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清
“從他的外表一點都看不出他是一個勇猛善戰(zhàn)的指揮員和身經百戰(zhàn)的戰(zhàn)略家。相反,他看上去像一位普通的父親,在干完一天艱苦而又令人滿意的工作之后,回到家中,解開鈕扣斜靠在椅子上休息,談起話來面帶安詳?shù)奈⑿?,充滿成熟而又淳樸的智慧。”
美國聯(lián)合社記者愛潑斯坦曾這樣形容他。
他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國十大元帥之首朱德同志。一個同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一起,用他們的理想、智慧和意志影響了20世紀20年代之后,占人類五分之一蒼生命運的傳奇人物,被譽為中國“紅軍之父”。
回溯抗戰(zhàn)歷史,不能不追念這位剛毅而又慈祥的老前輩??谷諔?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朱德同志懷著“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復我河山,保我民族”的決心,率領抗日將士揮師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他堅決執(zhí)行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團結抗戰(zhàn),力挽狂瀾,為挺進敵后、開辟華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之際,為了走進朱德元帥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珍貴歷史故事,記者來到空軍指揮學院,采訪了朱德元帥嫡孫,原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朱和平少將。
今年63歲的朱和平少將,身著筆挺的空軍軍裝,一言一行無不透露出軍人的正氣與豪邁。他是中國預警與電子戰(zhàn)專家,曾獲多項國家和軍隊科技進步獎、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五次,撰寫多部軍事學術專論。在他的參與下,中國軍用電子技術,特別是雷達裝備、預警機技術趕上世界先進水準。
采訪中,朱和平少將回憶往事,將抗日烽火中爺爺英勇抗敵的故事,他與抗日根據地工農之間的相處細節(jié)以及家庭的溫馨往事娓娓道來,在這個寧靜的夏日午后,為我們展開了一幕幕時而波瀾壯闊,時而親切溫暖的歷史畫卷……
今年是中日《馬關條約》簽訂120周年,也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回顧中國近代中日之間最重要的兩場戰(zhàn)爭,許多歷史啟迪值得思考。甲午戰(zhàn)爭,雙方軍事、經濟實力相差無幾,一邊倒的慘敗,直接導致中國全面衰落;而抗日戰(zhàn)爭,日本年GDP 69億美元,580萬噸鋼,中國年GDP 13.6億美元,4萬噸鋼。國民黨組織了22會戰(zhàn),負多勝少,這是當時中日之間實力的體現(xiàn)。經過長達14年的艱難奮戰(zhàn),取得最終勝利。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政治上的勝利,更是全民族精神上的勝利!
百年沉淪中的中華民族為什么能夠覺醒?全民抗戰(zhàn)是人民戰(zhàn)爭,只有人民戰(zhàn)爭才能喚起整個民族的覺醒。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全面抗戰(zhàn)開始。7月14日這天,爺爺壯懷激烈,揮筆卸下率部隊出師抗日的誓言。
“我輩皆黃帝子孫,華族胄裔,生當其時,身負干戈,不能驅逐日寇出中國,何以為人!我們誓率全體紅軍,聯(lián)合友軍,即日開赴前線,與日寇決一死戰(zhàn),復我河山,保我民族,保衛(wèi)國家,是我天職!”
1937年9月爺爺率八路軍3萬多將士東渡黃河參加山西抗戰(zhàn)。一進山西就加入了慘烈的太原會戰(zhàn),在平型關、忻口、娘子關等戰(zhàn)役中,八路軍英勇善戰(zhàn),初戰(zhàn)告捷。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陷,國民黨開始全線撤退。
在此危難之際,1938年3月2日、7日,爺爺和彭德懷兩次致電中央,說服了中央使八路軍總部不僅不撤退,反而向東挺近至太行山脈,就近指揮山西和華北的敵后抗戰(zhàn)。最大限度地遲滯了日軍西進的戰(zhàn)略意圖,最終穩(wěn)定了山西戰(zhàn)局。
在民族危難之刻,國共雙方這“一退一進”,讓老百姓看清了誰是最可依靠的人。到1940年5月爺爺布置完“百團大戰(zhàn)”作戰(zhàn)方案,返回延安時,短短的2年10個月的時間,八路軍已發(fā)展到40萬人。整個抗戰(zhàn)期間,僅山西人民就有70萬人參加八路軍,支前民兵和自衛(wèi)隊達到500萬人,這就是人民的選擇!
爺爺對抗戰(zhàn)的貢獻,體現(xiàn)在六個方面。一是在長征中從通道會議、遵義會議到扎西會議,糾正錯誤路線,形成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二是同張國燾斗爭,他率二、四方面軍北上,實現(xiàn)了三大主力會師;三是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堅決指引統(tǒng)一戰(zhàn)線;四是說服中央,在太原失守后,堅持敵后游擊戰(zhàn),堅持持久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針,1937年9月至1940年5月,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由3萬人發(fā)展到40萬人;五是為適應長期作戰(zhàn)的需要,組建了八路軍流動工作團,也被譽為“馱在驢背上的兵工廠”;六是開創(chuàng)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斗爭中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今天,我們在中國這樣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沒有先例。我們仍在探索,仍然需要這種力量。
我們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共同富裕。仍然需要全民族的覺醒!一個貪圖享樂,人心渙散的民族是不可能強大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提是中華民族的覺醒!
我們共產黨人,仍然要時刻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緊緊地和人民在一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
爺爺很少講自己的功勞。他常說:“功是誰的?是戰(zhàn)士和工人、農民的。領導人不經過他們,就一點功也沒有。比如我是總司令,有時把我當作他們的代表,把他們的功掛在我的名字上,如果我因此就夸功,那豈不可笑!不經過工農群眾,哪里來的功!”
爺爺時刻惦記的是在戰(zhàn)爭年代幫助過他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如:當年在延安和他一起搞大生產的楊步浩,曾主動為爺爺交了一石糧食。1971年來京,爺爺主動請他來家里吃飯、拉家常。還有張思德、黃繼光等英雄的母親等,都曾受到爺爺?shù)臒崆榻哟@些我都親眼所見。
爺爺朱德作為八路軍總司令,在山西抗戰(zhàn)前線,面對日寇的重重包圍和反復掃蕩,身邊最多也有幾百人的警衛(wèi)分隊,最少時才幾十人,他多次從敵人的眼皮底下來去自如,為什么能這樣從容?后來,當我有機會來到他當年戰(zhàn)斗和生活過的地方,答案一目了然。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話:“我在人民群眾中是最安全的?!?/p>
1939年7月,爺爺率部隊來到武鄉(xiāng)一代。他提出“三不爭”的規(guī)定,不與老百姓爭糧吃,不與老百姓爭房住,不與老百姓爭水喝。他到磚壁村,住在李五斤家,聽說他家媳婦要生孩子,就主動把正房讓給房東,自己住東南房(倉庫);磚壁村一帶缺水,爺爺就帶領戰(zhàn)士們幫老鄉(xiāng)打了兩口井,解決了老百姓生活的難題。據奶奶回憶:一天爺爺開完會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位老漢推碾子推不動,就過去幫他。兩人一邊推一邊拉家常。推完,又幫他送到家里,老人請他喝水,還要留他吃飯,他都謝絕了。老漢問他是什么長官,姓什么?爺爺說:“我是個當兵的,你就叫我老朱吧!”老漢為爺爺?shù)囊黄\意所感動,加上爺爺樸素的裝束,就信以為真,以后一見面,就喊他“老朱”!過了很久,那老漢才弄清楚,他竟然是八路軍的總司令。
1938年2月24日,爺爺僅率領八路軍總部和兩個連200余名警衛(wèi)戰(zhàn)士與日軍苫迷地旅團在山西古縣府城鎮(zhèn)(今安澤縣縣城)相遇。為了爭取時間,使當時山西省臨汾數(shù)萬軍民安全轉移。爺爺親率這兩個連頑強阻擊日軍3000多主力部隊三天之久。當時在總部親身經歷這場驚心動魄遭遇戰(zhàn)的陸定一評價爺爺:“當危難到來的時候,他就表現(xiàn)出革命軍人的真價值。他堅如磐石,定如山岳……為人之所不敢為,行人之所不敢行?!?/p>
一支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中的軍隊,必然會得到老百姓的真心擁護和全力支持,這就是日本侵略軍和國民黨部隊打不過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深刻原因。
國共合作后,1937年9月5日,爺爺率八路軍總部向山西前線出發(fā)的前一天,在陜北云陽鎮(zhèn)給陳玉珍奶奶(爺爺?shù)牡诙环蛉耍懥朔謩e10年后的第一封家信,詢問家中情況。陳玉珍奶奶接到爺爺?shù)男藕螅⒓椿亓诵?,爺爺接信時已在華北的五臺山前線。當日,爺爺給陳玉珍奶奶寫了第二封家信,并在信中明確提出了希望陳玉珍奶奶將自己唯一的兒子朱琦“以好設法培養(yǎng)他們上革命前線,決不要誤此光陰。”
在10年內戰(zhàn)中,陳玉珍奶奶帶著我父親歷盡艱難躲過了蔣介石的“追殺”,剛剛取得聯(lián)系,爺爺即要求自己的兒子要抓住抗日救國這個“歷史機遇”,盡快上戰(zhàn)場殺敵立功、精忠報國,決不要誤此光陰!
在中華民族最緊急、最危難的時刻,我們共產黨人帶領自己的親人挺身而出,這就是領導力和感召力!
我父親朱琦此時已20歲出頭,他毅然聽從爺爺?shù)恼賳颈几把影?,經中央黨校培訓后入黨,1938年便東渡黃河到山西120師參加抗日作戰(zhàn),曾任120師司令部直屬通訊隊隊長。1943年11月,在山西戰(zhàn)斗了5年的父親在山西方山縣一次突破敵人封鎖線的戰(zhàn)斗中,被敵人的機槍打傷了左腿,成了三等甲級殘廢軍人,就此離開了山西抗戰(zhàn)前線,回到延安養(yǎng)傷并轉到抗大七分校工作。
爺爺率領八路軍出征時,奶奶康克清還在延安抗大第二期學習。1937年9月底她剛一畢業(yè),就申請到山西抗戰(zhàn)前線與爺爺并肩戰(zhàn)斗。獲得批準后她激動萬分,與馬海德一生、斯諾夫人等一行十幾個人同行奔赴山西抗日前線。經過艱難行軍,在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南茹村與爺爺會合。1939年2月,在奶奶、浦安修、李伯釗等人的倡議下,成立了晉東南婦女抗日救國總會,奶奶擔任了名譽會長。在成立大會上,爺爺親自講了話。晉東南婦女抗日救國總會的成立有力地支援了前線,使日本侵略者在山西陷入了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山西抗戰(zhàn)的歷史再一次印證了:“戰(zhàn)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p>
在抗戰(zhàn)期間,我家有三位親人犧牲。在抗戰(zhàn)中,像我們這樣的家庭有很多。正是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千千萬萬個家庭“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zhàn)場。”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意志凝聚在一起,高舉民族解放的大旗,實現(xiàn)了真正的覺醒。
1937年11月6日,爺爺又寫了第三封信給陳玉珍奶奶。信中提到:
——“十年來的家中破產、凋零、死亡、流亡、旱災、兵災,實不成樣子。我早已看到封建社會之破產,這是當然的結果?!?/p>
——“惟兩老母(爺爺?shù)纳负宛B(yǎng)母)均80,尚在餓飯中,實不忍聞。望你將南溪書籍全賣及產業(yè)賣去一部,接濟兩母千元以內,至少400元以上的款,以終余年。望千萬辦到。”
爺爺在抗日前線山西洪洞縣,悄悄地寫信向當年滇軍部下,好友戴與齡先生求助。信中寫道:“我家中近況,頗為寒落,亦破產時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顧及他們。唯家中有兩位母親……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想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shù)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貳佰元中幣。……”
抗戰(zhàn)期間,爺爺作為第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八路軍總司令,和普通士兵過著同樣的生活。戴與齡接信后才知道,爺爺這位令日寇聞風喪膽的八路軍總司令竟如此清廉,連救助老母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內心感動不已。當即籌足200元,送到爺爺?shù)睦霞摇?/p>
1969年我初中畢業(yè),在首鋼當了名工人。但我一直想當兵。我跟爺爺說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卻遭到了爺爺?shù)呐u,說我是“見異思遷”。
鋼鐵行業(yè)是國家的支柱行業(yè),新中國成立后爺爺去過20多次首鋼,他希望我能夠在這個行業(yè)為國家做貢獻。他并不是反對我參軍,而是反對見異思遷的想法。所以后來我拿到入伍通知后,他也沒有反對,并找我談了一次話。
他說:“我希望你能繼承我獻身革命的思想,而不希望你追求有我這么高的地位。我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專業(yè),有門技術,比如你原來在工廠,就是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在哪里有技術,接觸社會多,學習的條件也好,可你偏偏要去當兵,我看這里多少有些其他因素……”“不要只想著當官,要像一個普通工人,農民、士兵那樣,做一個干實事,對社會有實際貢獻的人?!?/p>
爺爺當年送父親上前線,是因為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時刻,上戰(zhàn)場就是報效祖國的最好方式。而現(xiàn)在是和平時期,國家最需要的是現(xiàn)代化的建設人才。爺爺很重視鋼鐵工業(yè),一生視察首鋼20多次。成為建設祖國有用的人才,就是報效祖國最好的路徑。
爺爺是一位寬厚慈祥的長者。但在我眼中,爺爺十分嚴格,他更多地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教育和影響我們。他老人家經常要求我們“老百姓怎樣生活,你們就怎樣生活”。爺爺還對我說:“為什么對你要求嚴,因為你是我的孫子……?!?/p>
我們家里有個不成文的家規(guī):“不準搭乘他使用的汽車;不準親友相求;不準講究享樂。”
1976年7月,爺爺臨終前,對我們后代留下的最后一句話是“要做無產階級”。他給我們留下的最后一幅題詞:“革命到底(1975年3月6日)”。
爺爺對我一生最大的影響,就是鼓勵我走上了“科技強軍”的道路。
諸如爺爺?shù)壤弦惠吀锩?,在偉大抗日?zhàn)爭中表現(xiàn)出來的這些精神風范,集中體現(xiàn)了共產黨人的堅強黨性和崇高品格,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這些精神,既是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組成部分,也是對偉大抗戰(zhàn)精神的生動詮釋,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