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李少展
三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衛(wèi)生狀況欠佳
|本刊記者/李少展
吃貨們不但要吃得方便,更要吃得放心。
拿什么衡量生鮮電商售賣的產品是否安全?作為衛(wèi)生要求嚴苛的生食產品,三文魚是一塊合適的試“鮮”石。
2015年10月,《消費者報道》向第三方權威機構送檢了天貓超市、天天果園、本來生活、順豐優(yōu)選和中糧我買網等5家生鮮電商售賣的三文魚,分別進行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沙門氏菌和金黃色葡萄球桿菌等安全指標的檢測。
結果顯示,受測產品均未檢出致病菌,但天貓超市、天天果園和本來生活三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卻在大腸菌群這一指標上表現(xiàn)不佳,衛(wèi)生狀況不理想。
之所以三文魚對衛(wèi)生要求更加嚴苛,是因為它容易感染致病菌,繼而危害食用者的身體健康。為此,本刊對三文魚的易染致病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進行了實驗室檢測。
由于國內目前尚無針對生食三文魚的國家標準,此次測評依據海南省地方標準DB 46 118-2008《生食三文魚、龍蝦衛(wèi)生標準》進行。結果顯示,5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均未檢出指定致病菌,這說明5家電商對于三文魚的安全把控基本過關。
不過在大腸菌群這一衛(wèi)生指標上,有3家電商售賣的三文魚都出了問題。
按照《生食三文魚、龍蝦衛(wèi)生標準》中“大腸菌群”上限值90MPN/100g要求,送檢的5電商售賣的三文魚中有3款超標,天天果園的智利三文魚刺身和本來生活的銘億三文魚刺身的“大腸菌群”指標均為430MPN/100g,天貓超市的智利冷凍帶皮三文魚段則為230MPN/100g。(如圖1)
“大腸菌群是具有衛(wèi)生學意義的指示指標,雖然并非致病菌,但很多食源性致病菌與大腸菌群的繁衍環(huán)境類似,大腸菌群超標會導致該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的風險增加。所以只要大腸菌群超標,就可以直接判定三文魚不合格了?!焙D洗髮W食品學院副教授向東對本刊記者表示,他曾參與海南省《生食三文魚、龍蝦衛(wèi)生標準》的制定。
“大腸菌群本身未必致病,因為沒有人能回答有多少大腸菌群可能吃出毛病。值得注意的是,大腸菌群的檢測值是一個概數(shù),和實際值可能會有差距。比如430MPN/100g意味著實際值在70到2100之間,但以430概率最大。”食品安全博士鐘凱則告訴本刊記者。
不過向東提醒消費者,“大腸菌群數(shù)過多的三文魚如果未發(fā)生腐敗,在色澤、氣味、手感上與未超標的三文魚并沒有區(qū)別,消費者不可能僅僅通過感官來判斷三文魚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消費者不經烹飪直接生食,可能會出現(xiàn)問題?!?/p>
針對本刊測試結果,天貓超市生鮮經營商“易果生鮮”向本刊出示了該款三文魚的供應商資質和檢測報告,并認為其所售賣的智利冷凍帶皮三文魚段為“非生食用”,不適用《生食三文魚、龍蝦衛(wèi)生標準》。
但本刊記者并沒有在其網頁或外包裝袋上發(fā)現(xiàn)不能生食的任何說明或提示。
天天果園的處理方式則更負責。其公關經理高萌回復本刊稱,在得知其出售三文魚檢出大腸菌群超標后,已經第一時間做出了下架處理,同時將產品送至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待確認沒有問題后才會重新上架。
對于這些電商來說,如何去避免再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這需要找出大腸菌群超標的原因。
向東認為,大腸菌群超標可能源自于生產加工流程。加工的刀具、用水和加工環(huán)境不衛(wèi)生,加工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等,都有可能導致預包裝的三文魚大腸菌群超標。
天貓超市生鮮頻道經營者易果生鮮回復本刊稱,“導致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應該是二次污染,如加工器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操作人員在上完衛(wèi)生間后洗手不徹底,個人衛(wèi)生狀況不達標會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衛(wèi)生狀況?!?/p>
“除營業(yè)證照和必要的產品第三方檢測報告外,本來生活在供應商準入、收貨檢測、分揀加工到冷鏈出貨配送,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北緛砩畹钠房夭块T負責人告訴本刊記者,但他同時坦承,最后一公里環(huán)節(jié)是所有電商都難以邁過的坎。目前生鮮電商剛剛興盛,冷鏈配送環(huán)節(jié)發(fā)生變數(shù)也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