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仰
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前列腺癌在歐美國家較為多發(fā)且致死率較高,在中國也位列腫瘤發(fā)病率第六位,病因與遺傳、年齡有較密切聯(lián)系[1]。前列腺癌的早期癥狀不明顯,一旦出現(xiàn)壓迫或轉(zhuǎn)移癥狀時,通常癌癥已處于中晚期,治療難度增大且效果不理想[2]。在臨床中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是最常用的前列腺癌標志物,但由于前列腺癌與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在PSA指標中存在交叉部分,且伴有合并癥時PSA指標也不近相同,在診斷中容易存在一定的誤差[3]。為了提高診斷的精確性,本次研究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3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5例,分析并探討前列腺癌與伴不同合并癥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間的差異,從而更好地對疾病進行診斷,提高患者預后。
選取2011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3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15例。前列腺癌患者平均年齡(64.34±11.43)歲,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年齡(55±10.21)歲。納入標準[4]:所有患者符合前列腺癌或前列腺增生的診斷標準。前列腺增生合并癥:急性尿潴留21例,尿路感染36例,前列腺炎17例;無合并癥41例。
采用放射免疫法對患者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進行檢測,分析不同組間總PSA(TPSA)的差異以及TPSA與游離PSA(FPSA)的比值[5]。
對結(jié)果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率的比較采取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判斷標準。
經(jīng)檢測,前列腺癌 TPSA <4.0 μg/L 0 例,≥4.0 ~10.0 μg/L 7 例,>10.0 μg/L 24 例;良性前列腺增生TPSA <4.0 μg/L 63 例,≥4.0 ~ 10.0 μg/L 35 例,>10.0 μg/L 17例。前列腺癌組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組相比,F(xiàn)PSA/TPSA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前列腺癌患者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PSA/TPSA對比(s)
表1 前列腺癌患者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PSA/TPSA對比(s)
TPSA/(μg·L-1)— —≥4.0 ~10.0 0.14 ±0.09 0.28 ±0.11 4.47 <0.05 t P<4.0 — 0.29 ±0.11 FPSA/TPSA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10.0 0.14 ±0.07 0.19 ±0.08 2.12 <0.05
前列腺癌患者 TPSA 為(61.2 ±27.5)μg/L,F(xiàn)PSA/TPSA為(0.14±0.03)。BPH 合并急性尿潴留組患者 TPSA 為(5.2 ±2.5)μg/L,F(xiàn)PSA/TPSA 為(0.26±0.05);BPH合并尿路感染組患者TPSA為(6.8±2.1)μg/L,F(xiàn)PSA/TPSA 為(0.24 ±0.06);BPH 合并前列腺炎患者 TPSA 為(8.3 ±5.4)μg/L,F(xiàn)PSA/TPSA 為(0.22±0.06);BPH 無合并癥組患者 TPSA 為(2.9 ±0.5)μg/L,F(xiàn)PSA/TPSA 為(0.27 ±0.05)。前列腺癌患者TPSA明顯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癥組,經(jīng)統(tǒng)計學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2。
表2 前列腺癌患者與伴不同合并癥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對比(s)
表2 前列腺癌患者與伴不同合并癥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對比(s)
注:*為與前列腺癌組比較,P<0.05。
無合并癥TPSA/(μg·L-1)61.2 ±27.5 5.2 ±2.5* 6.8 ±2.1* 8.3 ±5.4* 2.9 ±0.5組別 前列腺癌 BPH合并急性尿潴留 BPH合并尿路感染 BPH合并前列腺炎 BPH*FPSA/TPSA 0.14 ±0.03 0.26 ±0.05* 0.24 ±0.06* 0.22 ±0.06* 0.27 ±0.05*
前列腺癌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但由于其早期的高隱匿性導致一旦診斷明確,通常已經(jīng)進入中晚期,很難達到較好預后[6]。在臨床中,一直將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作為診斷良、惡性前列腺增生的最佳標準,但由于PSA是男性前列腺及尿道附近腺體分泌的一種單鏈多肽,在前列腺腺管中被激活成具有活性的PSA[7]。在人體血液中以復合物和游離形式存在,雖然組織特異性相對明顯,在非前列腺腺泡及腺管中并不存在,但并不是前列腺癌的特異性診斷指標[8]。有報道稱,許多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PSA指標在前列腺癌的PSA診斷數(shù)值范圍內(nèi),同時也有不少未在數(shù)值范圍內(nèi)的患者最終被確診為前列腺癌[9]。所以臨床中急需更加有效、精準的方法診斷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
為了進一步細致探究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液中PSA指標的相對差異,在本次研究中將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進一步細化,將其合并不同疾病單獨分類成組,然后進行不同組間總PSA(TPSA)的差異以及TPSA與游離PSA(FPSA)的比值分析,以便為日后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多的數(shù)據(jù)診斷依據(jù)。前列腺癌患者 TPSA 為(61.2 ±27.5)μg/L,BPH 合并急性尿潴留組患者 TPSA 為(5.2±2.5)μg/L,BPH 合并尿路感染組患者 TPSA 為(6.8±2.1)μg/L,BPH 合并前列腺炎患者 TPSA 為(8.3±5.4)μg/L,BPH 無合并癥組患者TPSA 為(2.9±0.5)μg/L。前列腺癌患者 TPSA 明顯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癥組(P<0.05)。由于PSA是由前列腺腺體及其周圍上皮分泌的一種蛋白,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時,PSA也會升高[10]。有文獻曾提及,PSA的增加與前列腺增生類型明顯相關,同時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伴有其他合并癥時,PSA升高程度會有所不同,而本文結(jié)果也正是驗證了這一點[11]。當患者伴有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時患者體內(nèi)TPSA值較無合并癥組相對升高,但均未超過前列腺癌組患者,這一點與部分研究結(jié)果不符,本文分析可能與患者數(shù)據(jù)量相對較少有關[12]。
在上文對于TPSA的統(tǒng)計結(jié)果雖然表明前列腺癌TPSA值高于其他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但未避免存在患者數(shù)據(jù)量相對少、信息不夠全面的缺陷[13],本文又針對FPSA/TPSA比值進行探討。從總體結(jié)果來看,前列腺癌組與良性前列腺增生組相比,F(xiàn)PSA/TPSA比值之間有顯著差異(P<0.05)。有文獻報道稱FPSA及TPSA雖然有一定診斷意義,但卻缺乏特異性[14],而FPSA/TPSA則可以較靈敏地區(qū)分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15],該結(jié)論也與上述研究結(jié)果相符,F(xiàn)PSA/TPSA在前列腺癌患者中確實相對較低,可能是一種更有效的診斷指標。
綜上所述,TPSA以及FPSA/TPSA在臨床上對于前列腺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有指導意義。
[1]張世武,李艷杰,王自林,等.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聯(lián)合檢測對前列腺疾病的診斷價值〔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4,21(4):499-501.
[2]文成勇,何如鋼,胡昌俊,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體積密度在灰區(qū)前列腺癌中的鑒別診斷價值〔J〕.重慶醫(yī)學,2013,42(35):4271-4273.
[3]劉 欣,張舜欣,林 倩,等.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及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對高齡老年人前列腺癌的診斷與鑒別診斷〔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1,40(1):32-33.
[4]霍立志,程 鎮(zhèn),王騰春,等.總前列腺特異抗原與游離前列腺特異抗原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yī)藥,2011,6(1):78-79.
[5]王 莉,趙婭南,李志燕,等.TPSA、FPSA、FPSA/TPSA和Ferr檢測對于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21(2):160-162.
[6]Chornokur G,Han G,Tanner R,et al.High grade prostat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IN)is a PSA-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rostate cancer in African American men:Resultsfrom a pilot study〔J〕.Cancer Lett,2013,331(2):154-157.
[7]翟元憬,陳衛(wèi)民,文麗生,等.FPSA/TPSA、PSATZ、(F/T)/PSAD對PSA灰值區(qū)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52(7):25-29,43.
[8]劉亞巍,蔡小兵,王 飛,等.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比值在前列腺癌診斷灰區(qū)的臨床意義〔J〕.中日友好醫(yī)院學報,2012,26(1):12-14.
[9]高雙友,宋 蕊,李連印,等.(F/T)/PSAD在血清PSA<4 ng/mL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應用〔J〕.現(xiàn)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1):74-75.
[10]涂學亮,薛燕平,常英英,等.游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與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比值診斷前列腺癌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7):691-692.
[11]陳 華,李永興,項明潔,等.血清IGF-1、PSA及fPSA聯(lián)檢對前列腺癌診斷的臨床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2,19(5):308-310.
[12]孫 鵬,包衛(wèi)東,楊莉莉,等.f/tPSA、PSAD在PSA灰區(qū)對前列腺增生癥和前列腺癌診斷效用的研究〔J〕.海南醫(yī)學,2012,23(24):4-6.
[13]陳 達.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測定在前列腺癌診斷及治療中的意義〔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65-66.
[14]姜 韜,李黎明,劉桂彬,等.TPSA、F/T及PSAD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意義〔J〕.腫瘤研究與臨床,2011,23(2):111-113.
[15]姚少利.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診斷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3,38(11):1477-1479.