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丹
郭璞注《爾雅》中的“展轉相訓”初探
■向丹丹
“展轉相訓“作為郭注《爾雅》《方言》中多次出現的新術語,郭注或云“轉相訓”,或云“互相訓”,或云“轉相解”,或云“互相釋”等等。本文以郭注《爾雅》篇中數次出現的“展轉相訓”為探討對象,初步分析其來源、依據等。
“爾雅一書,是訓詁最早之書。類于爾雅之著作,其書頗多。然斷不能以爾雅為訓詁之中心。爾雅之訓詁,論其范圍,亦不過經傳注疏之附庸,但是自來言訓詁者,皆集中于爾雅”。訓詁之學,始于爾雅。爾雅之學,始于郭璞?,F存完整的爾雅注本以郭璞為最早。郭璞“不揆梼昧,少而習焉,沉研鉆極,二九載矣……博關群言“花費十八年功夫完成了爾雅郭注,并創(chuàng)新了許多訓詁術語。郭注中創(chuàng)造的”反訓“、”語轉“、”輕重“、”轉相訓“、”互相訓“等術語對后世訓詁學影響深遠。
“展轉相訓“作為郭注《爾雅》《方言》中多次出現的新術語,郭注或云“轉相訓”,或云“互相訓”,或云“轉相解”,或云“互相釋”等等。真正最早使用“展轉相訓“一詞的是唐代孔穎達的《五經正義》:
○正義曰:《玉藻》說深衣之制云:“袂可以回肘?!薄夺屧b》云:“由,用也。自,由也?!闭罐D相訓,是自為用也。《毛詩正義》
○正義曰:《釋詁》云:“介,右也。右,助也?!闭罐D相訓,是介為助也?!睹娬x》
○正義曰:“自,率也”者,按《爾雅釋詁》文“率,自也”。展轉相訓,是自得為率?!抖Y記正義》
由于“轉相訓”、“互相訓”都是同義相訓的方法進行注釋,故合并稱為“展轉相訓”?!罢罐D相訓,就是在一個釋條中對被釋詞訓而又訓,或深化其義訓,或點明其義訓?!?/p>
郭注《爾雅》中則有以下數例:
1、轉相訓。用A字釋B、C二字,在另一處又出現了用B字釋C字,郭璞在注書的過程中稱這種現象為“轉相訓”。如:
①“允、孚、亶、展、諶、誠、亮、詢,信也。”“展、諶、允、慎、亶,誠也?!惫ⅲ骸稗D相訓也?!?/p>
②“粵、于、爰,曰也?!薄半肌⒒?,于也?!惫ⅲ骸稗D相訓?!?/p>
③“永、悠、迥、違、遐、逷、闊,遠也?!薄坝?、悠、迥、遠,遐也。”郭注:“遐亦遠也,轉相訓。”
④犯、奢、果、毅、剋、捷、功、肩、堪,勝也。勝、肩、戡、劉、殺,克也。郭注:“轉相訓耳?!?/p>
2、互相訓。用A字釋B字,在另一處又出現用C字釋B字。郭璞在注書的過程中稱這種現象為“互相訓”如:
⑤“伊,維也。”“伊、維,侯也?!惫ⅲ骸盎ハ嘤枴!?/p>
⑥“煽,熾也。熾,盛也?!惫ⅲ骸盎ハ嘤??!?/p>
3、反覆相訓。
⑦“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薄傲痢⒔?、尚,右也?!薄白?、右,亮也。”郭注:“反覆相訓,以盡其義?!?/p>
以上七例只是郭璞在注解中標注說明的訓條,未專門標注的闕而不論。
早在《莊子·齊物論》中就有“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的互訓用例。“庸、用、通、得”四者是如何層層遞訓而解字義的呢。
用,《說文·用部》:用,可實行也?!灿弥畬俳詮挠?。
庸,《說文·用部》:庸,用也。
通,《說文·辵部》:通,達也。從辵甬聲。而甬又是“從馬(少一橫)用聲”
從“用、庸、通”三字的音聲相近相通,因聲求義,可推出三字的意義也有想通之處,故可相訓。
而在“允、孚、亶、展、諶、誠、亮、詢,信也?!薄罢?、諶、允、慎、亶,誠也?!敝袇s是由另外一種訓釋方式而構成“展轉相訓”。
“信,言語真實。引申為誠實,講信用,實在。
允,誠實,真實?!斗窖浴罚涸?,信也,齊魯之間曰允。
孚,信用?!对娊洝ご笱拧は挛洹罚河姥耘涿?,成王之孚。
亶,忠誠。引申為誠然,實在。
展,誠實?!斗窖浴罚赫?,信也。吳淮汭之間曰展。
諶,通‘訦’。誠實,講信用?!斗窖浴罚涸H,信也。燕代東齊曰訦。
亮,通‘諒’。誠實?!斗窖浴罚赫?,信也。衆(zhòng)信曰諒,周南、召南、魏之語也?!?/p>
詢,通‘恂’。相信,誠實。《方言》:恂,信也。宋衛(wèi)汝穎之間曰恂。
慎,謹慎,慎重。引申為誠實,實在?!对娊洝ば⊙拧で裳浴罚宏惶煲淹?,予慎無罪?!?/p>
綜觀同一條訓列內的各個單字的意義,我們能一目了然為何能多字同義。究其細微,本身意義相隔甚遠的兩個字之間之所以能訓釋,是因為有通假和引申存在,才使得它們在意義上有所關聯(lián)。
又如:“詔、亮、左、右、相,導也。”“詔、相、導、左、右、助,勴也。”“亮、介、尚,右也?!薄白?、右,亮也?!?/p>
“導,指導,教導,疏導。
詔,告戒,教導?!秴问洗呵铩浴罚涸复笸踔运麄冊t之。
亮,通“涼”。輔佐?!睹姟分小洞笱拧ご竺鳌罚簺霰宋渫??!夺屛摹氛f《韓詩》作“亮彼武王”。
左,‘佐’的本字。輔助,佐助。
右,‘右’的本字。幫助,贊助?!吨芤住ぬ┫蟆罚狠o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相,輔佐,扶助。
勴,贊助。[案]根據《爾雅》釋詞條例,訓釋詞當為常用詞?!畡怼巧ё?,應在‘助’之上。
介,傳賓主之言人。引申為佐助。
尚,尊崇。引申為輔佐?!?/p>
對比前文,“亮”在“亮,信也”與“亮,導也”中雖是字形相同,但各自的通假字和意義卻相去萬里。同時“左”“右”二字是分別與“佐”“佑”為古今字的關系,才有了“輔助”之義。
所以“展轉相訓”一詞,只是對《爾雅》中一些反復輾轉相互訓釋在形式上的概括,歸根結底還是訓釋詞之間在意義上有相通之處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而意義相通相近則是通過字音、字形和字義實現的。
文字的孳乳很大原因是概念和意義表達的需要,但文字數量的無限增加勢必會帶來諸多不便,適得其反。所以“展轉相訓”這一方法在意義上相互融會貫通能夠一定程度上抑制不良情況的發(fā)生。胡樸安在《中國訓詁學史》中提到:“遹、遵、率、循、訓自。遹、遵、率、自又訓循。郝懿行所謂展轉相訓也。以此例推之。法、則、刑、范、律訓常。刑、范、辟、律、矩、則、常又訓法。允、亶、展、諶、誠訓信。展、諶、允、亶、信又訓誠。永、悠、迥、遐訓遠。永、悠、迥、遠又訓遐。克、肩、戡訓勝。肩、戡、勝又訓克。肅、遄、速、亟訓疾。逋、亟、遄、疾又訓速。如此展轉相訓,文字之用廣矣”。
另一方面,有的“展轉相訓”會顯得冗長繁瑣,作用不大。如文中所舉的例①④⑦,有異義的字可單獨列出進行訓釋,避免不必要的重復附綴。
《四庫全書總目》云:“璞時去漢未遠,……所見尚多古本,故所注多可據,后人雖迭為補正,然弘綱大旨,終不出其范圍?!毙蠒m在為《爾雅》注疏時,也肯定了郭璞的訓詁創(chuàng)新,繼續(xù)沿用“轉相訓”等訓詁詞語。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