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靜
摘 要:當今是一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什么都要求快,地鐵要快,經濟要快,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也變得快起來,為了追求高效,教師教學步伐走得很快,在學生概念模糊不清的情況下繼續(xù)教學,導致學生越學越難,越學越無趣。靜下心來思考,教師的步伐是否太快了一些,可否慢一些。
關鍵詞:數(shù)學學習;有效教學;慢教學
隨著快節(jié)奏生活給人帶來的不適,“慢生活”正在悄然進入人們的視線,人們希望前進的步伐稍微慢一些才能欣賞沿途的美景。教學也需要教師慢下來,讓學生能夠欣賞到沿途的“美景”。數(shù)學是一門思維性和方法性很強的學科,要讓數(shù)學的思想貫穿于課堂的始末,滲透到每一個教學元素中,教學就一定要“慢”下來,一旦教得太快,學生的自主思考時間必定會減少,對數(shù)學的理解也更加困難,因此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慢下來。
一、數(shù)學知識中必要的“慢”
由于數(shù)學知識的一些特殊性,很多知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分析、概括這樣一個探索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并不是直接把一個公式、一個定義交給學生,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能夠掌握,并理解方法,他們需要時間思考、理解,然后內化知識,這時就要慢下來。
1.帶著疑問下課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上課時都會問一個看似無用的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疑惑。問完這個問題,很多老師就直接一帶而過,或者走個形式就結束了一節(jié)課,好像問了這個問題就表示這節(jié)課上完了一樣。其實,在問了這樣的問題之后并不意味著這節(jié)課結束了,反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在教學時如果真得把這個問題用好了,那么學生的收獲肯定不止那么一點點。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計算中,其實很多學生通過這一節(jié)課并不能很好地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對于為什么要把百位上除下來的余數(shù)和十位合起來再去除以除數(shù),學生并不能說出所以然,因此算法的掌握中還是存在較大問題的。而本人在教學這一內容時,則是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后,請學生回答“我學會了什么”,說一說計算過程,趁機提出大部分學生的疑問“為什么要這樣算,這樣算表示的是什么”。盡管在課堂上教師反復強調要這樣算,為什么要這樣算,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困難還是很大的,他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把這樣一個問題留下來,請學生做課堂作業(yè)、回家作業(yè)的時候思考,并在第二天的新課前5分鐘通過學生討論解決這個問題。
把問題帶到課后,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慢慢去探索思考,比在課堂上急急忙忙地再一次強調算理效果好得多。因為學生就像一塊海綿,每次只能吸那么多的水,水太多根本吸不進來,只有把水擠干,才能再一次去吸水。而這個擠干水的過程,僅靠課堂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帶著問題下課,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帶著問題上課
一些概念課其實可以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知道我要學什么,對于這些內容我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是需要了解的以及我不了解的是什么。學生有了充分的準備,再帶著問題上課,在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教學“平均數(shù)”這一概念性的問題時,提前告訴學生接下去要學習平均數(shù),對于平均數(shù)你想知道一些什么,讓學生提前思考這樣的問題,在教學新課時,教師就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重難點,調整教學節(jié)奏,哪些內容需要放慢腳步慢慢講解、重點理解;哪些內容可以一帶而過、理解就行。
二、數(shù)學教學中必要的“慢”
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果追求快節(jié)奏的教學,很多知識學生會處于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可能一些知識再給一些時間就能完全搞懂,而教師上得太快,學生來不及理解,放在一旁,等再想想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無從下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放慢腳步。
1.課堂提問慢一些
教室是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場所,而所有的這些互動都發(fā)生在課堂上,這些互動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內化知識,甚至大膽猜想知識、驗證猜想。而師生間的互動通常以提問為主,曾幾何時發(fā)現(xiàn)課堂上舉手的學生越來越少,課堂變成了教師在唱獨角戲,這樣的課堂并不見得有多精彩,但學生一定是沒有經過思考的。因此,提出的問題要慢一些回答,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
特級教師徐長青曾經在一個講座中說過:“我所有的課堂提問,都一定會停頓7秒,然后再請學生回答,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可能性?!钡拇_,在他的課堂上會看到由一開始拘謹不敢舉手到課末爭相舉手的場景。雖然我們可能不能像他一樣幽默風趣,但我們能做到的是保持一個問題的時長性,讓每一個問題都能夠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思考。
2.課堂語言慢一些
很多事實表明,當一個人說話特別快時,周圍的人也會不自覺地加快說話的速度,而一加快說話的速度,很多時候就會造成說的比想的快,說些什么自己也不清楚。而數(shù)學忌諱的就是說得太快,而想得太慢,數(shù)學學習是需要沉淀的,是需要長時間嚴謹?shù)厮伎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放慢速度,放慢課堂語。
教師的課堂語言是師生互動的一個重要方式,當課堂語言慢而清晰時,學生接受的信息是完整的;數(shù)學教師的語言不僅要清晰而且要精簡,因此在課堂上更要把話說得慢一些。例如,上海市特級教師潘小明老師,他的課堂語言是溫和而緩慢的,但他能夠抓住學生的心,因為他把每一個問題問得都很清楚,學生清楚地理解老師問了什么,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因此學生一直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
3.概念內容教學慢一些
一些概念性的內容,教師通常會上得比較慢,把節(jié)奏拖得很慢,認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得更好。其實不然,當教師把節(jié)奏拖得很慢時必定會造成學生懶散,做小動作開小差的行為,因為節(jié)奏太慢,學生無事可做。因此,概念性的內容教學慢一些,指的并不是把節(jié)奏放得很慢,而是抓住重點需要理解的,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
例如,賁永林老師在2013年上“圓的認識”一課時,他的課堂節(jié)奏并不是很快,相對來說有一些慢的,但并不代表他這節(jié)課一直很慢,圓心、直徑、半徑的概念都是由學生說出,并快速出示的,出示這些概念時,則是通過問題,不斷地引發(fā)學生思考、辯論,從而讓學生有事可做,黑板上學生演示畫圓時,底下的學生也并不是無事可做,而是在觀察并思考他是怎么畫的。在探索圓的一些性質的時候,則是讓學生自己充分嘗試后討論、驗證自己的猜想,這一過程并不快,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直在思考、表達,因此這節(jié)看似節(jié)奏不快的課處理了很多需要處理的問題。
三、數(shù)學技能學習中必要的“慢”
在數(shù)學學習中,學生會形成并掌握各種各樣的技能,在這些技能的學習中教師也要注意慢一些,讓學生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掌握這些技能,并能熟練運用這些技能。這些學習技能就像學生學習使用筷子一樣,需要反復地練習,不斷地改進方法,這一過程就要求教師有耐心,慢慢來。
例如,審題技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一個技能,它是在學生不斷的練習中逐漸摸索出來的技能,這個技能是需要長時間的探索和掌握的。審題是解題的基礎,審題就要有“審”的態(tài)度,要認真嚴格,慢些讀題,理清條件、結論以及含義,抓住題中重要詞句。這一審題的要求是在不斷的練習中慢慢滲透進學生的思想中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老師一說,學生就能掌握的,這就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等待。
總之,數(shù)學教學是一個需要等待的過程,需要教師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慢慢等待學生成長的過程,也是需要教師慢慢引導學生正確思考的過程,它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讓我們享受慢教育,以更加從容的態(tài)度,來享受生命中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來分享經驗和創(chuàng)造經驗。
參考文獻:
[1]陳杰.有效教學觀下數(shù)學課堂的“慢”思考[J].廣西教育,2003(05).
[2]林風.數(shù)學教學要講究“慢”教學[J].中國數(shù)學教育,2012(11).
[3]李潤泉.數(shù)學課堂教學“慢”的藝術[J].寧夏教育,2011(11).
[4]楊小薇.期待一種從容、舒緩、優(yōu)雅的教育[J].江蘇教育,2010(1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