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摘 要】學生作文大多題材老套,沒有鮮明的個性,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技能訓練,如何克服當前作文教與學的困境,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給我們的作文教學帶來了一泓清泉。用它來指導我們的作文教學實踐,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提升感受生活美的能力,進而產(chǎn)生表達、交流思想情感的需要,這樣的寫作對學生來說是愉快的和有意義的。
【關(guān)鍵詞】生活教育;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創(chuàng)設(shè)說話情境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社會即學校”,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因此教師要了解、引導、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結(jié)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如何改變學生寫作文時的困境,給學生的作文帶來一泓清泉,筆者有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一、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美
陶行知先生主張: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其中“做”是教和學的中心,也便是教育的中心。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比如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在水里學,水里教。否則,教自教,學自學,那么肯定教不會也學不成。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上,“做”即實際的寫作文,教師的作文指導如果只是單純的教給許多的技巧,比如如何開頭,如何結(jié)尾,如何選材等等,而學生對這方面的題材沒有真實體驗,那么這樣的“教”和“學”便都脫離了“做”這個中心。我曾指導一位學生寫一篇有關(guān)節(jié)日風俗的作文,開始她覺得沒有東西可寫,我就對她講:“元宵節(jié)馬上就到了,你可以去體會一下,然后再寫?!边^了幾天,她給我送來了一篇《小城夜色》的寫景作文,我就問她,這篇作文是怎么完成的。她說是晚上去了世博園燈會展之后回家寫的。我說你這篇游園類寫景作文能抒真情寫實感??梢娮魑囊獙懞?,親自體驗生活很重要。
體驗生活還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于缺乏“美”的眼光,導致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視無睹,以致“身在寶山不識寶”。有時,面對繽紛復(fù)雜的社會而美丑不分??梢哉f,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只要你用美的眼光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都能挖掘出美意。法國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p>
具體的訓練方法有:1.結(jié)合不同的季節(jié),帶領(lǐng)學生去觀察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如《春天的家鄉(xiāng)》、《夏天的田野》、《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飛雪》等。2.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到農(nóng)村體驗農(nóng)民的一日辛勞,收集農(nóng)民樸素的語言,通過調(diào)查采訪體會他們身上淳厚的鄉(xiāng)村美。3.創(chuàng)造親身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生活的自理能力,感受青春之美,如《一次集體郊游》、《獨自在家》……學生因為有了親身實踐,內(nèi)容就比較具體,感情也得以充分地流露。
因此,真正的讓學生體驗生活能引導學生聽見別人沒聽到的音,看到別人沒看到的景,悟出別人沒悟到的情,就能寫出別人沒寫過的文。這就要求在實踐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判斷力、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
二、思考生活,感悟人生
生活需要思考,人生需要感悟,最后才能變成感情飽滿的文字。生活是不容易的,生存是困難的,需要我們?nèi)タ朔?,人生遇到的困難越大越能激起人奮斗的勇氣。如司馬遷受宮刑而后發(fā)奮著書,終于寫成名垂千古的《史記》,屈原被放逐而后寫成愛國詩篇《離騷》。然而不是每個學生都能經(jīng)歷大的挫折,但是我們可以回憶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們都帶給了我們哪些思考,我們可以感悟到什么,每天堅持寫隨筆,記錄下自己一天的心情。做讀書筆記,過有計劃的生活,寸積銖累,厚積薄發(fā),堅持下去就會寫出情真意切的美文了。
三、演繹生活,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葉圣陶先生認為“說話訓練”是激勵學生“產(chǎn)生與發(fā)表的總樞紐”,教師只有抓住了這個“總樞紐”,才能有效的帶動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搭建一個說話的平臺,創(chuàng)設(shè)一個說話情境,為以后寫作文做好鋪墊。
為此我做了兩個方面的嘗試:
1.師生共同編寫課本劇,讓學生處于活生生的情感碰撞的熱烈境界,讓生活復(fù)活,思維生長,認知成熟,這樣學生就能夠自覺的進入那種使自己眼前一亮的精彩寫作境界中,繼而耳目一新。比如,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我和學生在“爬站臺”的細節(jié)中分別扮演父親和學生的角色,共同體會父親樸實而偉大的愛子深情,使師生感情化為一體,情感在學生靈魂深處奔騰,文思就如汨汨之泉涌,順暢而又自然,隨后我讓學生們寫自己的父親,抓住讓自己最感動的事跡來寫,寫出來的文章不僅語言優(yōu)美自然,富有個性,而且有效地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留下的不僅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記,生命的律動,抓住點滴靈感,嘗試激情寫作,催生出無窮的力量,真正起到作文育人的效果。正如心理學家蓋茲說的: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增強滿足的感覺,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2.在執(zhí)教《甜甜的泥土》課文時,我先給每人發(fā)了一塊糖,并且讓他們剝開吃,然后問糖的味道是什么,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甜的?!苯又矣肿穯枺骸拔闹袨槭裁粗v泥土也是甜的呢?”學生都能回答是主人公感到了媽媽的關(guān)愛。我接著提問:“你們感覺到媽媽的愛了嗎?你們想對媽媽說些什么嗎?用你們手中的筆寫下自己的心里話。”學生動筆寫心理話,五分鐘后,學生有的通過事例說出了媽媽對自己的愛,有的則說出了感謝媽媽的話,更讓我吃驚的是,平時最調(diào)皮的王亮竟然也給自己的后媽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媽媽,我永遠愛你!
總之,在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材料,用文字反映生活。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來指導我們的作文教學實踐,給學生以一泓清泉,不僅可以克服傳統(tǒng)作文教學中只注重寫作技能訓練的弊病,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教會學生熱愛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構(gòu)建生活作文教學的大課堂,讓學生在參與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中學作文、寫作文,就會讓每個學生愛上作文,會寫作文,寫出貼近生活和充滿真情實感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