要想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就需要對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接受水平、心理和生理特點做出相應的分析,并依據(jù)分析做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在具體工作中,體操教師可以通過調查問卷法、訪談法等方法來全面分析學生的發(fā)展需要,學會用學生的角度分析自身體操教學工作的優(yōu)勢與不足,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改正。
第五,體操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不能只考慮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考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學生的興趣與愛好;愉快的情緒、對事業(yè)的熱情;對挫折的忍受性與意志力;活潑的性格、寬闊的胸懷;自信心與好強心;遠大的理想與抱負等。學生的這些非智力因素在體操教學中是經(jīng)常遇見的,體操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把這些因素充分的融入到體操教學策略設計過程當中,進而使教學策略更加科學、全面、人性化。
第六,體操教師應在教學策略設計過程中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把教學策略設計的著眼點應放在學生有效的知識結構上,并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在具體工作中,體操教師不僅要把教學策略設計的全面、深入,還要把握時代科技發(fā)展的最新趨勢,將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融入體操教學策略設計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參與體操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1]魏曉曉.我國高校體操教學內容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1):100,102.
[2]龔明.普通高校體操教育現(xiàn)狀及教學實踐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2(22):58-59.
[3]劉慧.高校體操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體育時空,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