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多山,金城名師,中學高級教師。“全國中小學外語園丁獎”、“全國優(yōu)秀外語教師”獲得者。在省市各類教學研討會上作專題講座20余場,發(fā)表學術論文47篇,出版教育專著4部。
教育是一種講究境界的職業(yè),教育有三重境界,即生存境界、生活境界和生命境界。著名文學家、史學家、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由此可見,教師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要置身于“志存高遠”、“堅韌不拔”及“豁然開悟”的境界,方能領悟到“生命境界”的真諦。
境界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感悟。境界,非親歷無以體察,非修煉無以到達。而智慧、富足的教育人生,正是教師所追求的“生命境界”。
教師應追求智慧的教育人生。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苯處煹穆氊熓菃拘殉了男撵`,去沐浴明媚的陽光;喚醒明亮的眼睛,去凝視這個新奇的世界。“喚醒”需要愛,更需要智慧。課改背景下,要當好教師,我們需要設計的智慧、解讀的智慧、互動的智慧、反思的智慧。我們時常在聽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老師的課意蘊深邃,張弛有度,行云流水,有些老師的課照本宣科,平淡無奇,單調乏味,缺乏“厚度”。一堂課的“厚度”,是由充實的學習內容、豐富的學習活動和有效的課堂對話來支撐的,它基于教師對課標、教材和學生的整體把握,基于知識的整體建構、學生的整體參與、課堂的真實反饋以及教學策略的有效運用等教學要素,它反應的是教師的理念和功底,折射的是教師的師德和態(tài)度,彰顯的是教師的個性與魅力。學生的成長過程是潛能顯發(fā)、精神喚醒、內心敞亮、獨特性彰顯與主體性宏揚的過程,因此課堂充盈著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與靈魂的感召。“小課堂,大智慧?!苯處熞氚颜n上好,需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教育智慧。教師要善于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汲取靈感,要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不斷提煉新見解、新觀點、新方法。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借鑒交流,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維枯竭,才能使自己源源不斷地擁有智慧的靈感。
教師應追求富足的教育人生。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彼枷氲膫ゴ笤从诰竦淖非螅覀兠恳晃唤處煻紤撌蔷竦淖非笳?。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先生說:“盡管客觀世界五光十色,變幻莫測,希臘古代哲學家曾經說過,對于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對于物質的追求,是追求平凡。千千萬萬的教師選擇的是蠟燭,永不熄滅的蠟燭,他們追求的是國家、民族、學生,追求的是精神、是神圣。教師的可敬,在于他們選擇了一條永遠的光輝的道路??赡芙K其一生,教師也成不了百萬富翁,但他們是富足的。在這樣一個五光十色、變幻莫測的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難道不值得所有人為他們三鞠躬嗎?”讀書是通向精神世界的橋梁。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人類的精神高峰是沒有辦法跨越的,只有通過閱讀才能跨過去?!弊x書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啟迪人的智慧,擴大人的視野,增強人的能力,豐富人的情感,磨煉人的意志,提高人的閱歷;讀書可以開啟人性中生命的自覺,一個對生命有了高度自覺的人,才會成為主動追求提升“生命境界”的“大寫”的人。思考是攀登精神境界的階梯。思考是一塊巨大的磁鐵,能把人類的智慧吸進你的大腦。教師一定要學會思考,從先哲的經典里獲取豐盈的思想和智慧的哲理,從大家的作品中品味人生的真諦和精神的財富。教師要有一個獨立思考的精神世界,要視學校為“圣地”,視同事為同伴,視學生為親子,視課堂為學堂,視問題為財富,視教學情境為研究現(xiàn)場,認真分析教學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認真總結教學中的每一個經驗,認真反思教學中的每一個得失,這樣才能不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才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才能不斷體驗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安貧樂道的教師形象受到嚴峻挑戰(zhàn),教師的經濟收入普遍不高,生活壓力相對較大,但教師的富足永遠不可能是金錢和物質財富,教師職業(yè)的“富足”,是指思想的富足,知識的富足,智慧的富足,精神的富足。
時代呼喚著“生命境界”的教師,時代呼喚著有更多的教師進入“生命境界”。一個追求“生命境界”的教師一定是張揚生命個性、展示生命活力、體悟生命意義的教師,一定是能夠“成事”、“成人”和“成己”的教師,一定是會“教方法”、“教狀態(tài)”和“教人生”的教師,也一定是由教書匠向教育家逐漸蛻變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