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新的教學思想理念為我們一線語文教師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同時也意味著以往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慢慢地退出課堂,徹底改變以應對應試教育為目的的課堂。新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不斷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求知欲來促進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讓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充分的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生;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活潑,讓學生學得輕松,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其中的樂趣,在不自覺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先播放“鳥的天堂”實景畫面,教師配解說詞:“夕陽西下,天邊只留下一片燦爛的晚霞。隨著船槳輕輕地劃動,我們來到了一株古榕樹下。這是一株有五百年樹齡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充滿生機,遠遠望去,猶如浮在水面的綠洲,形成了獨木成林的神奇景象。1933年,巴金路經此處,寫了《鳥的天堂》一文?!痹诖嘶A上,揭示課題。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容易進入學習情境,展開想象的翅膀,比起單調枯燥的講述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靈感,開啟學生學習之窗,使學生產生一種欲罷不能的感受。
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自己獲取知識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上要起到主導作用,通過巧設問題,引導學生,點撥學生的思路。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課堂舞臺上的主角不是教師,而是學生。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有高質量和高效率。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如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揭示課題后,我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如:“天堂”是什么意思?那棵榕樹是什么樣的?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用直線畫出,不明白的地方用問號標出。自學時要求學生做到邊讀邊想邊動手。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創(chuàng)設開放的語文課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有個性化的讀書方式、方法,收獲也是獨特的。以自己的方式閱讀,對書有獨到的見解,才能使書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語文教學中,對詞語、句子、課文內容的理解、體會,不能要求學生千篇一律,答案統一。因為,不同學生的生活閱歷不同,知識積累不同,他們的思想認識水平也不同。另外,語文課程本身就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所以,對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句子、同一個課文內容的理解必然有所差異,甚至根本不正確。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分歧問題,讓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
在小學語文階段,在語文課本里的文章,都是選擇一些特別優(yōu)美的文章,不管是從語境還是思想、內容等方面都有著特別的意義,都是開發(fā)學生思想感悟的導火線。在日常教學中需要讓學生反復朗讀,定期舉辦朗讀比賽,分角色朗讀、默讀等,以挖掘每個學生的智慧潛能,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因為不管一篇課文讀過了多少遍,我們總能從中發(fā)現新東西。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中有這樣一句話:“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阿曼達?!币晃煌瑢W在對課文深入朗讀后對這句話有了全面的理解:父親此時極度饑餓與疲勞,同時他還擔心兒子能否安全出來,更重要的是經過38小時挖掘終于找到自己的兒子,父親十分激動,所以父親的聲音顫抖。這樣,同學們就會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逐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且見解獨到,這是教師的講解無論如何也無法使學生達到的高度。因此,朗讀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五、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說“我行”
在一線教學中,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然而在現實教育中,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更加注重,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不夠重視,甚至有的還不管不問,這就給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心理造成了嚴重的創(chuàng)傷,導致以后更加的厭學。作為教師應該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只有讓每個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對他們的關心,他們才能在學習上更加地積極,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從而也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品質和優(yōu)點,作為教師應該發(fā)現每個學生的優(yōu)缺點,讓他們的優(yōu)點能夠更好地得到發(fā)揮,在發(fā)揚優(yōu)點的同時告訴他們的缺點,能夠以鼓勵的方式改正他們的缺點,長期在老師的表揚下去學習、去進步、去改正,這樣在無形之中就鍛煉了他們的自信心,在他們的思想觀念里永遠也只有“我行”二字。
總之,要讓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他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這樣,才能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