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曾有這樣一個世交,其家的子弟已經位列封疆大吏了,過年時,打發(fā)仆人將一千兩銀子送到劉統勛的府上,以示親切慰問,從而進一步增進兩家的感情。劉統勛遂將其仆人叫到自己面前,誠懇地對他說:“你家主人和我們是世交了,一年到頭來看看我,‘其名甚正,此近心厚誼之舉,令我非常感動,請你代表我向你家主人表示深深的謝意。可是我現在身為宰相,朝廷給我的俸祿足夠我生活所用了,回去轉告你家主子,將這筆錢送給那些生活困難的老朋友比放在我這里更有意義!”回絕理由入情入理,態(tài)度堅決沒有余地,但話說得得體,講究策略,既光明正大,又不傷人自尊??墒菍嶂杂谧咄衢T邪道的人就是另一種方式了,有個靠拿錢買了個官當的人于夜深之時前來叩門,劉統勛知其必有不可告人之事,遂拒而不見,等到第二天上朝時,就在會議廳(政事堂)當著全體大臣們的面將這個人叫到跟前,對他說:“深更半夜去叩他人之門,這不是正人君子的作派。你有什么事情,不妨當眾說出,就算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沒關系,正可以讓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個人一句話也沒說,臉紅紅地,低著頭就溜了出去。從此,再也沒人敢自討沒趣,自取其辱了。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劉統勛受命主持大考,舉子褚筠心本來憑借自己的實力絕對可以有非常不錯的成績,可是他怕考不了前三名,于是就將自己所擬的對策抄出開頭的三十余行送到劉統勛的門下,按說,這并非褚舉子的新發(fā)明,當時就是這樣的風氣,幾乎每個人都這樣,可是劉統勛不吃這一套,這就是在雅的名義下的投機取巧,鉆刺邪謀,因而考試結果不但未能如其所愿,反而因之弄巧成拙吃了虧。閱卷時,劉統勛先找出褚筠心之卷,對著所有考官說:“這是我原來所聘請在家修書的褚筠心之卷?!比缓螅还芷湮恼聦懙枚嗝淳?,也不容進入前十名,只將其放在第十一的位置。
劉統勛經常奉命遠出,每行則輕車簡從,只帶兩個仆人,這樣目標小,不惹人關注,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只是“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以至好多人根本想不到這就是可以前呼后擁坐八抬大轎的朝廷命官、當朝宰相。他到了各地衙門的旅館后,首先安排仆人住在后邊的房間,他住在前邊。吃飯時,他先吃,之后,叫來兩位仆人吃,仆人吃完后回到自己房間,馬上招呼服務員進來收拾干凈。然后就是或一心不二地處理公務,需要哪個人,即刻讓仆人傳喚,需要盡快辦理什么公事,隨時傳令當地衙門去辦;或在房間內來回踱步,思考問題,夜深人靜感到疲倦時躺下休息,其間絕不與任何無關之人相見,哪個想追蹤逐影鉆他的“刺”,想都不要想。
倘若自家的籬笆扎得不嚴,任憑別人鉆來鉆去,自己的防線必然千瘡百孔形同虛設。別人來打探朝廷機密消息時,泄露不泄露?別人請托謀私之事應承不應承?朋友、故交拜托枉法之事,辦理不辦理?但凡這樣不走前門的事情有幾件是光明磊落“無不可對人言”的?幾乎都可以與鬼鬼祟祟掛上鉤,也就是說,幾乎都是與朝廷律法、人間正道水火不相容的歪門邪道,應來應去、辦來辦去的結果是什么恐怕不用想都能知道。對這種雞鳴狗盜般的行徑,劉統勛素來痛恨至極,因而他一概堅拒,不留半點死角,以“正”為立身之本,擎正旗,行正道,樹正氣,執(zhí)正義。他深知,邪不勝正,且歷來如此。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